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其与中共民主纲领的异同。‎ ‎ [情景导学]‎ 材料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提示:由改良到革命。‎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教材导学]‎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但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流亡国外的孙中山,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等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52‎ ‎4.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轻巧识记]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易错易混]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52‎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教材导学]‎ ‎1.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活动: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易错易混]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我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是推翻了封建制度。因为封建制度并不等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教材导学]‎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3.含义 ‎(1)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意义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轻巧识记]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52‎ ‎[易错易混] 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探究一 三民主义的评价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材料二 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以自由独立于世界……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道:“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的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一贯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信息解读] (1)末句“推翻清朝统治”是关键。‎ ‎(2)抓住关键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政府当抵御之”理解其隐含的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 (1)宗旨:推翻清政府统治。局限:没有提到反对帝国主义。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 52‎ ‎(2)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贯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题型突破]‎ ‎ 孙中山曾说:“唯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思路引导] ‎ ———— ‎[解析]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以解决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即平均地权。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2‎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中最富特色、最具创意的部分,其思想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 孙中山还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些都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渊源于多元的人类文化优秀遗产,并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 ‎[针对训练1]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 三民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故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说法,故排除。三民主义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C项。‎ ‎[答案] C 探究二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 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区别?为何说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毛泽东判断三民主义真伪的标准是什么?他的具体依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同时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哪些一致的地方;把握毛泽东判断三民主义真伪的标准是:是否体现三大政策,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回答。‎ ‎[答案提示]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在民族主义方面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自由平等的民权,提出了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民生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后又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2‎ ‎(2)标准:是否体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具体依据:如果不联俄,就会联帝;如果不联共,就会反共;如果不扶助农工,就会因失去群众支持而归于失败。‎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由不反帝到反帝;(2)由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1)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2)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 ‎[题型突破]‎ ‎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国民党人……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C.革命的进程和方式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思路引导] ‎ ‎⇒ ‎⇒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反映了革命所依靠的力量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多数民众,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 D 52‎ 旧三民主义既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目标,又体现了资产阶级不敢明确反帝、与帝国主义决裂,不敢“唤起民众”起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的时代特征。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因此,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并注重“唤起民众”。 ‎ ‎[针对训练2]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 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表述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C项正确。‎ ‎[答案] C 一、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4.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国民革命的主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5.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二、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原因 ‎1.从性质上说,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两个纲领的性质是一样的,这是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根本所在。‎ ‎2.从内容上看,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3.由于当时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弱小,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就需要在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国共联合。‎ 52‎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课时跟踪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这里的“他”是指(  )‎ 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主张.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张,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 ‎ 52‎ 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提炼有效信息并做正确阐释的能力。结合“革命”“独立”等关键词可知,该歌谣反映了民众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要求和愿望,其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因此B项与题干信息吻合。‎ ‎[答案] B ‎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族、民生、民权 C.民生、民族、民权 D.民权、民生、民族 ‎[解析] 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民权”指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封建制度、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民生”指进行社会改革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答案] A ‎4.孙中山指出“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 “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指的是欧美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出现的种种弊端和社会问题,孙中山想未雨绸缪“毕其功于一役”,为此他提出“社会革命”的方案——平均地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5.一百年多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D两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答案] A ‎6.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52‎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整个近代史,中国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这种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坚持不懈,也就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因此,①是背景,②③④是意义,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答案] A ‎7.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 从“1925年”“废除‘所有外国……治外法权’”,可见此时激进党即国民党,已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A项符合要求。‎ ‎[答案] A ‎8.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目的是(  )‎ A.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B.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政治地位 C.解放工人和农民 D.约束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想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余,反对贫富分化严重,故选A项。