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3)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4月份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3.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军国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5.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 A.太尉 B.太守 C.刺史 D.丞相 ‎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7.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B.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 C.1856年太平天国定都在天津 D.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 9 -‎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 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10.“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7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按﹣1949年间 ‎11.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1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人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 A.全体雅典人民 B.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 D.雅典贵族 ‎13.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平台。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 A.联邦体制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国家元首 ‎14.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15.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建立 D.经互会的成立 - 9 -‎ ‎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有一家的思想价值原则可概括为“当今争于气力。”那么这一家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7.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18.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这表明 A.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 C.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 ‎19.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  )‎ 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 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 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 ‎20.卢梭说:“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斌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这反映出卢梭主张(  )‎ A.天斌人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 ‎21.牛顿说过:“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就是神迹。”这表明牛顿(  )‎ A.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22.有学者提出“新文化运动至少在其发展初期,只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以下内容贴近该学者观点的是:他们都在(  )‎ A.倡导共和 B.改良文学 C.打倒孔教 D.开启民智 ‎2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 9 -‎ ‎24.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25.“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 A.科技的迅速发展 B.人口素质的提高 C.心灵的迷茫和痛苦 D.经济的迅速发展 ‎26.在央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给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极高的评价。你认为可能是因为 ‎①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资金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 A.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8.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 召力 ‎29.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相比, 明显的特点是 ‎ A.私人投资 B.国家投资 C.外资投入 D.国家扶持 ‎30.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西餐馆纷纷开业,以前人们不食用的猪肉、羊肉被端上餐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东京银座大街两侧的欧式建筑和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有轨马车、人力车与火车一起,取代了骑马和乘轿子,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这反映了 ①明治政府在西方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 - 9 -‎ ‎②日本从政治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照搬照抄西方应该否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32.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33.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 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 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 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 ‎3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 ‎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  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6‎ - 9 -‎ ‎.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38.“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39.《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40.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一、 二、材料问答题(3个小题,共40分。41题13分,42题15分,43题12分)‎ ‎41.(13分)中国古代有一套完备的选官用人制度,且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世风颓废。……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 ‎(1)材料一指的是魏晋时期的哪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的弊端。(3分)‎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 9 -‎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 材料三:(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3)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的主要特点。(4分)‎ ‎4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 ‎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 ‎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5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5分)‎ - 9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5分)‎ ‎4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 9 -‎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4月份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1.5*40=60 )‎ ‎1-5 CCACC 6-10 AACBC 11-15 DBBAB 16-20 ABDCD ‎ ‎21-25 ADABC 26-30 BBADC 31-35 CBBAC 36-40 BBABC 二、材料问答(40分 )‎ ‎41、(13分)(1)九品中正制度(1分) ‎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滥用权力;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2分,两点即可)‎ ‎(2)积极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特点:历代沿用、延续时间长,推行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选拔人才方式逐步规范、趋于公平、公正。(4分)‎ ‎42、(15分)(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1分)‎ 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4分)‎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分)‎ ‎(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1分)‎ ‎43、(12分)(1)措施:均田制。(1分)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1分)‎ 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4分)‎ ‎(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阻力重重)。(2分)‎ ‎(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 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