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周练(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周练(1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答案】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魏源 ‎2、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 C.实行民主政治 D.编练新式军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中A、B、D项都属于“布新” 的内容。C项就要对中国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改革,确立新的君主立宪政体,可以看出此项措施既“除旧”又“布新”,故本题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维新派与洋务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 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 ‎3、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 A.西方科学技术 B.西方生活习俗 C.西方经济制度 D.西方教育制度 ‎【答案】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洋务思想 ‎【名师点睛】洋务派、顽固派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 不要认为他们是水火不相容,其实在根本问题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在维护封建统治、抵抗侵略方面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在维护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上,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仇视一切外洋之物,主张用封建传统的办法来维护统治。‎ 洋务派是对抵抗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抵抗派的主要目的是“制夷”(抵抗侵略),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自强”(镇压人民革命)。 ‎ ‎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指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失败。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选项中B项正确。A项错误,洋务派根本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中国资本主义受洋务运动影响兴起,洋务运动主观目的并没有要发展资本主义民;D项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传播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后。‎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洋务思想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湘军、淮军逐渐取代了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艺支海军,促进了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筹办了民用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较重要的有福州般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企业采用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一大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且在19世纪80-90年代,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改革。‎ ‎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B. 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对外观念的改变·传统夷狄观到平等观念的产生 ‎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学习西方方面对今天的借鉴:‎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 ‎(2)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题体制,重视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洋务企业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6、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思潮,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制度”制度变革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但这两者背后的经济根源则是相同的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B,A C两项只是其促进其转变的重要原因,D在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从洋务派转化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便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而不引进西方政治体制的弊病,提出向西方和日本学习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比洋务派的思想大大进步了,并从洋务派思想中分离出来。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些观点虽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到了90年代,把这一套理论付诸于行动并进一步加以发展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以及后来的洋务派已经表示了对科学技术的赞成。稍后些的早期维新派及戊戌维新派则意识到洋务派片面提倡科学而拒绝西方近代民主的弊病,在提倡西学的同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政治改革主张。 ‎ ‎7、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答案】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 ‎【名师点睛】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在理论指导上有局限性。康有为借发挥孔子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答案】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主张。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宣传,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9、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实行变法,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激烈:“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号召“冲破君主之罗网”,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因此AC完全不符;D不对,谭嗣同不是指继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而是指出其危害,呼吁变法革新,因此“历史根据”说法不妥,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的是康有所所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的名义制造变法的历史根据。所以答案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谭嗣同 ‎【名师点睛】意图即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者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反映一定阶级、团体、个人等的主观意愿。根本目的一般指一定的阶级从其阶级立场、利益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主要目的指在若干个目的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目的。直接目的指不需中介而能直接达到或实现的近期结果。‎ ‎10、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制度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名师点睛】 ‎ 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思想主张 特点 影响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把西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被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发”‎ 梁启超 ‎《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 ‎ 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严复 ‎ ‎《天演论》‎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借进化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1、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 ‎【名师点睛】严复活动与主张: ‎ ‎1、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 ‎2、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1)内容:借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2)意义:《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为核心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影响。‎ ‎12、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 C.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C项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D项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影响 ‎【名师点睛】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①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②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思想上: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展开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13、下图为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据图可以得出:‎ ‎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 ‎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 ‎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 ‎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改变传统依靠教主信教的模式,提倡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 ‎1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从已有的材料出发”说明这一运动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的根源是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是文艺复兴,故选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但启蒙思想没有借助古典文化,因此A错误。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 ‎16、下图是某书店的一份售书广告,其中最有可能在世界性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活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的影响:‎ ‎(1)对欧洲:①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③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思想和原则,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 ‎(2)对世界:①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7、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孟德斯鸠介绍了三种政体,即共和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君主专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由议会、国王和法院分别掌握,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因此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为正确答案。所以答案选C。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君主立宪 ‎18、“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反对权威,崇尚自由;宗教改革反抗权威,强调个人信仰自由,两者的共通之处是反抗权威,崇尚自由,故选A。宗教改革没有崇尚理性,重视法制的内容,B,C,D三项侧重启蒙运动的特点,不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9、下图是18世纪法国等级制度示意图。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冲击该制度的主张有 ‎ ‎①三权分立学说 ②社会契约学说 ③人民主权学说 ④主张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20、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C项排除。D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故不符合题意。AB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然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二、阅读下列材料(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4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6分)‎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手段“高明”在何处?(4分)‎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6分)‎ ‎【答案】(1)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4分)‎ ‎(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6分)‎ ‎(3)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4分)‎ ‎(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做指导。(6分)‎ ‎【解析】本题是对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考查,第(1)小问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实质,第(2)小问考查的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借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第(3)小问的解答借助材料信息提示即可归纳,即都利用传统文化为手段宣传新思想;第(4)小问可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说明。‎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影响 ‎22、(20分)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2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2分)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 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当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6分)‎ ‎【答案】(1)表现:儒家:仁者爱人,仁政,民贵君轻。墨家:兼爱、非攻。(2分)‎ 影响: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缓和阶级关系,和谐人际关系,规范了社会统治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准则。(4分)‎ ‎(2)内涵:追求人性,追求金钱财富。(2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实行神学思想专制。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反封建。 意大利较好地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文化。(6分)‎ ‎(3)性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东方: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性质。(2分)‎ 作用:西方:在推动欧洲近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方:是对传统儒学的丰富和发展,没能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4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人文主义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