‎ ‎[答案] A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因人立法”主要体现的是《临时约法》规定 (  )‎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总统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国会有立法权 ‎[解析] 所谓“因人立法”是指《临时约法》因袁世凯将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限制其权力而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改变了原来的总统制。‎ ‎[答案] A ‎10.新三民主义在实践方面的主要意义是 (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2‎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指导思想,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1924年,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结果,此时国共两党有各自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  )‎ A.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体现了两党的共同目标:即反帝反封建,故选A项。‎ ‎[答案] A ‎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解析] 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集法西斯精神的优点,民生主义集苏俄共产政权的长处,民权主义集英美代议制的理论,体现了三民主义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52‎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的内涵,所谓“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意思?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2)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有哪些新的发展?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考虑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三样目的”的内涵就是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至完美的国家”是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据辛亥革命及之后的历史事实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第(2)问,新的发展的表现概括材料即可;新发展的原因从个人品格的角度进行解答。‎ ‎[答案] (1)内涵: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共和政体;平均地权。意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否。‎ 原因: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2)新发展: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提出节制资本。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14.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不为外国侵夺,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条约的束缚,失去了政治的主权,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所以……我们的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共管,利益是人民共享。——《孙中山全集》‎ 52‎ 材料三 国民党“一大”闭幕不久在对驻广州湘军发表的学说中讲:“俄国革命,不但皇帝的压迫要反对,就是列强的压迫也要反对,和全世界资本制度的压迫都一齐反对。……推究俄国革命的发起,是由于三种人:农、工、兵。俄国现时的政府,又叫农工兵政府,是由农、工、兵三界人民派代表所组织而成的。……要知我们革命成功的将来详细情形,更可用俄国人民现在怎样享福的情形(来想象)。”——《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1)材料一中孙中山“谋中国革命”所持的理论是什么?其形成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条件。‎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俄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体现的优秀品质。‎ ‎[解析] 第(1)问,由材料可知是三民主义;“特点”结合材料总结即可。第(2)问,要从材料中提炼,提炼时注意材料中三个省略号把材料分成三部分,即从三方面归纳。第(3)问,分析两则材料,从中归纳概括即可。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理论:三民主义。特点:继承传统思想、借鉴西方学说和个人创新相结合。‎ ‎(2)条件:实现民族独立;防止贫富不均;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3)基本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列强压迫,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依靠工农群众。原因:受俄国革命启发;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4)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十七课 毛泽东思想 学习目标:1.识记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2.理解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形成背景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情景导学]‎ 材料 井冈山会师 52‎ 思考:材料说明毛泽东领导军民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你知道是什么道路吗?‎ 提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教材导学]‎ ‎1.个人转变 ‎(1)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北平阅读了大量共产主义书籍。‎ ‎(2)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3)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缔造中国共产党。‎ ‎2.理论探索 52‎ ‎[深化拓展]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教材导学]‎ ‎1.确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1)文章: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2)主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3)意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成熟阶段——抗日战争结束前后 ‎(1)标志: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深化拓展] 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教材导学]‎ ‎1.发展历程 ‎(1)解放战争时期:‎ ‎①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②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2)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52‎ ‎(2)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轻巧识记]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阶段和内涵 ‎[易错易混]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但是他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探究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邓小平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信息解读] (1)抓关键信息“两个步骤”“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理解材料论述。‎ ‎(2)结尾处指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答案提示] ‎ 52‎ ‎(1)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及实质 ‎(1)条件 近代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2)实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从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党和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走向胜利。‎ ‎[题型突破]‎ ‎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指出:“当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而当革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下列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长征的胜利 C.国民革命的失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思路引导] ‎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材料设计的背景是1945年中共七大,A、B、D中事件都体现出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C项中共没有革命的领导权,毛泽东思想尚未形成,故选择C。‎ ‎[答案] C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思想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 52‎ ‎[针对训练1]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这表明 (  )‎ A.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 B.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苏联模式未对中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解析] 针对苏联模式弊端,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 B 探究二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指出,实践反复证明,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和政策”。“当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信息解读] 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和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结合材料中“过去是……今后将永远是……”分析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答案提示] (1)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夺取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毛泽东思想不仅是夺取革命胜利的武器,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52‎ ‎(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题型突破]‎ ‎ 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D.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 ‎[思路引导] ‎ ‎[解析] 邓小平认为到1943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中共克服了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同志们感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说明党内的许多同志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故选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毛泽东思想是全方位的。它不但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经济建设,而且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都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通向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 52‎ ‎[针对训练2] 有外国学者认为,毛泽东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功绩”是指(  )‎ A.民族独立解放 B.社会主义建设 C.民族复兴富强 D.发展人民民主 ‎[解析] 从材料来看,毛泽东最大的功绩是通过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立了新中国,所以“功绩”指民族独立解放。‎ ‎[答案] A 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理论文章及其内容(作用)‎ 毛泽东的许多重要思想都体现在其著作中。