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为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以求得到重用。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 ) A.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 B.以国家统一为理想 C.以改善民生为目标 D.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 2.(2分)董仲舒认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这一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②宣扬了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③隐含着以天制君和儒家道义的成分 ④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分)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 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这些主张的共同内涵是( ) ①净化个人心灵 ②树立独立人格 ③提升人生素养 ④强调学以致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主要说明当时( ) A.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 B.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C.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 D.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 5.(2分)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 A.《离骚》《九章算术》 B.《论语》《氾胜之书》 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6.(2分)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到北宋词的创作兴盛,元朝时,杂剧和散曲深受世人欢迎。对此发展趋势解释正确的是( ) A.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元 B.文学平民化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C.开科取士有利于文学形式不断创新 D.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创作 7.(2分)“我每到一处便告诉人们,财富不会带来美德(善),但是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材料中的“我”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伯利克里 D.克利斯提尼 8.(2分)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9.(2分)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下列启蒙时代的著作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伟人 著作 制度设计 A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王权至上 B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 C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 D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暴力革命 共和制度 A.A B.B C.C D.D 10.(2分)对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没有重工业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11.(2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人兴办洋务,主张中体西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发动戊戌变法。这说明近代中国 ( ) A.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向西方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12.(2分)“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影响广泛的思想主张。其代表人物张之洞即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下列主张与之一致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 C.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 D.欲避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13.(2分)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B.“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 C.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 D.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 14.(2分)新儒家贺麟说:“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乃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旧道德与新文化不能兼容 B.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对儒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否定 15.(2分)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 ) A.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6.(2分)有学者说:自近代以来,不少人把中国的现代化,视为全盘西化的过程,但全盘西化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因为在实践层面,全盘西化根本就不可能。即使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政治人物们也没有要全盘西化的。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B.义和团运动 C.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 D.新文化运动 17.(2分)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18.(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由此可以得出该理论的本质是( ) A.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 D.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 19.(2分)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2分)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向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1.(2分)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22.(2分)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庆典和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歼20、东风41等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23.(2分)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下列属于这种思潮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24.(2分)以下属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是( ) A. B. C. D. 25.(2分)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 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六年,武帝启用田为相。田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取得独尊地位的儒家,在先秦儒家仁义学说之外,也吸取了法家的思想。董仲舒把儒学引入法律,称为《春秋决狱》。 ﹣﹣摘编自吕振羽等主编《中国古代史讲座》 材料二:细绎阳明良知学说,实寓平等之义。良知致人平等,亦即使人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才开始了个人自由意识的真正觉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天主教所代表的上帝神性对人类人性的束缚。意大利独特的政治形势也有利于个人自由意识的萌生。许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个人通过发现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迅速越过阿尔卑斯山传向整个西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官方化的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方法。 (3)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人自由”的基本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西欧能够迅速传播的技术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西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二: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規则。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力学体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的思想主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他们宣扬的“理性”有何进步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28.(16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历史作用? (2)材料二反映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哪次会议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核心内涵是什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为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以求得到重用。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 ) A.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 B.以国家统一为理想 C.以改善民生为目标 D.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主要考查改革家的政治活动。 【解答】通过材料“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英分子对原有国家观念的突破,说明其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故D正确; 材料叙述主旨不是说明精英分子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排除A; 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国家统一观念,排除B; 改善民生不是改革家的目标,排除C。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精英分子的改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2分)董仲舒认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这一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 ①肯定了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②宣扬了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③隐含着以天制君和儒家道义的成分 ④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解答】据材料“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来自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体现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这是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的言论,肯定了人君统治的权威性,故①③正确; 董仲舒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不是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故②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3.(2分)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 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这些主张的共同内涵是( ) ①净化个人心灵 ②树立独立人格 ③提升人生素养 ④强调学以致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材料“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 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体现的是净化个人心灵和提升人生素养,①③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②④与材料无关,ACD选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明理学的准确把握。 4.(2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主要说明当时( ) A.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 B.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C.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 D.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 【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结合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失败主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B选项是李贽思想的特点,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准确把握。 