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四县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荆州市四县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共6页,33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 2.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以正确的填涂方式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栏内,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廉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徳矣。”其意在强调 A. 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 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C. 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D. 治国要以徳政为主 2. 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序号 原因分析 一 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 二 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 三 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 A.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B. 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 C. 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 D. 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3.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的佛教 A.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 与儒家思想已经融为一体 C.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 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4.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这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5.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A. 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 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D. 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6. 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 A. 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B. 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 C. 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 D. 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7.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C.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8. 战国时期,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 —— 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 (不是马的) 白马进城去了。 下列哲学家或哲学流派和他风格类似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 D.百科全书派 9. 15世纪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眼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 C.蒙昧主义 D.神秘主义 10.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旨在 A.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 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 C.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D.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 12.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提高了世俗封建主的地位 B. 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 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 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 13.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的思想争论激烈,甚至互相谩骂为敌,但伏尔泰的伟大在于,他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却又愤怒地谴责要把卢梭作品烧毁的瑞士政府。这一现象主要表明伏尔泰 A. 与卢梭思想存在根本性分歧 B. 坚守言论自由的民主意识 C. 不赞同卢梭改造社会的方案 D. 谴责瑞士政府以避免革命 14.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以竹来评价文同:“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 A.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B.注重展现作者独特个性 C.注重形式与神韵的高度统一 D.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1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 A.时空自由的特点 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 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 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 16.“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派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17.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8.“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旨在说明 A.“中体西用”的提出有一定的合理性 B.“中体西用”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 C.“中体西用”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D.“中体西用”是符合国情的科学理论 19.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 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 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21.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22.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 A. 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B. 对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求索 C. 认清了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 D. 民主思想观念难以形成 23.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 B. 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 C. 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 24.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26.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了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下列著作体现这些观点的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井冈山的斗争》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7.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部分活动见下表: 时间 事 件 1978年3月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三周的访问 1978年10月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国家领导人 1979年1月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 1979年 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率团考察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 1980年5月 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问日本,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总理 上述活动 A. 开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 B.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有利于更新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认识 D. 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 28.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9.197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发展座谈会,此后就办好外国语学校、提升中学外语教育、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外语教材等作了大量工作。据此可知,外语教育 A.适应国家中心工作发展需要 B.推动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30.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題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 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 《尚书·立政》 方行天下(中原地区),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式王之大烈。 《诗经·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義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8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流行词语连社会,流行词语连生活,流行词语连世界。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特定的流行词语,也可以说,流行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听到某个年代的流行词语,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时代 关键词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红卫兵 走资派 毛主席语录 绿军装 1978—2000 2001— 请你从上表中任选中国现代史阶段中的一个时代,填写4个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词语,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填写的理由。(理由阐述必须结合表中所选时代中至少3个流行语说明,言之成理) 例如: 1966-1976 关键流行词: 红卫兵 走资派 毛主席语录 绿军装 解读流行词:上世纪1966-1976,红卫兵、走资派、毛主席语录等政治词语占据着流行词语的绝对统治地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左倾错误发展到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诶判断社会主要矛盾以反对打击资本主义复辟;民主政治遭到破坏,个人崇拜盛行;生活上衣服式样于衣着习惯一度成为思想是否进步的的标准。全社会、全民参与的这场政治运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极其巨大的。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太祖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代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办学上有哪些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对中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BDCCA 6-10 DCBAD 11-15 CDBAD 16-20 ADABC 21-25 AAACD 26-30 BCAAC[] 31(14分) (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一点2分,满分为 4分)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2分)(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非君主的天下;(1分)天下应该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1分)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一点2分,满分 6分) 32(12分)流行关键词填写4分; 第一类:理由阐述结合表中所选时代中至少3个流行语说明,从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6-8分 第二类:理由阐述结合表中所选时代中至少2个流行语说明,从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4-6分 第三类:理由阐述结合表中所选时代中至少1个流行语说明,从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3-4分 33(14分) (1)不同: 教育内容:欧洲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1分)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1分): 教育方向: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分)中国以培养官吏为主。(1分) 办学主体: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1分),中国属于官办。(1分) (2)影响:中国:本质上为封建统治服务,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2分)[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约了社会进步。(2分)[欧洲:促进了西方近代教育和人文主义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一点2分,满分4分)[来源: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