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青海省平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青海省平安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48分、每题2分) 1、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C.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2、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3、《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4、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 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7、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8、《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讲授四书五经,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10、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11、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1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3、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14、“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 15、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 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16.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1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18.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举制度的形成 19.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0.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21.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23、2010年9月30日 《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务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25.(22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 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8分)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4)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6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4分)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什么问题?(2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27、(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近几年的中外交往中孔子言论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如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中国时题写了"中庸之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发表演讲时引用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李克强在出席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仪式时引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德不孤,必有邻"等。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样,越是能融入世界体系,就越是能凸显民族特色。今天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今天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近年来,各国民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兴趣,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热心学习中文和中国典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遍布,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时代大趋势。 ——纪宝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材料四 2009 年 12 月22 日,正在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金边出席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挂牌仪式。习近平在揭牌仪式上致辞,并与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共同为孔子学院揭牌后亲切握手。 材料解析题答题卷 25.(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2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8分) (4)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6.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什么问题?(2分) 27.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指出为什么孔子言论被广泛引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影响。(4 分)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B. 5.D 6.B 7.D 8.B 9.C 10.A 11.C 12.D 13.A 14.C 15.D 16.D 17.C 18.C 19.D 20.B 21.C 22.A 23.A 24.D 二.材料解析题 25.(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2分) 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分) (2)含义: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2分) 原因:①思想融合: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 ②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2分) (3)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 学术:经世致用(6分) 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2分) (4)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任答三点就可得6分) 26.(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分) 结局及原因:孔子: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无法实现:董仲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分) 27、(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有利于文化的传播。(4分) (2)尊崇。(1分)他认为儒学是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1分)批判。(1分)他们认为儒学维护专制统治。(1分)同;发展资本主义。(2分) (3)影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国人认识祖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精神;还可以为中华文明融入世界,走向世界,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支撑;还能为中国与世界架起友谊的桥梁。(4 分) 态度: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剔除,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服务。(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