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时间:90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孔子崇尚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答案为B。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 2.下表通过对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的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道德观 道 6367次 16.9%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A. 主流价值儒学化 B. 法家大行其道 C. 重利轻义观盛行 D. 伦理脱离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仁、礼、信”出现比例最高等信息来看,说明当时的主流价值已经儒学化。故答案为A项。“法、刑”所占比例较小,排除B项;从“利、财、富”所占比例来看,难以得出重利轻义观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儒家鼓吹的伦理观念也是为政治服务的,排除D项。 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 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 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 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否受到重视,都与当时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重视法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变化的原因 4.《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 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 B. 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D. 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A. 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B. 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C. 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 D. 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D.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这都是顾炎武的主张;C.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顾炎武本身既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顾炎武的主张: (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2)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6.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阅读题干,题中强调的是美术剧场等文学艺术对教育的作用,故本题实质上是考察这些对教育的辅助作用,也就是答案中的C选项。故本题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内容 7.古人认为,猴子有善变多计、狡猾伪善的天性,与古时代诸侯性质很相近,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由此可见 A. 我国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 中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可以看出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A项正确。文字的出现,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我国的汉字的组成结构,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取信息:题目总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形成的一些条件,其中没有包括出现的实验探索。“化学并不突出”一句表明了③不正确,排除③;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农业表明②重视实用技术。物理成就不多,生物学理论和化学不突出的例子说明理论体系不完整,排除④。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 9.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 统治者的提倡 C. 民间文化的发展 D. 画家的性格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能力。在分析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时,需从经济角度或生产力角度去思考。题中风俗画即为反映民间生活之画,这说明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根本原因是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B C D为次要原因,所以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绘画·风俗画兴起的原因 10.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 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 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 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A。B不正确,通俗化不能说明素养的低下。C明显错误。D是原因,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 11.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A. 李鸿章 B. 郑观应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答案】A 【解析】 “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意指清政府没有看到列强综合国力的强大,而仅仅看到了其军事实力的强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派的主张,故选A;BCD中的人物都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技术都先进,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中的“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中的“强壮如牛”和“漂亮的拳击手套”的含义。 12.《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B.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C.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D.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答案】C 【解析】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均在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均是以资产阶级代议制为政治目标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只适合孙中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只适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实业救国的是张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康有为能‘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这一“处方”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 A. 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 B. 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C.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D. 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首先将“向西方学习”付诸实践,是洋务运动;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是辛亥革命;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洋务运动,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大大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 1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 B. 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 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 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即指阻碍国人觉醒的是传统伦理,符合题意的是B项,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排除A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 15.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A. 坚决否定儒家思想 B. 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C. 否定的是专制思想 D. 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 【答案】C 【解析】 由胡适看中儒家思想来看,胡适没有否定儒家思想,排除A;胡适崇敬儒学人物,并非说明要复兴儒学,排除B;D和题意无关,排除;胡适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并非一概否定儒学,批判儒学中为封建专制服务的部分,故选C。 16.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 A. 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 B. 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 C. 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 D. 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思想,即要实现民主政治,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权革命而非民族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在强调三民主义是否顺应了时代潮流的问题,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旧三民主义说明革命派尚未对三民主义做全新解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7.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了西方是先启蒙在现代化,启蒙是原动力,而中国却是先现代化再启蒙,救亡的现代化是原动力,即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导致了上述差异,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方政治制度的问题,也未涉及中西方传统文化,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 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C.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D. 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了新文化运动是在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的任务,即是在强调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继续发展而非全面批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9.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部分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30年”,故A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可知此应为“城市中心论”,它未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当时中国的国情不符。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BC两项,故选D。 20.1956年1月,中央召开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批评了那种自以为是的“老革命”。他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昧无知的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啊,没有他们(知识分子)就不行了。”这反映出党的政策取向是 A. 依靠知识分子发动文化大革命 B. 缓和老干部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C. 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 依靠知识分子治理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即将到来,为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中央召开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确立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故答案为C项。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只能反映党中央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排除。 