5.(2分)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 A.《离骚》《九章算术》 B.《论语》《氾胜之书》 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元年”“280年”“581年”。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1”处于“公元元年”和“280年”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是汉末三国时期,;“2”处于“280年”和“581年”之间,且与《兰亭序》并列,应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的医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南北朝的农学著作,符合题干要求,故C为正确答案。 《离骚》是战国时期的,《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故A不符合。 《论语》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氾胜之书》是西汉农书,故B不符合。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作,故D不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6.(2分)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到北宋词的创作兴盛,元朝时,杂剧和散曲深受世人欢迎。对此发展趋势解释正确的是( ) A.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元 B.文学平民化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C.开科取士有利于文学形式不断创新 D.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创作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从唐诗到宋词、元曲体现出的“发展趋势”。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歌多为文人创作,而宋词、元曲的兴盛则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和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趋势,所以,B为正确答案。 宋词、元曲的兴盛是适应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而不是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故排除A。 元代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实行科举制,故C说法错误。 从唐至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政治环境并不是越来越宽松,故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7.(2分)“我每到一处便告诉人们,财富不会带来美德(善),但是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材料中的“我”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伯利克里 D.克利斯提尼 【分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是“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 【解答】“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强调美德的重要性,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8.(2分)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 【解答】“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表明当时人们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9.(2分)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下列启蒙时代的著作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伟人 著作 制度设计 A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王权至上 B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 C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 D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暴力革命 共和制度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孟德斯鸠、卢梭以及康德著作及其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中著作及其内容的把握。 【解答】A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著作,排除。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主张社会契约,不涉及人民主权,故C项错误。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强调的是对理性进行批判,不涉及暴力革命和共和制,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孟德斯鸠、卢梭以及康德著作及其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0.(2分)对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没有重工业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分析】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结合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分析。 【解答】 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以轻工业为主,但是并代表没有重工业,故A项错误。 新经济的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故C项错误。 结合三次工业革命特点可知,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三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1.(2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人兴办洋务,主张中体西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发动戊戌变法。这说明近代中国 ( ) A.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向西方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结合题干历史事件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间严重,故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 A项,材料旨在强调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而非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排除。 B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推动向学方学习的历史背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项,林则徐、魏源、曾国藩为地主阶级,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应结合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理解向西方学习的目的进行解答。 12.(2分)“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影响广泛的思想主张。其代表人物张之洞即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下列主张与之一致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 C.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 D.欲避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分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解答】材料主张以封建纲常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与A意思一致,故A正确; B主张发展工商业,排除; C主张诚信为本,排除; D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以封建纲常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13.(2分)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B.“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 C.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 D.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了影响洋务运动发展的原因。 【解答】材料中“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守旧思想对当时洋务运动的一些主张起阻碍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 A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和“中体西用”取得的实效,排除; D项,洋务运动已经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致使中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进展艰难而不是“依然故步自封”,排除; 故选:C。 【点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学习西方,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14.(2分)新儒家贺麟说:“ 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乃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旧道德与新文化不能兼容 B.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对儒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否定 【分析】本题以新儒家贺麟观点切入,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是直接原因。 【解答】题干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和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呈露出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有助于把握儒学的精神内涵,对儒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C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准确理解题干主旨,考查了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5.(2分)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 ) A.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解答】通过材料“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这主要体现在新华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故B正确;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失败的,不符合五四运动前后的时间范畴,排除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不符合材料中内在文化逻辑结果的叙述,排除C; 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不能体现材料叙述的内容,排除D。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16.(2分)有学者说:自近代以来,不少人把中国的现代化,视为全盘西化的过程,但全盘西化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因为在实践层面,全盘西化根本就不可能。即使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政治人物们也没有要全盘西化的。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B.义和团运动 C.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即中国人的实践突出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结合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特点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材料的核心意思是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人的实践突出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把三权分立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考试和监察制度相结合,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项错在没有西方近代思想,排除。 B项完全排斥西方思想,排除。 新文化运动绝对肯定和否定东西方文化,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五权宪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分)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需要掌握民生主义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民生主义局限性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不能根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是空想,故A项错误。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 孙中山重视民生,故C项错误。 孙中山有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民生主义局限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由此可以得出该理论的本质是( ) A.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 D.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解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表明该理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 19.