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 试题卷 ‎ 命题:沈炜 审题:李舒 ‎ 满分[ 100]分 ,时间[60]分钟 2018年4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 ‎2.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 陕西 C. 河南 D. 山东 ‎ ‎3.“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 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 ‎4.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④州在东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中国历史上某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 A.先秦 B.春秋战国 C.秦汉 D.唐宋 ‎ ‎6.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7.下列文字是对古代中国某一政治机构的描述:“……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 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该机构出现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有学者指出:“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 ②体现开放决策 ③提高行政效率 ④协调满汉矛盾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9.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10.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今文”是指 A.草书 B.隶书 C.金文 D.楷书 ‎11.据《大清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12.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14.下表为1895——1911年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这表明 创办者身份 企业数量 资本额占比 官僚、士绅 ‎47家 ‎67%‎ 买办 ‎7家 ‎7.2%‎ ‎89家 ‎20%‎ 其他(包括地主、商人、手工工场主等)‎ A.买办创办的企业规模最大 B.甲午战争后民族企业开始出现 C.民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15.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文中的“我军”当指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 ‎16.关于抗战时期的某次战役,《解放军报》的报道:“经过长达 6 个小时的战斗,乔沟伏击战结束,115 师也付出了伤亡 600 余人的代价,200 多位战士长眠在晋北这块热土上。”而1973 年出版的日本《滨田联队史》则称该战役是“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参战以来为‘皇军辉煌的战史’屡创纪录而留下的一次惨败记录的一笔。”这场战役 ‎ A.表明中共积极开辟敌后根据地 B.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抗战 ‎ C.反映出正面战场中国共密切配合 D.谱写了淞沪会战中最悲壮的一幕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分别是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8.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右图所示宣传画反映出 ‎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 ‎ ‎②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 ‎③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 ‎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 ‎19.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 A.长征1号 B.东方红一号 C.探索者Ⅰ号 D.红旗一号 ‎20.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B.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C.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D.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21.卢梭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这类人不受等级、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这一主张反映了卢梭的 A.“社会契约论” B.“人生而自由说” C.“人民主权说” D.“废除私有说”‎ ‎2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专题之后,‎ 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 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 丁:《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凭科技优势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 4个 ‎ ‎2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缔定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 A.自由原则 B.民主原则 C.平等原则 D.制衡原则 ‎24.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该理论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D.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25.有学者曾如此评价罗斯福新政:“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从两个方面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政府对人民福利的责任。”以下措施能直接反映第二方面变化的是 A.整顿银行业 B.成立全国工业复兴法 C.颁布《社会保险法》 D.对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26.二战期间的某个外交文件指出:“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文件是 ‎ A.《雅尔塔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 ‎27.右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亚太战场形势, 图中数字表示在当地发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④②③① ‎ D.②③①④ ‎ ‎28.1946 年 3 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在一次谈话中严厉谴责当时某西方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这位“领导人”是 A.戴高乐 B.杜鲁门 C.马歇尔 D.丘吉尔 ‎ ‎29.有学者指出,1955~1975 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此处“新的全球格局”当指 A.美苏争霸 B.政治多极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 ‎30.20世纪90年代,基于观念的更新与机遇的把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下列对两国发展原因共通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 材料一 ‎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交流和航海科技的传播促成了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然而,时至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执着于闭关自守。‎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促成“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明清统治者“执着于闭关自守”所产生的影响。(12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角度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8分)‎ ‎32.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 ‎——1919年5月1日《新青年》3卷3号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近代欧洲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举出两位这场运动中其他的代表人物。概括指出这场运动核心思想的主要诉求。(9分)‎ ‎(2)为反对“尊重孔教”,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3分)‎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模块测试 ‎ 高二历史(学考)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命题人:沈炜 审核人:李舒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B C D B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C A C A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D C C D D B A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1)原因:传统经济的繁荣;造船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任意3点6分)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6分)‎ ‎(2)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表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APEC会议;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6分)‎ ‎32.(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2分)代表人物: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3分)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和人性解放以及思想自由。(4分)‎ ‎(2)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共同作用:打击封建势力;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