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1‎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 ‎1.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 A. 《梦溪笔谈》 B. 《氾胜之书》‎ C. 《齐民要术》 D. 《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6世纪”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可知答案。《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是北朝人,符合这一时期,A项是北宋沈括总结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写成的,B项是两汉时期的作品;D项是明朝后期徐光启的著作。‎ ‎2.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 推行均田制 C. 设立三长制 D. 推行新的租调制 - 25 - / 25‎ ‎【答案】A ‎【解析】“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盛行。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 A. 孔子         B. 韩非子 C. 老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符合题意。‎ ‎4.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玩艺时,惊呼到“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玩意是(  )‎ A. 电报 B. 电话 C. 电影 ‎ - 25 - / 25‎ ‎ D. 电视 ‎【答案】C ‎【解析】电报是一种沟通工具,与“过去”无关,故A项错误;电话也是一种沟通工具,与“过去”无关,故B项错误;电影诞生于1895年,能够把“过去”拍摄下来重现播映,所以“过去已经属于我们!”,故C项正确;电视诞生于1926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1864年,沙皇签署法令,正式开始实施司法改革。之后,俄国一公民有一诉讼案件,将可以实现(  )‎ ‎①实行公开审判      ②可以请律师 ‎③按等级进行审理 ④可由陪审团陪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俄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容。按照俄国1861年改革在司法制度方面的规定,废除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由此排除含有③的选项A、B、D,答案选C。‎ ‎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 建立强大的海军 - 25 - / 25‎ C. 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D. 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它巩固了封建贵族的统治,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7.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公民日益分化,其中 “平原派”( )‎ ‎①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政治 ‎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平原派”是指雅典的贵族阶层,他们当然希望维护贵族的寡头政治,这也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他们的原因。‎ ‎8.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下列作品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的是(  )‎ 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 C. 《老人与海 D. 《等待戈多》‎ - 25 - / 25‎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得出,文学家充满想象的描绘社会,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正确;《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老人与海》和《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C、D项错误。‎ ‎9.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 A. 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B. 实行“尽地力”政策 C. 制定《法经》 D. 创建“武卒”‎ ‎【答案】A ‎【解析】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只能选择政治方面的措施,故选A项。‎ ‎10.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所说的“道”应是指(  )‎ A. 世界的本原 B. 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 C. 君主的权力 D. 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答案】B - 25 - / 25‎ ‎【解析】西汉初董仲舒根据统治者的要求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世界本原不符合董仲舒的主张,故A项错误;董仲舒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等一系列的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故B项正确;君主的权力只是“道”中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董仲舒所提出的“道”并不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故D项错误。‎ ‎11.1864年,沙皇签署法令,正式开始实施司法改革。之后,俄国一公民有一诉讼案件,将可以实现(  )‎ ‎①实行公开审判      ②可以请律师 ‎③按等级进行审理 ④可由陪审团陪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容。按照俄国1861年改革在司法制度方面的规定,废除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由此排除含有③的选项A,B,D,答案选C。‎ ‎12.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 A. 山水画,重视写实 B. 风俗画,刻画习俗 - 25 - / 25‎ C. 文人画,重视写意 D. 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C ‎【解析】《墨葡萄图》最能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绘画风格。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故本题选C项。‎ ‎13.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 A. 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 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 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答案】B ‎【解析】传统儒家注重礼治思想,材料中明显是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中“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礼治”思想,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荀子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故D项错误。‎ - 25 - / 25‎ ‎14.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 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 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冲击了神创世说。‎ ‎15.电视剧《大国医》获得观众好评,出品人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认为,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能够获得多方青睐,除了主创人员的出色表现外,主要原因在于国人对中医国粹文化的渴求和回归。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之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九章算术》‎ ‎【答案】B - 25 - / 25‎ ‎【解析】A项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B项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之作,C项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D项是数学专著,故选B。‎ ‎16.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 ‎【答案】D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它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它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美术领域,其特点是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D项正确。‎ - 25 - / 25‎ ‎17.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试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 ‎18.以下宋明理学的言论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 A.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答案】C ‎【解析】 A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属于封建糟粕;C项体现了为国家、为百姓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D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25 - / 25‎ ‎19.“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 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答案】D ‎【解析】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大多” “法国尤其突出”“ 人类社会”。A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思想;B是文艺复兴,不符合题干的限制性条件;C是德意志宗教改革。‎ ‎20.毛泽东创造性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系统的论述是在(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21.春秋后期,鲁国实行了“初税亩”,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有(  )‎ - 25 - / 25‎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基本上是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的,作用基本相同。即都增加了国家收入,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22.商鞅在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 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答案】D ‎【解析】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23.明清时期,以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小说蓬勃兴起并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25 - / 25‎ A. 