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I。 ‎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周代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散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 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这体现的是 ‎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世卿世禄制 ‎ ‎2.唐人沈既济说:“隋文帝……不欲权分,罢州郡之辟,废乡里之举,内外一命,悉归吏曹。”材料 中的选官制度 ‎ A.选官权在地方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采用等级授职D.主要标准是孝廉 ‎ ‎3.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 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内阁议政功能丧失B.削弱了六部权限 C.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D.完善了行政体制 ‎ ‎4.亚里士多德在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卜就是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B.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 ‎ C.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n公民是雅典城邦制度的权力主体 ‎ ‎5.雅典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4次,凡20岁以上公民均可参加,平等地享有立法权、选举权和监 督权,大会议案通过自由发言或激烈辩论的方式,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投票或举 手表决。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轮番而治B.直接民主 C.法律至上D.权力制约 ‎ ‎6. 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等,近代欧洲国家的诸多法律制度,例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也都源于古罗马。 由此可知 ‎ A.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学的渊源B.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C.罗马法与近代欧洲法律本质一致D.近代欧洲完全照搬罗马法权理论 ‎ ‎7.有学者在评价19世纪西方某部宪法时说:“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君主派双方为求得 一时的安定而制订的临时性宪法。”该说法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民主政治的渐进性B.美国民主政治的复杂性 ‎ C.法国民主政治的妥协性D.德国民主政治的专制性 ‎ ‎8.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采取“以守为战”的战略,放弃了海战和内外洋的 巡逻活动,将水师战船全部撤人内河和港口。清廷此举 ‎ A.意在用和平方式解决中英争端且有力捍卫“天朝上国”的地位 ‎ C.反映出当时中国军备已经落伍D.导致清军在战争中被动挨打 ‎ 9.由于广大居民的抵制,太平天国不得不于1855年初下令解散女馆,恢复家庭。随之,个人不 许私留资财,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和诸匠营、百工衙制度及废止私人商业贸易的政策也逐渐 瓦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太平天国 ‎ A.社会理想具有空想性B.不代表民众利益 C.革命性一面日益丧失 D.施政具有妥协性 ‎ ‎10,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华主要间谍机构为汉口乐善堂和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他们搜集了大 量情报,如侦察直隶海岸情况,选择山东半岛为登陆点,严密关注北洋舰队动向等等。这 表明 ‎ A.日本为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B.中国在情报搜集方面落后于日本 ‎ C.清政府缺乏对海防建设的重视 D.情报战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 ‎11.胡绳曾说:“帝国主义这时并不支持康、梁这些知识分子,而是支持旧势力,这时候的旧势力 也已变得对帝国主义很顺从了。“顺从”最有可能是在 ‎ A.鸦片战争后B八国联军侵华后 C.辛亥革命后D.太平天国运动后 ‎ ‎12.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指出:武昌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省,自有历史以来, “成功未有如此之速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立宪派支持革命运动B.列强向封建政权施压 ‎ C.清廷统治根基已松弛D,革命派斗争目标明确 ‎ ‎13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吴玉章回忆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思想和组织较为混乱B.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 C.具有彻底的斗争精神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4.“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虽然设计了模范社会的原则并付诸实践,但他们从未考虑如何取代现代 社会制度。”为纠正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这一弊端,马克思 ‎ A.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B,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 ‎ C.主张和平实现共产主义D.呼吁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 ‎15.有学者认为:“《四月提纲》既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也不是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的纲领,而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俄国实际出发而提出的从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 革命的纲领。”该观点 ‎ A.批判了无产阶级和平夺权的方式 B.夸大了《四月提纲》的历史作用 ‎ C.说明《四月提纲》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D.反映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偶然性 ‎ ‎16. 1927年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根据革命形势变化,将宣传和建立苏维埃提上议事 日程,并明确指出应当先在广州、长沙等地举事。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反思苏俄革命道路B.其政策有冒进倾向 ‎ C探索新型革命理论D.首倡暴力革命方式 ‎ ‎17. 1933年5月,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宣称:“今天满洲到手了,满洲的资源到底赶不上华 北的资源。无论是山西省的煤、河北的铁、河南及山东以南的棉花,都是无尽的宝藏。”这表 明日本意图 ‎ A.放弃满洲地区B.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 C.改变侵华策略D.扰乱华北社会秩序 ‎ ‎18. 1949年元旦,章乃器在《华商报》发表《新的转折点》一文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 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达一个新的转折点。”章乃器这一谈话的背景是 ‎ A.国民党在军事上处于优势B.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 C.解放战争的态势发生逆转D.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 ‎ ‎19.下面是19 78 --2008年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数量统计表。据该表可知,改革开放后 ‎ A人民法律意识提高 B.基层民主政治扩大 C.依法治国写人宪法 D.法制建设成就巨大 ‎ ‎20. 1982年,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晤后,中英香港问题僵持了约半年时间。期间,撒切尔夫人的对华强硬立场遭到国内现实派的反对。当年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其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人大以法律规定。