(2分)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南方谈话,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 【解答】”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表明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运用时常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起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20.(2分)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向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关键信息“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可知是文化的发展繁荣,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在文艺与科技领域实行“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繁荣与科技发展。据此依据材料“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向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可知B正确。 “左”倾错误不利于文艺的发展。故排除B。 C是对材料片面解读。故排除。 中国经济困难1959年﹣1961出现,材料体现的是电影的繁荣,而非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故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1.(2分)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星火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来分析材料。 【解答】A.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星火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从材料可以看出,星火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粗放型的特点。 C.材料没有涉及到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也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应该是90年代。 D.材料主要涉及到的是对农业的科技扶持,并没有涉及到科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另外,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是90年代提出的。 故选:B。 【点评】星火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科技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星火计划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本管理办法。 星火计划的宗旨是: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加速农村小康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星火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村特色产业等领域,集成配套并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大幅度提高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 22.(2分)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庆典和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歼20、东风41等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先后亮相了歼20、东风41等装备”。 【解答】材料“先后亮相了歼20、东风41等装备”体现了高新技术武器的发展,联系所学可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核心内容就是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部队战斗力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强国家的军事科技实力,全面提高军队建设的科技含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分)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下列属于这种思潮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来分析。 【解答】A.选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体现了材料中的艺术特征。 B.是现实主义文学作。 C.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4.(2分)以下属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四副图示绘画风格的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浪漫主义,排除。 B项是现实主义,排除。 C项是印象画派,正确。 D项是现代主义,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印象画派及其作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分)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 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美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可知,这是现代主义立体派的特征,故AB两项错误,C项表述正确。 D项是印象画派的特征。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主义美术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六年,武帝启用田为相。田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取得独尊地位的儒家,在先秦儒家仁义学说之外,也吸取了法家的思想。董仲舒把儒学引入法律,称为《春秋决狱》。 ﹣﹣摘编自吕振羽等主编《中国古代史讲座》 材料二:细绎阳明良知学说,实寓平等之义。良知致人平等,亦即使人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才开始了个人自由意识的真正觉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天主教所代表的上帝神性对人类人性的束缚。意大利独特的政治形势也有利于个人自由意识的萌生。许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个人通过发现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迅速越过阿尔卑斯山传向整个西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官方化的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方法。 (3)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人自由”的基本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西欧能够迅速传播的技术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西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汉武帝独尊儒学的措施及其影响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王阳明思想内容分析;(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印刷术传入的影响分析;(4)本小问,依据三则材料分析。 【解答】(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在先秦儒家仁义学说之外,也吸取了法家的思想”可以得出糅合儒法两家的思想。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使得儒学取得正统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第一小问的价值,依据材料二“良知致人平等,亦即使人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可以得出主张人性平等;强调个性自由;打破对孔子的迷信崇拜。第二小问的方法,结合所学可知,方法是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 (3)第一小问的含义,依据材料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天主教所代表的上帝神性对人类人性的束缚。意大利独特的政治形势也有利于个人自由意识的萌生。许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个人通过发现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技术条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技术基础。 (4)本小问的特征,依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特征是兼容并包;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 (1)特点:糅合儒法两家的思想。 作用:儒学取得正统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价值:主张人性平等;强调个性自由;打破对孔子的迷信崇拜。 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 (3)含义:追求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人性的解放和发展。 条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4)特征:兼容并包;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代儒学、理学以及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二: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規则。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力学体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的思想主张。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他们宣扬的“理性”有何进步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分析】(1)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需结合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来解答。 (2)本题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需结合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牛顿力学体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来解答。 (3)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结合启蒙运动的思想及进步之处来解答。 (4)本题考查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需结合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来解答。 【解答】(1)第一小问,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可知,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2)第一小问,由“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可知,注重实验观察;以数学公式表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3)第一小问,由“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强调理性的作用;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 (4)结合所学知识,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 (1)表现: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 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2)特点:注重实验观察;以数学公式表述。 贡献: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重要意义。 (3)主张:强调理性的作用;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 进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或构建民主、科学时代)。 (4)认识: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16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历史作用? (2)材料二反映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哪次会议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核心内涵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成果。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相关知识。 【解答】(1)第一小问的潮流,依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潮流是指民主共和。第二小问的思想,依据图2,结合题干时间和所学可知,思想是三民主义。第三小问的作用,结合三民主义的影响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理论,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和选自,结合所学可知,理论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二小问的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第一小问的理论,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处可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第二小问的核心内涵,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三民主义。 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会议:中共七大。 (3)邓小平理论。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期:2020/2/16 8:37:55;用户:舞钢二高;邮箱:wg2g@xyh.com;学号:3451267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