现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及其体现的思想归纳整理,以便进一步了解毛泽东思想。‎ 时期 文章 内容(作用)‎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关注农民问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 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 过渡时期 ‎《论十大关系》‎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探索时期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52‎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的提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2.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课时跟踪训练(十七)‎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了(  )‎ A.城市中心革命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 城市中心革命论不是毛泽东提出的,它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理论,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故B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于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故C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D项正确。‎ ‎[答案] D ‎2.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失败原因的反思 B.中国共产党当时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迫切要求 C.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D.毛泽东是当时少数几位认识到进行农村革命必要性的思想家之一 ‎[解析]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C项正确。‎ ‎[答案] C ‎3.“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  )‎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52‎ C.抗日战争时期 D.井冈山时期 ‎[解析] 这里所指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形成于井冈山时期。‎ ‎[答案] D ‎4.下列歌词反映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历史的是 (  )‎ A.“工友农友真英雄,走上雄伟的井冈山”‎ B.“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 C.“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 D.“建设的时候跟着毛主席,加速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不仅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而且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这样一条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故选A。B、C与红军长征有关;D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与题意不符;皆排除。‎ ‎[答案] A ‎5.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 (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 C.新民主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答案] C ‎6.指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的是毛泽东的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指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由此判断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选C。A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D理论从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皆排除。‎ ‎[答案] C 52‎ ‎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解析]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首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道路的形成,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发展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阶段的文章,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时毛泽东思想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思想发展阶段的文章,故C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故D项正确。‎ ‎[答案] D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 C.遵义会议旧址 D.延安窑洞 ‎[解析]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主要是在延安。‎ ‎[答案] D ‎10.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52‎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前,故A项错误。‎ ‎[答案] A ‎11.下列同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进行辩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观点是 (  )‎ A.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A、B、C三项说法均正确。“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的根源是毛泽东在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利用下“左”倾错误严重升级的结果。“文革”发生固然跟毛泽东本人晚年所犯的错误有关,但我们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左”倾错误是毛泽东本人的错误,并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故D的说法错误,因此选D。‎ ‎[答案] D ‎12.下列三幅图片自左向右分别是:①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②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③毛泽东在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场景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解析]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初期;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中共八大后提出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5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解析] 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世界潮流”,其重要思想要结合材料一中图二内容归纳概括,“作用”一问要注意限定语“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总结“背景”,“两大理论”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可在不脱离材料的前提下,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潮流或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三民主义。‎ 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2‎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理论成果形成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问考查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具体理论。第(3)问可以回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历史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诞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 ‎(2)著作:《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3)认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学习目标: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主要内容,认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产生的影响。2.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情景导学]‎ 材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思考:材料中联合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52‎ 一、伟大的转折 ‎[教材导学]‎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观点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1978年5月,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意义 ‎①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 ‎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易错易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是《光明日报》上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深化拓展] “两个凡是”的错误 ‎“两个凡是”利用了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的旗号,对毛泽东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的执行,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两个凡是”神话了领袖和领袖的决策指示,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表现,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教材导学]‎ ‎1.过程 过程 内容 中共十 二大 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是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 三大 ‎①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南方 谈话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2‎ ‎②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共十 四大 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 五大 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2.其他内容 ‎(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意义 ‎(1)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轻巧识记] “一、二、三”归纳邓小平理论 ‎[易错易混] 邓小平理论并不是否定了毛泽东思想,而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材导学]‎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2‎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地位: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4.评价 ‎(1)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轻巧识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易错易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建设。‎ 探究一 邓小平理论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上的讲话 52‎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 ‎[信息解读] (1)“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材料的统领,是核心。‎ ‎(2)结尾一句是解题的突破口,注意把握。