-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 3.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译文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思想观点主张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2.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图片信息不符的是 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 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 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可知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百家争鸣是指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他们之间相互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当时的学派众多,号称“百家”,C错误,符合设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繁荣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思想家,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图示 “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等信息,二是紧扣设问要求“与下图无关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暴雪、飓风、洪水、干旱、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频频上演,极端气候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先秦思想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是 A.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 老子:清净无为,顺其自然 C.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D.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故D正确;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排除A;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顺其自然,强调无为而治,就是一切顺其自然,不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选项,排除B;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即互相有爱,能够都得到利益,不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选项,排除C。 4.《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 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 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表明如果学通学精儒学取得高官厚禄就非常容易,说明了当时儒学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答案选择B项。A项在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C项也是无关项,D项出现在明朝。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的确立 5.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该项所述思想为孟子提出,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该项所述思想为荀子提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项,该项所述思想为董仲舒提出,但该项表述强调“君权神授”,并未体现“仁政”思想。故C项错误。D项,该项所述思想为董仲舒提出,“人君要爱护百姓”体现了“仁政”思想。故D项正确。 6.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A. 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 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 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 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理学影响到了妇女的日常生活,“贞、孝、节、烈”也均是理学的思想,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妇女地位不是大幅提高而是很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而非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7.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他们的思想说明这一时期 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②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④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由“天下为主,君为客、私天下、孤秦、陋宋论”可知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故①正确。明清之际的儒学对理学批判,开拓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故②正确。明清思想家批判理学,说明儒学正统受到冲击,故③正确。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具有民主启蒙色彩,而不是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提供思想武器,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 8.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B. 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C. 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D. 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漫画中的注可知希望基督平息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教皇之间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这应该出自天主教会之手。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图片信息。 考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新旧教之间的斗争。 9.“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 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 民主权利,渊远流长 D.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10.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A. 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 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 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答案】C 【解析】 材料只是强调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而不是“无法分开”,故A项错误,排除。B项“惟有”说法错误,与材料“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不符,排除。由“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可知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而是强调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排除D。 12.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 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 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 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有司马相如和扬雄,班固是东汉时期的汉赋文学家。这些赋气势恢宏,辞藻华美,B符合题意;《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不是汉赋,排除A;宋词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排除C;浪漫主义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如屈原、李白,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汉赋 13.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 缺乏创新和逻辑 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A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缺乏创新和逻辑,排除B。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与农业息息相关,排除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14.“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四句话,分别是从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节选的片段,按照风格判断它们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②“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③“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 ①③②④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④⑤①③② D. ④①⑤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项出自东汉曹植的《洛神赋》;②项出自宋代柳永的《玉蝴蝶》;③项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④项出自《诗经·小雅·斯干》;⑤项出自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排列顺序应为④①⑤②③,故选D项。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 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 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理由 D.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答案】C 【解析】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所以选C;材料强调的是“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把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时间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的时代要求联系起来思考解答。 16.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 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 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 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对西方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传统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天朝上国的观念 17.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用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故D项排除。 【点睛】“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关键信息。 18.“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时间“1923年前后”,联系孙中山晚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9.广告植入是如今影视作品中的常用商业操作手段,将现实商品的形象或元素巧妙地融入影视剧中,既不影响正常的故事构架,又能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在著名的科幻大片《变形金刚》中就曾出现大黄蜂与某著名汽车品牌的合体造型。这一新型影视发展模式体现了 A. 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B. 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 C. 影视艺术全盘商业化是必然趋势 D. 