这表明 ‎ A.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日渐成熟B.香港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方案 ‎ C.中英就香港问题无法达成共识D.政治博弈决定香港未来命运 ‎ ‎2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同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了新的平等的 外交关系,并与许多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发展了通商贸易关系及友好往来。这体现了当时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结盟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另起炉灶” ‎ ‎22.根据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要求,中国军队于2018年,月22日完成8000人规模维 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注册工作。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行动的重要举措。材料表 明,中国在新时期 ‎ A.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组织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C.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D.始终坚持结伴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 ‎23.右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画家就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创作的 漫画― 《华尔街的援助》。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A.揭露美国控制西欧经济的企图 ‎ B.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反共色彩 ‎ C.强调该政策引起欧洲普遍反对 ‎ D.说明美苏两国的对抗愈演愈烈 ‎ ‎24.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独立自主倾 向日益明显,不愿再充当美国的“小伙计”,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的分歧进一步明朗化。这反 映出 ‎ A世界政治格局根本转变B.世界多极化趋势凸显 ‎ C.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D.欧日反美新同盟建立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 52分。) ‎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的50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汉武帝在继承汉 初以来专制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某些重要的改革。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一人。 ―摘编自是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 材料二 洪武初年,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元代旧制。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首先宣布, 在地方上废除元旧制―行中书省的制度,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行中书省之职责,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从诛丞相胡惟庸入手,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并提高六部的品秩,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把负责警卫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大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汉武帝与明太祖改革政治体制的主要举措。(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与明太祖时政治体制的共同特征。(8分)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从宏观上看,历史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政治制度也必然会发生脱胎换骨的改造。从 微观上看,在政治体制的大框架确定之后,还会对局部不断进行调整。政治体制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政治体制固守旧章,要么它的基础被运动着的社会逐渐瓦解,要么它窒息社会的 发展,最后终究要被社会长期集聚的能量的突然爆发而彻底摧毁。所以,在西方政治制度史 上出现过两种情况,痛苦的突进式变革和温和的渐进式变革。从历史上来看,这两种变革交 互进行着。 ―摘编自张定河、白雪峰《西方政治制度史》 ‎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政治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 点明确,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二十世纪文明意进之秋,犹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遏邪辟。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西洋史载,班班可考,无他人民知法之尊严庄重,而能终身以之尔。我国人民号称四百兆,向有知法者乎?恐百不得一也。不知法而责之以守法,是犹强盲人以辨歧路,责童顽以守礼仪,可乎哉?”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孙中山建立起了南京临时政府治理体系的法治框架。 ―王兴业《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治理体系的法治框架》 ‎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五年,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重大军事行动在大陆已经结 束,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民主改革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共同纲领》的许多规定己经不能适应国家新形势的需要。与此同时,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日益巩固;根据 1953年选举法的规定,通过普选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为制宪权的行使提供了政 权基础和组织条件。经过历时20个月的认真起草、反复修改和讨论,1954年9月20日,第 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刘兰兰《我国六十年宪法修改的反思与前瞻》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的法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法治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 原因。(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1954年宪法通过的历史意义。(4分)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 材料一 从一开始,“极”就是一个西方政治概念。19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提 出: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考虑问题.今天的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然而,对于整个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识是“两极”格局,而非“多极”格局,实际上是基于军事力量的对比来划分国际政治格局。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两国拥有超强的军事力量,并且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政治事务的处理权,因此“两极”格局得到普遍认同。苏联的解体,使大国控制世界的总体能力有所下降。松散的世界导致冷战结束以后的地区冲突、民族问题和恐怖主义急剧上升。 ―摘编自王洪涛《国际格局中的极化问题研究》 ‎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进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并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8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