‎ ‎[答案提示] (1)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2)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和历史地位 ‎(1)主要特色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 ‎②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历史地位 ‎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 ‎②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题型突破]‎ ‎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邓小平确立的“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指(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路引导] ‎ 52‎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而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更主要的应该是体制,故选择D。‎ ‎[答案] D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教训,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 ‎[针对训练1] “发展才是硬道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  )‎ A.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所述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建立经济特区是1980年开始的,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探究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 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胡锦涛《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52‎ ‎[信息解读] 抓住关键词“丰富和发展了”理解“三个代表”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答案提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理论,成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内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在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突出了党的先进性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一致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灵魂和本质,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 [题型突破]‎ ‎ 观察下面的漫画,用什么思想来批判这种现象最合适(  )‎ 52‎ A.三民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 ‎[思路引导] ‎ ―→ ‎[解析] 漫画反映了少数干部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风,这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故选C项。‎ ‎[答案] C 漫画类材料选择题解答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意图;其次认真分析题干的答案信息,准确判定其寓意;最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 ‎[针对训练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在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 B.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C.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解析] 邓小平理论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52‎ ‎1.含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三层含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3.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侧重点不同,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 ‎4.三个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 ‎5.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邓小平南方讲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52‎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课时跟踪训练(十八)‎ 一、选择题 ‎1.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项。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当时改革开放还未进行,与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2.‎1979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徐进先生的漫画《新愚公》(下图)。《人民日报》的用意是(  )‎ A.倡导愚公移山精神 B.破除真理固化坚冰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 D.引领生产技术创新 ‎[解析] 漫画反映出此时虽引进了新技术,但仍采用旧的生产方式,体现出思想不够解放,故其寓意是C项。‎ ‎[答案] C 52‎ ‎3.‎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解析] 邓小平在材料中主要表达的是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故选C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关系来扩大生产,实践证明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B项错误;A项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有积极作用,到后来逐渐僵化;1985年中国才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D项错误。‎ ‎[答案] C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限定条件“本质特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 A ‎5.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上,邓小平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声音响彻天空。这句经典话语是在哪次会议上讲的 (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解析]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选C。‎ ‎[答案] C ‎6.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包括(  )‎ ‎①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解放思想 ③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④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成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52‎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改革应该包括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所有思想: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的解放和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等,巩固和扩大公有制经济成分不是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7.1982~1992年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表现为竖起了一面旗帜,取得了两大突破。其中,“两大突破”是指 (  )‎ ‎①提出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观念 ②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④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②④‎ ‎[解析] 1982~1992年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大突破,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②④分别发生在1981年和1997年,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 B ‎8.‎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4日一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急飞灾区察看灾情,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紧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等。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处益,C项与此相符。‎ ‎[答案] C ‎9.“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答案] C 52‎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论及的共同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解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涉及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故选B。A、C两项不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项不符合毛泽东思想。‎ ‎[答案] B ‎11.“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解析] 题干材料主张中国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实行改革开放,故选D项。材料重点是强调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是肯定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A项错误;材料没有集中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而是强调中国要向发达国家学习,B项错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 ‎[答案] D ‎12.下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52‎ A.独立自主 ‎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 D.戒骄戒躁 ‎[解析]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52‎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摘自《新民网》‎ ‎(1)材料一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影响“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的最主要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回答。第(3)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人们对邓小平产生爱戴和拥护。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3)原因:邓小平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4.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引领社会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 52‎ 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这段日子,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它将永远记载在深圳建设的史册上,永远记忆在深圳人民的心坎里。‎ ‎“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进行的理论创新是什么?以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革命第一步的任务是什么?并指出为实现这一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到的正确道路的答案及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邓小平在深圳考察前后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析邓小平谈话的主要意义。