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 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 B.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大为失望 ‎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 A. 注重人文关怀 B. 强调历史理性 C. 重在现实批判 D. 借鉴先进理念 ‎3.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下表周年。25年前,88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改革动力的典范 C.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5.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楚辞是春秋时期由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 C.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 楚辞大量采用象征、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热爱 ‎6.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从清末发端,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迅速开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 繁体字难识、难读、难写 B. 新中国实行大众的文化教育 C. 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科学研究 D. 完成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7.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 “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8.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9.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1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A. 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 B. 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 C. 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 D.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 ‎11.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 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 A. 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 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 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 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12.《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下列对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 ‎②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代表作品还有《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④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14.2009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15.《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说明( ) ‎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16.加尔文的先定论有这样的理解:神在创世以前,在永恒之中就已经选召了圣徒。但是,神的旨意里面已经包含了他允许受造物有自由的意志。所以,神虽有主权,人却有责任。与此说法相近的思想理念是( ) A.“自助者天助之” B.“制天命而用之” C.“人是万物的的尺度”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7.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8.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由该学者观点可知(  )‎ A.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D.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19.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0.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 B.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C.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21.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的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 )‎ A. 感叹时局动荡 B. 不满“空谈误国”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强调“实干兴邦”‎ ‎22.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偶暴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 )‎ 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 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C. 统治者关注程度不同 D.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23.1894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多项改革救国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失望之余,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创办了生平首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由此可见孙中山( )‎ A.希望清政府进行改革救国危亡 B.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由希望改革发展为主张革命 D.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正式形成 ‎24.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看来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见得是君臣之义处”。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 A. 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B. 迎合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C. 已成为官方统治哲学 D. 折射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25.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 A.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2)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理想社会的相同点,并试从建立理想社会的方式、内容和前提等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 ‎27.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 ——自甘堕落。 ‎ ‎ ‎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2)指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的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原因。 ‎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材料二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三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明清小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 ‎29.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10.CAABA BDCDA 11-20.DCCCB ADBBB ‎21-25.CDCBA ‎26.(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 ‎ 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 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 ‎27. (1)态度:认为外国语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 。‎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 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不同:第一阶段以俄语为主;第二阶段以英语为主。‎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3)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28.(1)原因:唐朝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封建经济繁荣;对外政策的开明;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2)词。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科技的高度发展;词比较适宜抒发感情。‎ ‎(3)特点: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说明问题: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大众化)、通俗化;古代文学形式之间不断继承并发展。‎ ‎29.(1)主张:老子:无为而治;孟子:施行仁政;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以贤治国。‎ ‎(2)反应: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 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变化:由“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的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