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总计48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据大臣汲黯(?——前112年。西汉)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却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A. 汉初法律制度趋向成熟 B. 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的外衣 C.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D. “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重用酷吏,统治也很残暴,体现外儒内法且剂之以道的治国思想,故B正确;A项中“法律制定趋向成熟”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C项与汉武帝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文景之治”,排除D项。 2.《江州义门陈氏宗谱·旧碑碎语家言记》中载有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家族的缘由,上曰:“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唐宋经济发展推动家族势力发展 B. 陈氏势力强大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 儒学修齐治平思想符合统治需要 D. 宗法制度不断强化扩大家族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可知,陈氏家族重视齐家、治事、报国,符合统治需要,所以被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只是说明“义门陈氏”是累世同居的大家族,无法体现陈氏势力强大,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结合宗法制的影响分析解答。 3.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说明“存天理,灭人欲” 并不是否定人的正常欲求,这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提升人的个人修养,故A项错误;材料否定的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4.先贤祠是古代奉祀地方先贤的祠堂。宋代以前入祠者都是以道德文章、文治武功著称的名士或官员。而明清时期则打破了这一惯例,凡有功于一方,深受当地民众景崇者,即便出身卑微,也可入祠供祭。这种变化表明 A. 传统儒家学说地位动摇 B. 市民价值观成社会主流 C.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认同 D. 近代民主思想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提干中宋代以前能入祠的是以道德文章、文治武功著称的名士或官员,普通人是不可以入祠的,而明清时期则打破这一惯例,出身卑微者都可以入祠,这就说明入祠者不再受身份高低的限制,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导致了社会对名士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名士,所以社会认同感提高,故选B。 5.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君诚有道,何至于弑,遇弑者皆无道君也……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俾其君为有道之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此观点( ) A. 表明对仁德政治的向往 B. 具有反清复明的思想色彩 C. 认为臣子弑君主无罪过 D. 主张废除君主制还政贤人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君诚有道,何至于弑……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贤明君主仁德统治的特点,故A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反清复明的思想色彩,故B选项错误;按照封建法律,臣子弑君主是有罪的,且材料没有讨论臣子弑君的罪过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主张废除君主制,而是主张贤君统治,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推理出儒家思想对君主统治的理想化的要求,即贤明君主仁德统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6.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其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 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C. 《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 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九章算术》的作者认为数学家应该解决数学中的实践中的知识,对于理论性的问题,虽然可以知道,但是要搞清楚非常困难,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太多的精力,这反映了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研究。故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数学 7.唐代对御医的管理很严格,唐律中明确规定,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包括药量不符、合成方法不对、服药说明书写错误等,依律可处以绞刑。据此可推 A. 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 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C. 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 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依律可处以绞刑”可知唐朝对医疗管理制度执法严格,故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D项正确。理学出现在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排除C。所以选D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 A. 商品经济发展不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 C. 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D. 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宋朝时期,我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使得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提及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B选项说法错误,曲解材料的含义;C选项没有强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9.宋代社会风水师认为:“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这反映了宋代 A. 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进取 B. 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人格 C. 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修养 D. 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价值导向 【答案】D 【解析】 “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 说明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故D项正确;宋代中国还未出现新兴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人格”和“文人注重修养”属于文人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项错误。 10.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 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 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 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 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是不开科举,读书人致力于杂剧的创作。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元杂剧 11.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 文人学士更加重视诗词歌赋 B. 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 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 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是说小说在古代文人学士眼里不入流,故B项错误;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影响 12.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因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 A. 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 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 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 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醒世姻缘传》这部小说中的“前世、今世、生死轮回、因果”等字眼均是佛教的典型的思想观念,所以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受佛教观念影响很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A项错在自主;B中强化没有体现;C中观念流行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古代文学·佛教观念影响文学 1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 A. 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 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 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 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法律为人为约定,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故C项正确。普罗泰格拉生活在希腊的奴隶社会,排除A;B是卢梭的观点;D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14.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 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可知材料意在表达古代欧洲的思想运动受政治运动的影响,B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经济,C不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伯利克利改革对民主政治的影响,D不正确。 15.“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D符合题意;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与材料意思相反;C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怀疑上帝。所以答案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运动意义: ①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然科学也因为思想解放和对实践的关注而走向近代科学。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16.“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恐惧”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经验证”“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可以看出,材料强调要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去发现真理,这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体现,“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体现出理性主义,故选D;“信仰即可得救”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A;B认为世界不可知,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与题意不符,排除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中理性的含义分析解答。 17.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 抨击愚昧 B. 倡导平等 C. 讽刺贪淫 D. 推崇人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 18.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 整体世界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5~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利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A、C、D三项与题干不符。 1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第一种说法体现了皇权受教权的控制,第二种说法体现了皇权和教权的分离,分析选项,A和C的说法都太绝对,题干中不能反映教皇权利上升和皇帝权利下降,实际上这种变化反映了皇权的上升和教权的下降,故B项错误,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20.十八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 促进了宗教改革发展 B.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传播 C. 主张王权独立于教权 D. 为进化学说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 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可见材料并不反对神创论,而进化论反对神创论,故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封建王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材料“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体现的是理性主义,故选B项正确。 21.“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学讲求严谨、理性,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发生于启蒙运动前的这场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A项正确。启蒙运动体现的是理性主义思想而非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提出了,排除B。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并不构成原因,排除C。17世纪末的科学革命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冲破了教会的神学说教,但反对封建统治的主张并不明显;启蒙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故排除D。 22.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 A. 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B. 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 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 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康德的思想主张。