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诸侯纷争 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 D.规范社会秩序 ‎2、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 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 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 ‎4.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天地间唯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夺焉,而理常伸于天下万世。故势者帝王之权,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这材料表明 A.理学家希望通过帝王的“正心诚意”树立良好的政治典范 B.封建帝王有意识的将理学树立为统治臣民的工具 C.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在理学的流变中被严重的曲解了 D.理学家的“理”也是政治领域中对抗君主专制的手段 ‎5.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此观点 A.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 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 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6.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近代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C.“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D.“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7.就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寻求物理规律 B.重视实用性 C.是经验的总结 D.领先于世界 ‎8.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材料反映了 A.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B.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 D.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9.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B.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C.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10.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但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 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 C.注重人性研究 D.认关注道德知识 ‎11.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12.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13.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 这些思想家”‎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C.提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 ‎14、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15.《物种起源》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一论断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B.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C.改变了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冲击了宗教神创论 ‎16.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C.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17、18~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 A.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C.对自然王国的理性描绘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18.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格尔尼卡》 B.《巴黎圣母院》 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19.艺术家们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 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里的“艺术家们”‎ A.注重人物真实刻画 B.追求微妙色彩变化 C.表现手法比较抽象 D.追求神韵意趣结合 ‎20.魏源曾在著作中描述某国政治制度:“公举一人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 A.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 C.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21、“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  )‎ 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 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22.近代有人指出“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此人应该属于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提倡者 ‎23.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4、《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  )‎ 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 ‎25.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 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2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27、“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 ‎2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9.爱因斯坦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的绝对性”为基石,建立起狭义相对论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大量重要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结论。这表明狭义相对论 A.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B.将物理学发展到新的高度 C.超越了世人的认知水平 D.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30.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互联网发展颠颠覆了传统行业 C.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22分,第32小题18分。‎ ‎3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根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8分)‎ ‎(2)结合所学,概括④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及分析思想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12分)‎ ‎(3)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不久又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的《大学令》。《大学令》中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 为宗旨。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大学设预科及本科,预科修业三年,本科修业年限按各科性质,三年或四年不等。本科毕业称学士。大学另设大学院,培养研究生。大学设校长一人及各科学长一人;教师分教授、助教授及讲师三种;各科设讲座。大学设评议会,由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组成,负责评议大学的一切重大问题。从《大学令》的整个内容可以看到,这个高等教育体系完全抄袭自邻国日本。而日本的学制又是以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蓝本。这个学制公布以后没有实行多久,就被美国式的学制所代替,称《壬子癸丑学制》,整个体系都是抄自美国。‎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经过调整,综合大学由49所调整为14所,工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农业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医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中规定,高等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全国高等学校的建设计划、财务计划、财务制度、人事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生产实习规程以及其他重要法规、指示或命令,全国高等学校均应执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1)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D C C B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D D B D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B A C A C C C ‎31.(22分)‎ ‎(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③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 ‎④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或民主思想)。‎ 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8分。‎ ‎(2)思想主张:严复:实行君主立宪,人民主权(2分)卢梭:人民主权,直接民主、民主共和(2分)‎ 共同背景:封建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民主进程;思想解放不断深入营造了自由氛围。‎ 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8分。‎ ‎(3)认识:都趋向于追求民主;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 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2分,言之成理即可。‎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32、(1)特点:道德教育和功利性教育并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西方文化教育并举);强调综合人才培养并适应国家需要;仿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学具备教育自主权。(回答任意两点给4分)背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不足,对封建文化批判不彻底,民国初期国民教育水平低下;西方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不断传人并深刻影响中国;19世纪末以来,日本、美国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对象。(6分)‎ ‎(2)变化:中国共产党确立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面向工农,为社会服务;借鉴苏联经验,专才教育逐渐取代了通才教育;重理轻文,理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教育权集中于教育部门。(回答任意两点给4分) 原因:新中国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强调学习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展开,急需相关建设人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回答任意两点给4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