‎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等信息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紧扣“中华民国成立后”这个限制,结合所学按顺序列出主要斗争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抓住“正确道路”,结合所学回答;第三小问要抓住“这一任务……及结果”,可知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要答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结合所学归纳即可。(3)第一小问扣住“1992年”“深圳”“小平同志”结合所学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答案。‎ ‎[答案] (1)创新:提出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 说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 ‎(2)任务: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 52‎ ‎(3)内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评价衡量工作的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意义: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发展。‎ 单元学习总结 ‎1.列表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内容 主要著作 萌芽 国民革 命时期 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同盟军及革命的统一战线等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 土地革 命时期 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向成熟 抗日战 争时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52‎ 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丰富发展 解放战 争时期,‎ 社会主 义改造、‎ 建设时期 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列表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重要讲话)‎ 过程 主要理论 首次 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 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形成 体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体系 完整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 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 一、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理论 成果 解决的 问题 思想 精髓 地位 作用 三民 主义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 民权主义(核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 思想 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 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指引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对中国社会巨变的影响 52‎ ‎1.三民主义(旧、新)指导下的民主革命实践及影响 ‎(1)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 ‎(2)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3)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时,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运动掀起高潮。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影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打破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禁锢,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质量检测(六)‎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理论 B.民权主义理论 C.民生主义理论 D.民本主义理论 ‎[解析] 根据材料“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可见是强调建立民国,创立共和,属于民权主义,故选B;A是强调反对清政府,属于民族革命;C是强调平均地权,改善民生,属于社会革命;D不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概念。‎ 52‎ ‎[答案] B ‎2.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前,中共以城市斗争为中心,工人成为党员的主要构成;之后中共将重心转移到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农民成为党员的主要构成。‎ ‎[答案] C ‎3.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解析] 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但二者并非等同关系。新三民主义是纲领,三大政策是灵魂,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形成的标志是 (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解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者是孙中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时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 A 52‎ ‎5.毛泽东自己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该话说明了 (  )‎ A.《毛选》不是毛泽东一人的著作 B.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是对革命斗争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答案] C ‎6.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与内容不一致的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等一系列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农民阶级,所以是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发表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是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索,《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系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著作而非《论人民民主专政》,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答案] D ‎7.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伟大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思想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 ‎ 52‎ 新民主主义思想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选项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答案] B ‎8.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 A.扩大公有化规模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摆脱贫穷”,而“摆脱贫穷”的关键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C项正确。‎ ‎[答案] C ‎9.“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析] “社会主义本质”是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规定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热词,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热词,D项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热词。‎ ‎[答案] B ‎10.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 关于上述巨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三次巨变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③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这三次巨变密切相关 ④使中国人民醒过来的巨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 52‎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①说法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因此④不正确。‎ ‎[答案] B ‎11.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三代领导人,以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解析]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1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认识,可用排除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路线方针,不是法律,排除②,应选C。‎ ‎[答案] C ‎13.某学生在备考研究生的时候,把邓小平理论概括成了下面表格,其中“三条鱼”的内容不包括(  )‎ ‎“一块石头,两只猫”‎ 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 ‎“三条鱼”‎ ‎“四只鸡”‎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五十加一百”‎ ‎“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促进党的发展和建设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2‎ ‎[解析] 根据整体的表格内容可以判断,其中“三条鱼”应该是指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谈话精神,“党的发展和建设”与其无关,故选C。A、B、D所说的属于“三个有利于”谈话精神,不符合题干要求,皆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24分)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马启民《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三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观点。(6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正确。(9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归纳得出答案。第(2)问,列举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分别回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即可。‎ ‎[答案] (1)观点:中国革命的进程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进程,是符合现时中国革命实际的必然趋势。只有认识清楚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2‎ ‎(2)评价是正确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相继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开创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等。‎ ‎(3)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15.(24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等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6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4分)‎ ‎[解析] 第(1)问“对民权认识的变化”,实际考查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实际考查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根据第(2)问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结合所学可概括毛泽东的重大贡献。第(3)问,注意对“讲话名称”栏里的内容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结合前面的设问,综合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52‎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5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