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永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科试卷(2019.2) (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命题:景峰)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 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  ) 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 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 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 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 2.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 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 A. 体现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政策 B.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的地位得以确立 3.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 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格,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 A.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汉武帝最崇拜孔子 4.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  ) A.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 B.以孝治国开始成为官方意识 C.庙号制度源于北宋南宋时期 D.儒学在宋代战胜了佛道挑战 5.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 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 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 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 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6.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 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 式。这反映厂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7.下表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  ) 项目 甲骨文 金 文 时间 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 殷商晚年至战国之末 识别字数 一千多 一两千 用途 占卜 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 内容 农业、畜牧、货币、交通、家族宗 法、战争、国家起源、土地制度等 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 见“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 篇幅 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 数十字到几百字 A.甲骨文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 B.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 C.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 D.金文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 8.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 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9.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 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 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 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 10.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 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 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 A.社会教化功能 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 D.革新社会风气 11.湖北省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搜集到以下素材,下面是四位同学拟定的研究 课题名称,你认为与下列历史图片最为吻合的是(  ) A.甲:古代欧洲民主政治起源及缺陷 B.乙:探究近代国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C.丙:管窥古罗马法律体系形成与完善 D.丁:古希腊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利 弊 12.16 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 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 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13.14 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 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 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  ) A.不承认罗马教廷 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C.把新教作为国教 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14.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18 世纪的 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段论述中“大 兴土木”的表现是(  ) A.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B.批判神权统治 C.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D.宣扬人性解 放 15.1688 年,牛顿发明了反射性望远镜。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牛顿 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并发展出了颜色理论。这些成就(  ) A.推动了物理学的继续发展 B.标志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 C.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D.证明了“自然界无跳跃” 16.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共 91 部小说,写了 2400 多个人物,是人类文 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而巴尔扎克则自称是法国社会的 “书记员”。这主要是指他的作品(  ) A.体现了人们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描写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C.表达资本主义发展中人民的失望 D.展示 19 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全貌 17.20 世纪初,一些中国学者和艺术家撰文介绍和评价西方某一艺术形式,认为其审美趋向 重视神韵,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这一艺术形式应是(  ) A.印象派绘画 B.浪漫主义音乐 C.现代派绘画 D.荒诞派戏剧 18.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 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 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19.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 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 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2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 相当的基础;(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4) 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  ) 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21.2000 年以来,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 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 互联网(  ) A.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22.发端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 这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 D.两极格局的建立 23.1977 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 11 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国家统一高考 制度的恢复(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C.推动了教育大革命的实施 D.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24.1949 年以后,特别是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 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 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  ) A.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 B.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 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 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 二、非选择题(3 小题,共 52 分。25 题 20 分,26 题 12 分,27/题 20 分。)25.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所强调的,是人民百姓作为人的权利,由是批判了几千年的 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 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他们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 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近现代思想家的民主 思想,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 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 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 些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启蒙思想家一般地都是以全人类代言人的姿态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近代的新发展。(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民主理念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启蒙思想的政 治影响。(14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 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 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 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 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 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 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 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宋初沿旧制,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仁宗时设太学,神宗时开始 实行三舍法,北宋末,太学生达 3 800 人。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门 学校,国子监为朝廷教育管理机关。地方教育有州县学和书院、私学。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 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地 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教农家子弟识字。福州一地解试,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 3 000 人,孝宗 时增至 2 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 1 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 田)也达 6000 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 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 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 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 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相对宋代教育,指出同文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文馆创办的 意义。(10 分) 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二、非选择题(3 小题,共 52 分。25 题 20 分,26 题 12 分,27 题 20 分。) 25.(20 分) (1)发展:①学习西方,主张民主选举; ②扩大民权,倡导主权在民; ③主张分权,建立民主政体; ④向社会主义民主纵深发展。(6 分,任答 3 点) (2)同:①都反对君主专制; ②都倡导基本民权。(4 分) 异:中国 ①民本思想重在满足人性、推崇伦理政治; ②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西方 ①启蒙思想重在肯定人权、提倡民主政治; ②宣扬人的个体价值。(6 分) 影响:①成为西方近代民主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石; ②深刻影响近代世界各地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少数国家政局不断动荡的思想诱因。(4 分,任答 2 点) 26.(12 分) 示例 1: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3 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3 分) 评述:①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 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 ②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 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6 分) 示例 2: 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3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C A D A D C B A D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A A D A C D B C A B A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活动,和贩卖黑奴。(3 分) 评述:(略) 示例 3: 情节: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精神动力。(3 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西欧宗教改革的展开。(3 分) 评述:(略) 27.(20 分) (1)特点:①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 ②设立专门学校; ③教育的普及程度比较高; ④政府重视。(6 分,任答 3 点 ) 原因:①重文轻武政策的推动;②印刷术的发展创新; ③科举制的发展。(4 分,任答 2 点) (2)变化:①聘请外籍教师; ②讲授近代科学技术; ③引进国外书籍; ④以培养翻译外交、科技人才为宗旨。(6 分,任答 3 点) 意义:①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②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 ③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④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的传播; ⑤一定程度上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4 分,任答 2 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