【点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新中国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影响,我国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某些“左”的管理方式,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对于知识分子的政策进行反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2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 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 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历经曲折,主要是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百家争鸣”表现在不同学术观点上的争鸣,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贯彻 22.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C.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D.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了没有知识真可怕,无知会导致罪恶,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极端个人主义的问题,材料也未提到客观的评判标准、永恒的真理之类的信息,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知识的价值而非人的价值等,材料也未体现出提倡怀疑精神之类的字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苍蝇的无知导致罪恶的发生,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23.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 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的主张,体现的是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这也为18世纪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选D。 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的思想 24.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D.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答案】D 【解析】 达芬奇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是绘画的需要,他是在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达芬奇是画家不是科学家,不是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达芬奇人文主义的代表,这样做是刻意表现人性而非表现奔放情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天主教神学理论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是为了更好的作画。 25.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A. 否定教会的作用 B.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 C. 肯定人的作用 D. 宣扬了等级观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十日谈》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从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6.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 与“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 B. 使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 C. 把人们从繁琐的宗教仪式中解脱出来 D. 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体现的是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故D项正确;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抨击专制,而“陆王心学”维护封建专制,本质不同,故A项错误;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不符合史实,仍存在,可以婚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宗教仪式的信息,故C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7.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促进思想解放 B. 批判宗教神学 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答案】D 【解析】 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是指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限制统治者权力的民主制度构想,让统治者有权也不能任性,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C均无法解释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的含义,所以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D。 28.有学者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说明 A. 欧洲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商品输出是世界市场的纽带 D. 科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可知蒸汽机为欧洲支配世界提供了条件,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材料强调蒸汽机的运用对欧洲对外扩张的重要性,D符合题意。A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BC材料未能体现,排除; 29.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A.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B.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D.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对人们过分依赖网络技术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材料中“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可得出反映的是信息技术,而“共享汽车”“‘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等信息说明了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故C项正确;“全球同步”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信息技术的影响 【名师点晴】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③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⑤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2)消极影响: ①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0.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 A. 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 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 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 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由英国小说《哈利•波特》在搬上银幕前后的影响度看出电影这一传媒手段有利于其他艺术的推广。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小说的影响力小于电影和电视,只是说影视艺术易于推广艺术;C项错误,选项说的是科技的进步,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材料也未说明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社会中的普及程度。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14分,33题8分。) 3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它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他们是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材料三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们……把古代的民本思想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的民权思想。孙中山等人主张君主必须废弃,专制政治必须彻底扫除,“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孙中山把四万万人看作民国的主人,他说“主权在民,民国之通义。 ——颜建华、郑朝彬《孙中山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有意识地采取提倡传统的下层文化,以打倒传统的上层文化的战略手法,这几乎是当时新文化人的共识。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4)材料四中的“传统的上层文化”是指什么?新文化人为何要对其“严厉批判”?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答案】(1)主张:民贵君轻;仁政。 (2)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影响:积极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反专制斗争。 (3)民权思想: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4)含义:封建伦理道德。原因: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启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思想文化的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孟子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於民”分析得出。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分析得出。该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积极推动近代中国的反专制斗争来回答。 (3)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孙中山等人主张君主必须废弃,专制政治必须彻底扫除”“以合众共和结人心者,事成之后,必为民主”“主权在民,民国之通义”等信息分析得出。 (4)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来看,“传统的上层文化”是指封建伦理道德。新文化人对其“严厉批判”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来回答。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思想文化的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来回答。 32.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 (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人文主义精神。宣扬人性;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外衣(不反对上帝或教会)。 (2)美国。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成功实践。 (3)由文学艺术领域发展到社会政治领域。 【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时代精神”可从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即可得出“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即可得出“宣扬人性”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不必然意味着......反对上帝或教会”即可得出“不反对上帝或教会”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国家”由材料三中的信息“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即可得出“美国”的结论;第二小问“证明”可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三权分立的原则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可从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发生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发生于社会政治领域等角度思考作答。 33.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1)说明: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其中两例即可) (2)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主旨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即科技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生存与和平方面的作用。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例子: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从材料“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