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 ‎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3.《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 A.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 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 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4.元朝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写道:“‎ 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在程钜夫看来(  )‎ A. 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 B. 行省与割据势力无异 C. 政府不必在地方普遍设置行省 D. 行省没有起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作用 ‎5.《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 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 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6.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人,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  )‎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人 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旧唐书•郑注传》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  )‎ A. 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 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 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8.“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土地国有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土地私有制 D. 盐铁专卖政策 ‎9.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 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 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 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10.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朱”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 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 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 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1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12.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 A. 荀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B. 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 儒家和法家思想趋向合流 D. 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13.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 A. 炫耀文治武功 B. 祭祀天地神祇 C. 宣扬君权神授 D. 报答天地之恩 ‎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5.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  )‎ A. 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 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 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 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16. 在史学研究领域,“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主观动机”是指历史事件发生前假定要达成的预期目的,“客观效果”是历史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事实结果和影响。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进程,对同一个历史事件而言,“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下列选项组合中符合此种现象的是(  )‎ A.洋务运动——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新政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甲午战后日本怂恿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庚子赔款 C.京师大学堂——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五四运动 ‎17.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和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8. 晚清时期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有一篇文章宣扬说,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踔厉,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云。下列对于该文章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 ‎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② 对西装的作用有夸大之嫌 ‎ ‎③反映了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  ④ 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 A. ‎②③ B. ①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1978年12月,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这意味着国家(  )‎ A.揭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探索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C.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水 ‎20.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  )‎ A. 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 B. 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 C. 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 D. 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 ‎21. 梅森(1787年宪法制定者之一)认为:“在目前的邦联体系下,国会代表的是各州,而非各州人民。新政府的体制则完全不同,他们代表的是人民;因此,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一个真正的代议政治,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代表们必须和他们的选民看法一致,以人民的想法为想法。为做到这一点,代表甚至应该与选民为同一地的居民。”美国下列公职人员的产生与材料最吻合的是(  )‎ A. 参议员 B. 众议员 C. 总统 D. 大法官 ‎22.罗宾·W·温克在《牛津欧洲史Ⅲ》中记载了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士们、海员们、工人们!我很高兴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向你们致意……‎ 由你们完成的俄国革命已为此铺平了道路,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该演讲认为俄国(  )‎ A.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 B. 现在的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 C. 革命胜利主要归功于农民斗争 D. 革命胜利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23.资中筠在《20世纪的美国》中描述新政时期的某一内容时评价:“过去是从基督教的道德良心出发的私人行为,现在对公民来说是应得的权利,对政府来说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义务,从此以后进入了政府经常性的政策。”新政中可以体现该内容的是 A. 施行《紧急银行法令》 B.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制定《农业调整法》 D. 通过《社会保障法案》‎ ‎24.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C.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D.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25.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对刚成立的联邦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 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 B. 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 C. 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 D. 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50分。26题25分,27题12分,28题、29题任选一题作答,分值为13分。)‎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8分)‎ ‎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6分),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7分)‎ ‎27.阅读下列历史著作的编纂思想,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强调“实录”直书”,“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贯穿五德终始说和五行灾异说等经学观念,着重追述西汉帝业、功德。‎ 唐朝魏征主编的《隋书》:以史为鉴,“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着重探讨前代典籍制度、吏治得失和君臣之道。‎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合撰的《新唐书》:认为据藩镇立国的后晋编修的《旧唐书》不合正统而对其删改;“专事褒贬”,以伦理纲常品评史事。如赞誉大儒韩愈却只字不提玄奘、僧一行的事迹。‎ 提取材料中两部历史著作的关联信息,围绕“历史编纂”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8.(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29. (13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文化与秦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秦人虽然居于周人的故里,但西周的礼乐制度在秦人那里却保留较少,因此,秦人的“尊尊”、“亲亲”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淡漠的。他们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如果说,战国时代的邹鲁文化是对西周礼乐制度文明的继承,那么此时此刻的秦地文化则是对西周技艺文明的发展,他们是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文化,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田文棠、杜乃俭《秦文化的历史构成与现代诠释》‎ 材料二 秦文化产生于秦人、秦族、秦国,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新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仍然是秦人,它不可能改变来源于它们、至今仍然影响着它们的文化。……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它六国,称雄中国。秦国的胜利,与其说是战争的胜利,不如说是政治的胜利,是秦文化政策的胜利。正是这种实践的成功,助长了秦人的功利主义,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膨胀,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 ‎——摘编自胡鸣焕《秦亡新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文化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5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文化的历史影响。(8分)‎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A B D B C A D C B C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B B B B D B C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50分。26题25分,27题12分,28、29题任选一题作答,13分。)‎ ‎26.【参考答案】(25分)(1)主要趋势:改革范围: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企业地位:国企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或政府对企业干预减少);所有制:从国有独资向股权多元化(股份制)转变(或国有独资企业日益减少,股权多元化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营形式:从工厂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企业布局: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任答四点,8分)‎ ‎(2)背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或凯恩斯主义失灵);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任答三点,6分)不同之处: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任答两点,4分)‎ ‎(3)共同影响:有利于市场发挥经济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或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或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一点两分,任答三点,7分)‎ ‎27.【参考答案】(12分)‎ 观点:历史编纂应直书真实的客观史实。‎ 说明:汉代的《史记》强调“实录”和“直书”,在真实的史实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历史编纂的典范。随着儒家思想的官方化和社会化,加上唐宋文人为应对儒学危机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影响,宋代的《新唐书》侧重以三纲五常为道德准绳,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主观褒贬过多,还删改《旧唐书》的原始文献,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观点,如历史编纂有让历史经验服务于现实的社会功用、历史编纂思想应呈现时代性等也可。)‎ ‎28.【参考答案】(13分)‎ ‎(1) 认识:激化了阶级矛盾;威胁了国家的稳定;使俄国成为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不发达;军事力量落后,不敌西方强国。(4分)‎ ‎(2) 原因:上层统治阶级达成共识;自由派官僚整体素养高;和平方式进行改革。(3分)‎ 影响:进步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俄国近代化建构了基本框架。(2分)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任答1点2分)‎ ‎29.【参考答案】 (13分)‎ ‎(1) 特征:实用性(功利主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任答2点2分)‎ 背景:秦人的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比较淡薄(受西周礼乐制度影响较少);西周技艺文明的影响;处于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秦国地处偏僻,民风质朴。(任答3点3分)‎ ‎(2) 积极:继承发展了西周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做出贡献;使秦国迅速壮大,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消极: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推行严刑峻法,激化了阶级矛盾;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