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学者汪晖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3.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A. 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B. 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20 / 20 C. 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 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4.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 ④林彪、江青等人物煽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6.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 A. 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 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 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 亟待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0 / 20 C.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9.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 A. 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 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 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 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10.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B.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0 / 20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 1982年修改宪法 11.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灵活的外交政策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 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 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 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 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1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20 / 20 14.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这一天被台湾《民众日报》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历史性”是指海峡两岸( ) A. 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 直接通邮、通商、通航 C. 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D. 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5.台湾歌手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对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 “相逢”最早应该是在20世纪60年代 C. “太痛”说明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 16.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 A.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20 / 20 17.海峡两岸开放后,台湾老兵高秉涵开始奔波于两岸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他先后抱回了上百位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2012年,高秉涵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当选,主要反映了( ) A. 台湾老兵浓烈的思乡情怀和魂归故里的传统观念 B. 高秉涵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了贡献 C. 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D. 国人对待同胞、生命和历史的尊重态度 18.“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 ) ①少数民族问题 ②边界争端问题 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④港澳回归祖国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20.有人说“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 20 / 20 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 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材料中“来往断绝”的局面结束于( )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1987年台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C. 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 2008年两岸实现直接通商通航通邮 22.1950年,法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61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法双方都表达了建交愿望;1964年,中法两国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法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 中法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D. 冷战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23.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不仅就中美侨民问题达成了建设性意见,而且也达成了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协议。这说明此时中国( ) A. 已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20 / 20 已突破了美国等国的外交孤立 C. 面临的国际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D. 不完全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2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 中苏建交 B.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 25.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6.2013 年,外交部部长杨洁箎在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指 出,“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所以我们出行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可见中国的外交态度是( ) A. 秉承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消除意识形态的对立 D. 奉行独立自主的精神 27.美国当代政治家亨廷顿说:“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下列史实与亨廷顿观点相符的是( ) 20 / 20 A. 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 苏联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 C. 波兰等国加入《华沙条约组织》 D.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8.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形成 B. 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 和平与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 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29.2018年6月,将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 B. 它主要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 C. 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 D. 它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30.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某项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某项外交计划”是指( ) A.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王国的席位 B. 准备访华促成了日中邦交正常化 20 / 20 C. 参加上海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D. 与中国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31.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指的是( ) A. 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2.下面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1972、1979年对应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 B. 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亚非会议 C.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D. 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3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 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①派驻维和部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34.从1973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个大型先进 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 “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大力引进外资搞工业化 B. 文革时期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 20 / 20 C. 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35.有学者批评说,肯尼迪应该秘密地与赫鲁晓夫进行联系,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冲突,而不应该采取公开下通牒的方式,从而使得整个世界濒临核灾难的边缘。材料中的“冲突”是指( ) A. 德国分裂 B. 朝鲜战争 C. 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36.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C.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37.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的个别公民到处都可以享受的自由,在许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丘吉尔的这一演说主要针对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苏联 C. 日本 D. 法国 38.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发展经济而组成的国际组织不包括( ) A.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华沙条约组织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39.人们称美苏冷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 20 / 20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 经互会的成 4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 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是( ) A. 舒曼计划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D. 北大西洋公约 42.下列关于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奉行独立、自主和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B. 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主张和平共处 C.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D.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43.欧共体成立后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下列与之有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B. 促进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D. 导致美苏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20 / 20 44.“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该材料表明日本 ( ) A.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 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 C. 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D. 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45.某校文科班同学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 马歇尔计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 两极格局的确立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46.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 ①美国的扶持、援助 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④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7.1992年邓小平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汲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国家背景是( 景是( ) A. 美苏冷战升级 B. 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苏东剧变 20 / 20 48.“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和平与动荡并存。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加大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9.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 A.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5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表明:( ) A.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B. 美国是反恐怖主义的领导国家 C. 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美国积极推动政治经济的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共70分) 51.(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 20 材料一: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材料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中国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政党制度有什么区别?(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特殊的民主方式”的理解?(4分) (3) 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6分) 20 / 20 (4)从材料中以及所学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你可得到哪些启示?(2分) 5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 材料二: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50年代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70年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在各种多边外交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分) 20 / 20 (2)材料二中的“某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什么原则?(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在50年代的成就。(4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3分) 5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 20 / 20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产生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2分)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4分)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2分) 54.(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 20 / 20 ┅┅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事例。(3分)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2分)“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例 (4分) 20 / 20 (3)材料三中的“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怎样变化? (2分) (4)“‘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2分)为什么?(2分) 20 / 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