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卷 ‎ 考试时间:2020年1月2日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 A.百家争鸣的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 ‎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 ‎2.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 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3.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诏书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共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4.程朱理学使儒学披上了圣神的外衣。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倡导“心外无理”“心外无学”,引导人们走出以圣贤与经典为中心的“章句之学”的死胡同,点明儒学伦理精神并非在难以攀登的天际,而处于世人自己的心灵之中。这表明当时的儒学 A.日益神学化、思辨化 B.积极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C.更加强调传统伦理道德 D.呈现世俗化的倾向 ‎5.李贽说,宇宙间有阴阳二气,男女二命,无法统一于“理”或者“太极”。他进一步反问,一统宇宙的“理”或者“太极”存在于哪里呢?指向的事物真实存在吗?由此可知李贽 A.极力反对道家学派太极之说 B.主张高度强化儒家纲常伦理 C.从哲学的高度否定宋明理学 D.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6.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智者学派“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黑格尔这一评论的着眼点在于 A.智者学派催生了雅典民主政治 B.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 C.近代西方哲学来源于智者学派 D.智者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 ‎7.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反对宗教权威 D.理性的行为方式 ‎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9.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1.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12.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西欧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 B.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C.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 D.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3.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在这里 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 ‎14.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5.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6.右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17.‎ 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三大政策”的推动 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C.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 ‎18.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权威;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19.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 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 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20.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1.1929年夏,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意在 A.诠释创建独立人民武装必要性 B.阐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C.构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系统理论 D.说明中华苏维埃临时政权的合法性 ‎22.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25.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C.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26.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 B.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27.学者们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西欧文学以塑造同上流社会作对的个人英雄为主;俄国文学侧重描写生活中初露头角的理想英雄;东欧文学歌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实英雄。这说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A.存在虚构成分 B.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C.突出人的理性 D.表现社会精神危机 ‎28.(题文)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29.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C.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30.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做斗争 C.确立“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信条 D.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16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不同时期,其思想内涵有所演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 ‎——吴光《论黄宗我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特点,分析其原因。(9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文化抉择的出发点。文化和社会现实分不开,它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是由社会现实来抉择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相应的近代文化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的。‎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一中国近代文化研究》‎ ‎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解读须有史实依据,表述准确)‎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 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这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决非个案。‎ ‎——《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1)结合具体内容,举两例并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6分)‎ ‎(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历史答案 BAADC DDBCD BDAAA AABCA BCDAB ABBBB ‎31.(1)主张:经济上富民;政治上的仁政;思想上教民。(3分)‎ 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4分0‎ ‎(2)特点:思想来源多元化;突破传统的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6分)‎ 原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吸取明亡的教训;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 ‎32.示例:‎ 观点一: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终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阐述: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先进中国人进行探索的首要任务。传统儒家思想无力应对这种变局,各个阶级先后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借西方器物来巩固清廷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要求学习西方先进民主制度和思想以挽救民族危亡;而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要求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些思想始终围绕着救亡图存的主题,体现了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求民主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社会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突破出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观点二: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阐述:同上。‎ 观点三: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阐述:举例论证即可。‎ ‎33.(1)说明: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免役法,民户以钱代役,富户须多负担免役钱,政府收入增加。(6分,举一个例子1分,说明2分)‎ ‎(2)看法: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必然遭到广泛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2分)‎ 但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对反对者进行打击;(2分)‎ 在变法实施中,普遍存在盘剥百姓的现象,导致变法成为“害民”之举,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