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公元前593年,雅典鞋匠斯比亚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在选举低级官员时,却被告之他只能选举却没有被选举权。由此判断,斯比亚可能属于(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2.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4.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 ) ‎ ‎ A.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B.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C.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D.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5.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6.穆罕默德·阿里曾给留学生许下诺言:“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材料表明穆罕默德·阿里( ) 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 B.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8.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9.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雅典国家正在形成过程中 B.构成社会的两大阶层是奴隶和奴隶主 C.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D.社会政局动荡,平民暴动一触即发 ‎10.商鞅变法前,秦国举行的一次宫廷会议上,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阐明了变法的指导思想 B.强调变法可取得很大成效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反对变法 ‎11.英国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企图通过的途径是( ‎ ‎) A.结束法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由其单独占领 B.帮助素丹恢复在埃及的统治 C.扶持马木路克势力 D.联合奥斯曼帝国赶走法国,再驱逐奥斯曼帝国势力 ‎12.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13.《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革除了陈风陋习 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14.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历史地位应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 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 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15.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 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 C. 关注法律实施 D. 重视赏罚并重 ‎18.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 A.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 B.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 C.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D.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19.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 A. 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 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 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 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20.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 A. 实行僭主政治 B. 实行寡头政治 C.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 实行温和的改革 ‎21.雅典某一机构虽然始终保持选举制,且可连选连任,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并不给最高长官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因此,这一机构实则有利于上层分子掌握国家实权。这个机构是( )‎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22.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 A. 王安石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3.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 B. 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 C.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D.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2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 封建化的过程 B. 汉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农业化的过程 ‎25.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咨议会没有实权 B. 维护专制集权 C. 仍仿效欧美民主制度 D. 改革了政治机构 ‎26.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 A. 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 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 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 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27.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 B. 促进民族融合 C. 提高鲜卑族的地位 D. 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28.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 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 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 C. 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44分。)‎ ‎29.‎ 材料隋初,北方有两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即突厥和吐谷浑。其对隋政权有一定的威胁,时常侵犯隋境……隋文帝主要是对府兵制度进行了改革,要点是改革府兵的组织系统和兵役制度两个方面。府兵者除保留军籍外,还同其家属编入州县户籍,与民户一样申请土地。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守卫,战时打仗。府兵家属不再跟随府兵调动而流离无定。这样,“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张华腾、张先昌《中华上下五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度的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度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0. ‎ 材料:唐末以来,“典刑驰废,州县掌律吏不明律令,守牧武人,率态度用法。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这不仅对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还支持着官宦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恶化,以至疏远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广顺元年(951年)三月,敕“今后应三京及诸道州府,凡有刑狱,并须据罪断遣,除准敕勘鞫及合凑覆外,其余不得便将拟案据闻。”五月又颁布敕令‘除反逆罪外,并不得籍没家货诛及骨肉,一依格令处分’。六月,命侍御史卢亿等人,重写前代的律令格式统类编敕148卷,同时又将后晋、后汉及后周初年事关刑法敕条16件(一说26件,见《旧五代史·刑法志》),编为2卷,附于其后,名为《大周续编敕》。成为太祖时期法制的基本准绳。嗣后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损益,以应时变。广顺二年(952)年十月,诏曰:“民有诉讼,必先历州县及观察使处决,不直,乃听诉于台省。或自不能书谍,请人书者,必书所请姓名、居处。若无听请,听执素纸。听诉必须已事,毋得挟私客诉”。‎ ‎——摘编自曾育荣《后周太祖郭威内政改革琐论》‎ ‎(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太祖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周太祖司法改革的意义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势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四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二、三,梭伦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 ‎(4)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32.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A B C B A D A D C C B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C D D D B D B D A D ‎29.内容:改革军事组织和兵役制度,府兵既有军籍又有户籍;府兵战时打仗,平时务农,“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需要加强军事力量,统一初期巩固政权的需要。‎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 ‎30.(1)重申根据犯罪事实、情节轻重量刑的基本原则;加紧修改和删改前朝法令、并不断完善;确立和完善诉讼程序。‎ ‎(2)加强政府对司法的监控;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后世改革积累经验;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1.(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2)措施:经济上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 ‎(3)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 ‎(4)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32.(1)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