影视艺术与经济生活联系密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广告植入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既不影响正常故事构架,还能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影视艺术与经济生活联系密切,故D正确;将现实商品的形象或元素巧妙地融入影视剧中,并非是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A错误;“既不影响正常的故事构架,又能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指兼顾了影视艺术的效果和商业利益,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是说明广告植入是如今影视作品中的常用商业操作手段,无法体现影视艺术全盘商业化是必然趋势,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既不影响正常的故事构架,又能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0.“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 A. 《论十大关系》 B. 《论联合政府》 C. 《新民主主义论》 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动力来源与斗争对象问题,所以此文章出自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选D,A B C三项与此史实不符。 考点:20世纪三大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名师点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21.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A.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1992年已经退休的邓小平进行南巡讲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中国指明了方向,故C项正确。A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B是1993年中共十三大。D是1994年中共十四大。均不符合题意。 22.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 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说明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结合相关史实可知,A C两项正确,B项也符合材料文字的特点,中国当时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D项错误,故答案选D项。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点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是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防科技所取得重大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影响的系统总结,这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牢固掌握的话语。 23.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即 A.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 制定《义务教育法》和启动“希望工程”计划 C.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 实施“211工程”计划 【答案】C 【解析】 “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据此判断,排除ABD,选C。 点睛:材料要求结合“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同时”。A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B是针对义务教育而言,故排除;D是高校发展战略,无关。 24.下面两图反映的是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答案】B 【解析】 略 25.恩格斯曾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准确揭示了 A. 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B.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C.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D. 社会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理性的胜利’、理性王国”的不满正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强烈地批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主义文学是伴随着社会主义运动才出现的文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恩格斯所述的现实恰恰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6. 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柴可夫斯基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 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B. 浪漫主义的文艺 C. 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D.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答案】C 【解析】 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学术思想的变迁。 (2)材料二中,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儒家思想加以实践的? (3)对于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1)从汉初儒学与黄老思想并存,黄老之学占据上风到汉武帝后,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学为官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重视人民生计和国本的关系。 (3)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初的治国思想是儒学与黄老思想并存,黄老之学占据上风,到汉武帝后,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形成独尊儒术的局面。 (2)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学为官学,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根据“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得出使儒家思想成为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根据“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得出重视人民生计和国本的关系。 (3)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回答,即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柏克认为卢梭是极端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典型的一个。……其它批评卢梭的人……怀疑卢梭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两个卢梭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卢梭,一个是邪门得多的卢梭。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德认为人类“由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中为什么有人认为有“两个卢梭”?并分析“邪门”的卢梭对启蒙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1)促使人类摆脱迷信和无知的状态,走向光明的运动。 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经济:自由思想在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政治:其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思想,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 (3)卢梭思想中既有理性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特点。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双刃剑”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认真概括材材料一,启蒙运动的含义是使人们摆脱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进入“阳光”时代。第二小问根据对启蒙运动中康德思想主张的学习,康德认为人类“由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是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根据材料及所学,启蒙思想家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的社会影响,经济上可结合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这一角度来回答;宗教上可从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方面来回答;政治上根据启蒙运动影响,主要指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材料三中“两个卢梭”: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卢梭,一个是邪门得多的卢梭,是指卢梭思想中既有理性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特点。根据所学,“邪门”的卢梭即浪漫主义对启蒙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双刃剑”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29.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舰队】所向无不披靡,彼已目中无华,若海面更无船炮水军,是逆夷到一城邑,可取则取,即不可取,亦不过扬帆舍去,又顾之他,在彼有得无失,何所忌惮?而我则千疮百孔,何处可以解严?”林则徐认为“海疆久远之谋”是“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 ——《林则徐书简》 材料二 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且广东利在通商,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 ——《林则徐集》秦稿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林则徐的海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则徐海防思想产生的影响。 【答案】海防思想:清朝难以应对外国的船坚炮利,意识到海防出现危机。利用海关收入,仿造新式船炮,建立新式海军,掌握海防主动权,且可节省国防开支。 影响: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兴建军事工业,筹划海防。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中“[英国舰队]所向无不披靡,彼已目无中华,”可知英国舰队所向披靡,实力强大;由“若海面更无船炮水军,是逆夷到一城邑,可取则取,”可知清朝难以应对外国的船坚炮利,意识到海防出现危机;由“林则徐认为“海疆久远之谋”是“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可知建立新式海军,掌握海防主动权;根据材料二中“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可知利用海关收入,仿造新式船炮。影响就考虑中国积极谋划海防,军事近代化的相关知识,从而得出影响: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兴建军事工业,筹划海防。 30.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方面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答案】(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2)因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文学、艺术、音乐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宋代文学、艺术呈现平民化趋势。如宋词、散曲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科技、教育、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科技方面,如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教育方面,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方面,儒学融合佛道教义发展为新的哲学流派——理学。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但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蒙古族入侵等方面分析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