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

静海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 ‎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 识 技 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中西文化对比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 材料解析 卷面整洁 ‎100分 分数 ‎55分 ‎45分 ‎30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 ‎1、《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2、“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A. 重视礼仪教化 B. 主张礼法并施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为政以德 ‎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面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 A. “天人合一”思想 B. “君权神授”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 D. “弃恶从善”思想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5、南宋(浙东学派)思想家陈亮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又提出“仁者天下之公理,而财者天下之大命”、“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与儒家传统义利观念有明显区别 B.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 C.与明清浙东学派的主张有共同点 D.其义利观与西方智者学派相一致 ‎6、隋唐五代陶瓷的艺术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装饰设计上,宋代陶瓷不再拘泥于外形与装饰上的新奇和奢华富丽,而是以功能为主,辅以朴素典雅的设计。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B.皇权专制日益强化 C.制瓷工艺不断进步 D.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7、某思想家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这说明该思想家( )‎ A.否认自私自利是自然人欲 B.认为权利与义务不能统一 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 D.希望以限制君权走向民主 ‎8、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他还反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由此可知,顾炎武( )‎ A.用民本思想批评君主专制 B.论述了君主统治的必要性 C.强调实行“众治”的优点 D.分析了当朝政局动荡的内因 ‎9、‎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 A. 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 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 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 正确分析了城邦起源的历史原因 ‎10、历史学家在分析西方思想史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种分析体现的史观是 A. 文明史观 B. 唯物史观 C. 整体史观 D. 革命史观 ‎11、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以马忤斯的晚餐》。它描绘的是耶稣复活后在一次见面会上向他的门徒现身的情景,画中卡拉瓦乔没有把耶稣的门徒描绘成光辉的圣徒,而是描绘成卑贱的普通农民。据此判断此画的创作背景是 A.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 C. 启蒙运动的开始 D. 工业革命的进行 ‎12、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 天赋人权的思想 B. 直接民主的思想 C. 代议制民主思想 D. 社会契约的思想 ‎13、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描述北京战后的情景:“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据此,林则徐意在强调( )‎ A. 鸦片战争对中国民众影响小 B. “师夷长技”运动势在必行 C. 看到中国封建制度的不足 D. 清政府极端腐朽已无药可救 ‎14、1897年,梁启超在《说群自序》一文中指出:要保住国家、天下,必须要“能群”,“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康有为在保国会的演讲中也强调,“欲救亡无他法,但激励其心力,增长其心力”,“果能合四万万人,人人热愤,则无不可为者”。上述事实表明( )‎ A. 清政府变革制度以挽救民族危机 B. 知识阶层对民众力量有所关注 C. 资产阶级试图发动人民开展革命 D. 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初步实践 ‎15、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的各种近代化方案,有人把其分别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6、 1912年4月,孙中山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是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为防止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实行国共合作 D.实行普遍公民权 ‎17、《新全球史》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是( )‎ A. 推翻清朝封建专制腐败的统治 B. 振兴民族经济,改善国计民生 C. 明确提出反帝,谋求民族平等 D. 反对满洲贵族,实现五族共和 易混易错:‎ 对比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将相近的、不同时代的同一种理论的发展或中外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区分,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德理解。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8、“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提出( )‎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D.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9、‎ ‎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够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A.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 社会主义的本质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检验真理的标准 ‎20、新中国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谈话,其要点如下。据此判断,该谈话( )‎ A. 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 回答了束缚思想的认识问题 C. 实现了社会各方面拨乱反正 D. 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题,共60分)‎ 关键环节考核 ‎21(20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 ……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 ‎——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 材料三: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 ‎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分析宋代“疑古”思潮的特点。(6分)(按角度归纳特点、只答2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按角度归纳从两个方面思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10分)‎ 信息提炼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10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5分)‎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历史解释方法与规律提炼 ‎2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希腊古代,有“惧外”(xenophobia)一词,意指劝于外人的疑惧。惧外的常态是深闭固拒,关门不理外人。然而也可以转变为两个方向:一是由惧而生羡,转变为全盘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即是由闭关锁国,一变而为全盘西化,甚至脱亚入欧。另一转变,则是由惧外转变为仇外,这在人类学上可以找到不少例证。近代许多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常有本土运动。健全的发展是寻求独立自主。也有走歪了的发展,则是以族群优越论调,转变为本土至上论。高度夸张本土优越性,以自求安慰,终究是一种阿Q式闭关的心态,如果转变为某些激烈教派的“圣战”,即于人于己均有害无益。‎ ‎ ——―据许悼云《历史大脉络》‎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中国社会应对西方文明的态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若仅就一史实立论,须做到辩证分析)。‎ 静海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 ‎ 答 题 纸 ‎ 得分框 知 识 技 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60分.‎ ‎21、(1)‎ ‎(2)‎ ‎(3)‎ ‎22、(1)‎ ‎(2)‎ ‎(3)‎ ‎23、(1)‎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月考答案 ‎1—5 BBBAD 6—10ACAAB 11-15BBBBA 16-20BCABD ‎21、(1)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2分)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2分)‎ ‎(2)背景:佛道思想的冲击;儒者捍卫圣道的责任意识。(2分)特点:打破了汉唐儒学传统,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 ‎(3)理由:背景上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内容上都批判禁欲主义,反对封建束缚。(2分)‎ 说明: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儒家思想;(2分)没有提出近代社会的政治构想;(2分)没有引发变革,推动社会转型。(2分)‎ ‎22、(1)观点:学会生活;(1分)美德即知识;(1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1分)贡献: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分)‎ ‎ (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2分)结合自然科学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2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2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分)‎ ‎ (3)主张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 ‎;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任回答五点即可,共5分)‎ ‎23、观点:中国社会应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由封闭到被迫接受到主动学习并最终结合国情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思想。(2分)‎ 论据: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受到“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对于外来文化采取闭关锁国的态度。(2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的文化随着战争和经济入侵来到中国。(2分)中国的不同阶层对于西方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少数的先明的知识分子(或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2分)甲午战争之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倾向民主革命思想(2分)但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想学习西方走向富强就必须全面学习西方的精神文化,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分)新文化运动后期伴随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思想(2分)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同具体国情相结合阐述为毛泽东思想并成为最终完成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结论,通过上述的描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断进步并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