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历史试卷 出题人:张鑫 校对人:赫丽丽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仅3次,聘(派手下卿大夫代为觐见天子)4次,朝见晋、楚等国国君却有32次,聘竟多达56次。这反映出(  ) ‎ A.新的礼乐秩序取代周礼        B.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C.晋、楚已成为春秋霸主        D.诸侯国之间发展不平衡 ‎2.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 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 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 ‎3.《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 D.解决王国问题 ‎4.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 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C.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5.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 A.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6.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思想保守 B.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 C.崇厚对外情况是一无所知的 D.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 ‎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8. 日本统治时期台湾一 首歌谣指出,当时一种社会风俗造成“行路不自在”“上船着(需要)人牵,过桥亦艰难”,“有人知不是,风俗放未离(放不下)”。此处所指的社会风俗是(  )‎ A. 分类械斗   B. 吸食鸦片   C. 缠裹小脚   D.剃发留辫 ‎9.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C.损害了中国的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10.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 然【艴(fú)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11.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钱宗飞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一带-路”中国北方示范点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合理性是基于(  )‎ A.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B.中蒙俄经济一体化 C. 新独立的国家大量增加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1937~1945年,蒋介石在日记中对共产党时而称"共党",时而称"共匪",飘忽不定。这表明他 (  )‎ A.没有放弃反共防共立场        B.对中共政策缺乏连贯性 ‎ C.交替实行联共反共政策        D.蓄意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13.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领导人来自全国各地。如抗联创始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是广东人,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是河南人,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是云南人,第二路军政委赵尚志是热河人,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是江苏人,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是四川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救亡运动高涨 B.日本侵略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 C.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 D.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由自发到自觉 ‎14.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15.在罗马时代,由于奴隶没有诉讼权,恩主(奴隶主)要解放奴隶时,可以请一个人作为奴隶的辩护人装作起诉恩主,问恩主是否要解放这个奴隶,然后由长官宣布奴隶获得自由,后来干脆直接由长官的卫士扮演辩护人的角色。这表明罗马法 (  )‎ A.注重维护奴隶的人身自由       B.保护恩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 C.重视维护法律程序和权威       D.司法过程存在不规范行为 ‎16.14~15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作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英国(  )‎ A.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   B.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 C.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 D.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 ‎17. 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  )‎ ‎ A.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        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 C.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 ‎18. 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 A.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C.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19.这种文学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在语言形式上,它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它不注重塑造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该风格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大卫·科波菲尔》   C.《等待戈多》  D.高尔基《母亲》 ‎ ‎20.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他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这表明(  )‎ ‎ A.国际金融体系领导权争夺激烈  B.美苏冷战延伸到国际经济领域 ‎ C.世界银行政治职能更加突出  D.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21.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22.毛泽东在《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下列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求同存异 ‎23.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 ‎24.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设计这个新国家的政治结构时,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正如第28任总统威尔逊所说:“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A.牛顿力学体系是宪法的理论基础   B.‎ 分权与制衡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 C.宪法的宗旨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D.宪法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理性精神 ‎ ‎25.2004年5月1日,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史称欧盟“东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次扩大(  )‎ A.深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B.提高了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 ‎ C.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    D.有利于保持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以下是二战后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简表:‎ 名 称 时 间 备 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的全球性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47年 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全球性组织,1994年改组为世贸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 苏联为首的欧洲社会主义经济共同体 巴黎统筹委员会 ‎1949年 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0年 石油生产国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的组织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62年 非洲、南美可可生产国的合作组织 ‎77国集团 ‎1964年 发展中国家推进经济团结与合作的组织 欧洲共同体 ‎1965年 ‎1991年发展成为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67年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1970年 亚洲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协作组织 西方七国集团 ‎1976年 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工业国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 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北美三国的经济合作组织 ‎20国集团 ‎1999年 世界20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合作论坛 金砖国家 ‎2009年 中、俄、印、巴、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组织 整合并提取材料所蕴含的3条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材料信息简要阐释。