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 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 分散的自然经济 C. 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 王室日益腐败 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 B. 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C. 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 D. 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 4.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壁主”、“宗主”等族权组织的形式。宋明以后,族权形成了严密的、固定的组织形式,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族长等家族制度的结构形态均有具体规定。这一历史趋势表明 A. 政权和族权逐渐分离 B. 贵族政治影响深远 C. 中央对地方管控不力 D. 宗法伦理传承不辍 5.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6.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 A. 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 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 以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 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8.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9.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10.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11.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3.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5.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6.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 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⑤①② C. ②③④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18.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20.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22.“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一评价旨在( ) A.肯定雅典民主的开创性 B.强调雅典民主的具体性 C.揭示雅典民主的普适性 D.剖析雅典民主的阶级性 23.罗马帝国时代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所有受到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这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 A.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C.审判量刑必须有法可依 D.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 24.《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君主专制被废除 B.法国对德成功复仇 C.共和力量的增强 D.保王势力的消失 25.《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6.“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27.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 B.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 C.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D.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 28.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29.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30.2011年10月4日,中国在安理会上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71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八次使用否决权,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C.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领导力量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经济活动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 31.(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 摘编自《袁世凯、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6分) 3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8分)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1-10 CDBDC CDDDB 11-20 CABDB BDDCB 21-30 BBACD DBDDB 二、 非选择题 31.(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任答4点即可) (2)新认识: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8分) (3)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6分) 32.(1)差异:君主专制;人民主权(4分) 原因:中国是大一统国家,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以农立国;雅典是城邦国家,小国寡民,岛屿众多,工商业发达。(6分) (2)局限性及进步性: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争斗,意见难以统一,影响行政效率;但三者之间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4分) 成就:确定“依法治国“方针;加强全面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