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检测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检测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2.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 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有位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5.董仲舒将天命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  )‎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 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 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 ‎6.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 ‎8.下图是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圣旨及朱熹画像。朱熹获此殊荣是因为(  )‎ ‎  宋理宗赵昀书题朱氏祖卷   朱熹 A.朱熹创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完善了儒学的教育观念 C.朱熹的理论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朱熹的理论富含科学哲理 ‎9.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 A.法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守仁心学 D.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0.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诗人蔑视世俗的“异端”思想 B.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 C.李贽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李贽的主张遭到正统理学家们的攻击 ‎11.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20分,共40分)‎ ‎1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守仁,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守仁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6分)‎ ‎ ‎ ‎ ‎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6分)‎ ‎ ‎ ‎ ‎ ‎ ‎ ‎ ‎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8分)‎ ‎ ‎ ‎ ‎ ‎ ‎ ‎ ‎ ‎1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揭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新文化运动史料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 ‎ ‎ ‎ ‎ ‎ ‎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 ‎ ‎ ‎ ‎ ‎ ‎ ‎ ‎ ‎ ‎ ‎ ‎ ‎(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6分)‎ ‎ ‎ 答案精析 ‎1.D [“以民为本”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关注民生”主张重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性向善”的伦理观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的意思就是要求注重人类社会本身,故D项正确。]‎ ‎2.D [孟子的这些话是对人际关系的说明,不是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故A项错误;也不是关于天人关系的说明,故B项错误;也不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这段话中涉及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说明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同时希望把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加规范,其途径是用义理规范,故D项正确。]‎ ‎3.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属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观点。]‎ ‎4.D [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的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中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5.D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起源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专制统治,故A、C项错误,D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这是影响,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 ‎6.D [根据材料“一方面选派董仲舒……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并非独重法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重用张汤……治理长安”,长安并非封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见儒法并施,故D项正确。]‎ ‎7.C [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宋代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主要从万物本原出发,故选C。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的,理学吸收了佛教思想,故A、B、D错误。]‎ ‎8.C [A项错在“心学理论”,D项错在“富含科学哲理”;B、C两项相比,C项是朱熹的理论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根源。]‎ ‎9.B [注意题干时间“南宋”,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讲究纲常节义,故选B。C、D产生的时代与题干时间不符;A与题干现象关系不大。]‎ ‎10.C [本诗主要体现了李贽的思想遭到正统理学家们的反对和攻击,并没有涉及是否发展工商业。]‎ ‎11.D [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12.A [由于当时君主专制的强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儒学者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提出推翻帝制的主张,对儒学思想进行总清算的是新文化运动,故③④错误。]‎ ‎13.(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卑的礼数,是任何一家学说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 ‎14.(1)儒学以维护礼教纲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 ‎(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 认识: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3)材料二角度:从“维新”“开明”印证。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角度:从“守旧”“复古”‎ 印证。理由: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方面来归纳。第(2)问表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归纳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认识,注意要联系上一问来谈,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第(3)问,材料一有多种观点,材料二、三只是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据材料二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守旧”“复古”,可据材料三来归纳其理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