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 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需要,章回体小说顺势蓬勃兴起并得到长足发展。‎ ‎24.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经营手工工场的富裕农民和商人,这种现象表明(  )‎ A. 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B. 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已经瓦解 C.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D. 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明治维新前许多富农和商人向封建领主承包开垦新田,采取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这说明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但不能说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25.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 A.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 25 - / 25‎ B. 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 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答案】C ‎【解析】从图画信息看,两幅图都属于写实作品,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属于文人作品的特点。所以应选C。‎ ‎26.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 A. 经济近代化 B. 政治民主化 C. 军事科技化 D. 文化大众化 ‎【答案】B ‎【解析】甲午战后“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学习西方又进一层是指之后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故B项正确;制度方面学习西方的维新变法与经济近代化、军事科技化无关,故A、C项错误;此时还未进入大众层面近代文化的启蒙,故D项错误。‎ - 25 - / 25‎ ‎2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李鸿章 D. 严复 ‎【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而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 ‎28.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A. 辽夏经常攻宋 B.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 土地兼并严重 D. 财政入不敷出 ‎【答案】B ‎【解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三冗(官多、兵多以及费多)。‎ ‎29.卢梭认为:“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经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为此,卢梭提出的主张包括( )‎ ‎①“开明专制” ②社会契约 ③三权分立 ④主权在民 - 25 - / 25‎ A. ①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卢梭认为,当原始的自然状态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时,人们为了自存才不得不让度自己的权利从而组成国家的,这便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国家产生后,其立法权属于也只能属于人民,这就是主权在民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B。开明专制和三权分立均不是卢梭的思想,可排除①③。‎ ‎30.“要勇于探索未知!要有勇气运用你的头脑!”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强调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能力,这是启蒙运动中的内容。‎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 ‎31.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 25 - / 25‎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 25 - / 25‎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第(1)题中的弊端从“他们的奴隶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题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分析;据“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等信息归纳梭伦的观念。‎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事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 25 - / 25‎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里克利的成功中你有何启示?‎ ‎【答案】(1)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打破贵族专权。‎ ‎“中庸式”:梭伦运用“中庸”原则调停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 影响:极大地削弱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权力,建立起新的民主机构,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原因: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 - 25 - / 25‎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改革必须依据实际,顺应潮流;实现人生价值要靠理想、奋斗和机遇。‎ ‎【解析】第(1)问中梭伦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中庸性,具体可以通过梭伦改革的内容来体现。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的原因是伯里克利改革取消了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结合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谈启示。‎ ‎33.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材料二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三 - 25 - / 25‎ ‎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给北宋中期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 ‎【答案】(1)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边患危机。)‎ ‎(2)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北宋中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第(2)题主张爱惜民力、减轻农民负担,举例说明此观点即可;第(3)题从肯定的一面看变法的积极作用。‎ - 25 - / 25‎ ‎34.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 25 - / 25‎ ‎(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目的: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保障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户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 ‎(2)理由: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易导致钱物滥用和本息收取困难,增加地方政府负担。目的: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3)看待: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 问题: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兼顾多方利益,赢得更多人的支持;需有相应监督政策执行的配套措施;政策制定要循序渐进、灵活简便。‎ ‎【解析】(1)“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广蓄积,平物价”,从对农民和政府的影响两个方面,概括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实际效果看,一定程度实现了其主观目的。(2)“虽有法不能禁”“虽良民不免妄用”“虽富民不免逾限”,从监管和收取困难两个方面概括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青苗法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苏轼等代表的大地主的利益,招致反对。(3)“有些地方利息之高”“道道手续都要求人”等信息反映出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伤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制定改革措施时要兼顾各方利益,同时也要切实可行。‎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25 - / 25‎ 材料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禀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今欲以见在斗斛,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可通融转运司苗税,及前钱斛就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又,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凶物贵,然后出粜,所及不过城市游手之人……从之……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李参青苗法被推广的积极影响。‎ ‎(2)苏辙对青苗法持什么态度?他的说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帮助困难农户渡过难关,使农民不误农时从事生产。打破了地主豪门垄断农村借贷市场的局面,减轻了平民百姓的负担。有利于平抑物价,稳定社会秩序。‎ - 25 - / 25‎ ‎(2)反对。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完善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使政策真正利国利民;加强对农民的理财投资等教育引导、拓宽发展生产的门路、限制商业投机等。‎ ‎【解析】回答本题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语:“行之数年,廪有馀粮”(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有利于平物价)、“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有利于防止土地兼并)这几个反映青苗法的积极作用的关键词,再结合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积极作用可以得出答案。第二问首先通过材料表述可以从:“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看出苏辙是反对的。有什么启示?可以结合材料中的“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和教材关于王安石变法中用人不当等相关内容,得出答案(如: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关注民生等等方面)。‎ - 25 - / 2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