‎ 请考生从以下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两题’作答。请将答题卡上所选答题的题号涂黑。‎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材料 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6分)‎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 材料 程德全(1860~1930年),四川云阳(今重庆)人。早年家境“贫苦不能自给”,故“设熟训蒙”,以资补家用。光绪十六年(1890年)入国子监肄业。1898年,赴黑龙江入副都统寿山幕。时值沙俄入侵东北,受命经略东北,积极筹战。1905年,擢升黑龙江将军,着手变通旗制,“改设行省”;移民实边,垦发江省;兴办实业,振兴商务等。‎ 宣统二年(1910‎ 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到任后,程与张謇等士绅立宪派关系密切,并受苏州工商阶层影响,政治态度更趋于激进,曾多次上疏清廷,请求立宪,以挽救统治。武昌起义爆发后,不想做清王朝殉葬品的他,接受苏州士绅要求,避战自保。1911年11月5日,苏州宣布独立,程德全成为第一位反正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随后,“通电各属……反正”,传檄各地“共保治安而维秩序”。废除大清年号,刷新政务,督师光复南京,被革命党人推为江苏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程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部总长。袁世凯任总统后,被任命为江苏都督。‎ ‎ ——摘编自胡长青《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程德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德全政治角色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程德全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6分)‎ ‎3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 女真建国之初,实行以勃极烈共治国政为主要内容的女真官制,勃极烈成员由完颜氏家族中大贵族组成,位高权重,按不成文的习惯法治理国家。‎ 金熙宗废除了女真勃极烈制度,仿照唐宋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总领全国行政事务,又设御史台掌管诉讼刑狱,设都元帅府掌管军事,设国史院监修国史,设宣徽院掌管殿廷礼仪等。制定《皇统新制》,使金朝由“人治”为主开始向“法治”过渡。设立行台尚书省,是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由中央的主要官员领行台尚书省事,在中央尚书省的统一领导下管理该地区具体事务。 ‎ ‎——摘编自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金熙宗行政改革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金熙宗行政改革的影响。(6分)‎ ‎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 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 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 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常城《马占山》‎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6分)‎ 历史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CCC 6-10 ADCBD 11-15 AACBC 16-20 AADCB 21-25 ACBBC 二、材料题 ‎26.(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从而结束民族国家与国王之间的等同关系;宣传了启蒙思想所提倡的民主平等意识;强化了个人与国家,即民主与民族之间的联系;增强人民对民族概念的认识,形成法兰西民族观。(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共6分。) ‎ ‎(2) 不同之处:法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强调政治上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民族成员之间是平等的;中共一大的民族主义主要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成员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皆是反对帝国主义。(8分) ‎ 原因: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已经很发达了,科学发展的状况也很快,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中国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无产阶级的政党的理论还不够成熟。(4分,每点两分,答对两点即可。)‎ ‎27. 举例:信息1.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全球化进程;欧共体、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20国集团、金砖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了9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信息2.冷战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经互会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建立,体现了华约和北约两大集团在经济领域的对抗,阻碍了全球化进程。‎ 信息3.第三世界积极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石油输出国组织、可可生产者联盟、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以及77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建立,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通过加强团结协作,维护自身权益,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信息4.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多极化。西方七国集团的建立呈现了西欧、日本的崛起;金砖国家反映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20国集团进一步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注:答案包含了包含着对发展信息的简单评述,考虑分值因素,设问没做要求。标准请自行把握。‎ ‎28. (1)开明与守旧并存,带有鲜明的“开明君主”制色彩;改革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核心是军事、政治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近代化,实现富国强兵;是君主推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 ‎)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近代化;实现了富国强兵,大大增强了普鲁士的军事实力,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地位提升奠定了军事基础;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内部联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为德意志的统一和复兴奠定了基础;强化了德国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29.(1)变化:从旧官僚到立宪派,再到民主革命的推动者。(2分)‎ 原因:从家境出身、个人素质看,上进、务实、爱国、与时俱进;从历史背景看,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东渐影响,国家富强的感召;深受资产阶级思想和民主革命洪流的洗礼等。(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属于晚清新派爱国官员,他开启了东北地区的近代化大门;反对专制政体,积极倡导资产阶级立宪政治,顺应历史潮流;赞成、拥护民主共和,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民国初年,他渴望社会稳定,渐图国家的进步和改良,推动了近代化。(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30. (10分)(1)仿唐宋汉制,改革政治制度;权力分立,部门责任明确;颁布法律,依法治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改革落后制度,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女真族汉化进程,促进女真社会进步;加强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改革促进了民族进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31.(10分)(1)清朝末年,社会黑暗;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30年代初期,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30年代中期,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人民解放战争迅猛进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九一八事变后奋起抗战,捍卫了民族尊严;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出了贡献;顺应形势,推动北平和平解放,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历史关键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作出有利于民族利益的选择,值得肯定。(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