由题干中的“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知,康德强调人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即说明人的自由在道德的范围内,由此可知,A为答案。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错误;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的思想 23.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此题可用排除法。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领域成就,与“人”无关,A项排除;B项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的作用,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时,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排除;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否定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C项正确;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D项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近代科技·近代科技的影响 24.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当时的新科技成果已经有了电灯、电报、电话等,但在船上只能用电灯和电报,没有移动电话。故①④正确,答案为B项。电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直接横渡大西洋即可,不必经过地中海,排除③。因此含有②或③的ACD项不正确,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爆发,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以改良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所取代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其中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5.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 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 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 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 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现代科学发展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考虑到美国更适合科学研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而不是留在欧洲,这说明美国的科研环境和水平已经超越欧洲,C项与此信息相符。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放大,全球流动也可以是从美洲流向欧洲等,故排除D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科学的发展·科学中心的转移 26.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 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时代”“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可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而是强调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排除A。B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且材料强调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排除。材料强调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而不是信息传播更快捷,排除C。 2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C.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排除A;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不均衡,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排除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不平衡发展,排除D。 28.“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现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 拜伦的《唐璜》 B.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 高尔基的《母亲》 D. 贝克多的《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 “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等字眼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而拜伦的《唐璜》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贝克多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风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熟记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29.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共和制度的确立 B. 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 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B 【解析】 贝多芬是追求民主平等的,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说明了封建等级观念正在被削弱,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共和制度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上千听众而非特指工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平等思想早就传播,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0.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是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代,美国五大影院为了体现上流社会的高雅品味,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这种习俗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说明 A. 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电影业走向衰落 B.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 C. 精神的空虚使人们追求享乐型生活 D. 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可知,看电影吃爆米花从原来为了体现上流社会的高雅品味而禁吃,到后来的流行起来并风靡全球,表明了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享受,D正确。A项中的电影业衰落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的“改变观影习惯”错误,应该是美式习惯风靡全球。C项“精神的空虚”和“享乐型生活”,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31.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 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宇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A. 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B. 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 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浪潮电影诞生的背景是基于历史传统的崩溃,主导基本认识的缺乏,对不确定的茫茫将来的彷徨苦闷。这个背景与二战以后人们的彷徨苦闷相关联,故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32. 从媒体角度看,美国的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事件等,突出反映了 A. 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 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 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涉及的是媒体对政治的监督作用,所以正确的是D项,B没有体现政府的干预C没有涉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A不是表现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所以正确的是D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31题25分,32题15分,33题12分,总计5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 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1859)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欧洲中国观”:欧洲文化界认为古代中国对各种宗教采取容忍态度,崇尚自然,而非敬神;推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有利于限制暴政;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有利于增加财富。 背景:欧洲君主专制强化,天主教会推行精神独裁;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资本盛行,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货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相通之处增多。 (2)变化:从褒奖、欣赏、推崇到贬低、蔑视、嘲笑。 原因: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使“欧洲文化优越论”得以发展;工业革命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欧洲实现崛起;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广泛建立;明清时期的中国在诸多方面逐渐落后于世界,在被列强侵略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可从欧洲社会转型的角度来思考;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可从限制暴政的相关措施、增加财富的方式、古代中国的宗教态度等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背景,可以从17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角度进行回答。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和根据材料二“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可知西方态度的变化由推崇到蔑视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18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的进步和中国明清时期的落后的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解题时首先理解上述材料信息,明确前后的观点及其依据;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提炼、概括出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得出启示性的结论;再次概括归纳出17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由褒奖、赞赏、推崇到贬低、蔑视、嘲笑,进而结合18世纪中叶前后欧洲科技、经济、政治、思想等发展的所学知识分析论证欧洲人中国观变化的原因。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他戏剧创作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官场生活并未改变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被贬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答案】(1)特点:以情格理,深受理学影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揭露弊政,反对封建礼教。 (2)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理学思想的束缚。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汤显祖的作品具有“以情格理”的特点,体现出理学的影响交大;戏曲作品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比如《南柯梦》;反对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比如《牡丹亭记》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力量壮大对文艺作品需求增大;理学思想的束缚和八股取士使士大夫们把目光转移到艺术创作上;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尖锐等。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蓬勃开展。围绕“大学和宗教改革的关系”,自拟论题,并从下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最少运用三则材料。) 中世纪 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等,使用教会的通用语言拉丁语。由于课程和语言相似,学生与教师常在不同国家大学间流动。 16世纪 维登堡大学的大多数师生支持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维登堡大学教授将日心说印刷出版。 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等前往。 莱比锡大学是反对路德主义的中心。 新旧教派都认识到了大学的重要性。德意志新建了9所大 学,开设人文主义和宗教两类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 【答案】第一层次:能指出宗教改革与欧洲大学是互相影响的关系。(6-8分。观点2分,论证6分) 第二层次:只能指出欧洲大学对宗教改革的单方向影响,或只能指出宗教改革对欧洲大学的单方向影响。(3-5分。观点1分,论证4分) 第三层次:没有观点,只有列举。(0-2分) 示例1: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领导者多为大学教授,如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率先起来反对赎罪券,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加尔文创办大学,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 大学的教育背景有利于加尔文、路德等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 不同大学之间对于宗教改革的论争推动了宗教改革发展。 示例2:宗教改革推动着欧洲大学变化 宗教改革推动了新大学的建立,新旧宗教派别都在力争大学这块重要的阵地; 宗教改革使得大学的国际性减弱,其民族性在增强; 宗教改革加快了大学的世俗化进程,改革使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 宗教改革影响着大学科目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实验方法逐步进入大学,改变着神学在大学教育中主宰的局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特别需要仔细读题,根据题目要求,要求:观点明确、最少运用三则材料。所以在后面的答题中不可忽略了题目的明确要求。综观整个材料,可以归纳出的观点有:宗教改革推动着欧洲大学变化、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宗教改革,然后找到符合观点的材料简单说明即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