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桂林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桂林十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 18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历 史 (文科)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 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 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出土的利簋上有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尚书·牧 誓》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两则材料 A.记载相互矛盾,因此具不可信 B.反映共同事件,可以相互印证 C.出自不同时代,研究价值各异 D.都是二手材料,仅供旁证参考 2.春秋时期,“工商食官”逐渐被冲破。一批新兴私营工商业主逐渐拥有庞大资产, “贵”的 阶级外,又增加“富"的阶级,“贵"“富"由合一走向分离。这一变化促成社会结构由贵贱等级 转向为 A.城乡之间的国野之分 B.地主和农民的阶级鸿沟 C.士农工商的职业区分 D.君主与平民的统治结构 3. 《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 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 B. 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 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 D. 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4.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 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 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 B. 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 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5.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 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6.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 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主张:“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据此可知,二者 A.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     B.都强调经世致用 C.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     D.都提倡“灭人欲” 7.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无事而宴,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 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 太祖朝 太宗朝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 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 曲宴 记载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 前“宴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 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8.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行业术语),不相通用。 仓猝聆之,竞不知为何等语。”这说明明代 A.商业发展受到方言制约 B.手工业技术具有封闭性 C.工商业专业化趋势明显 D.商品长途贩运逐渐发达 9.1859 年,清政府任命李泰国为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 的最大权力,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最 高长官。海关税务司的设立 A.便利了英国对华倾销工业品     B.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C.实现了中国海关近代化转型      D.打开列强进入内地的门户 10. 20 世纪初,晚清地方自治运动进一步发展,上海绅商“仿行文明各国地方自治之制”,实 行立法、行政两权分离,行使部分地方行政权。1909 年,地方自治进人政府试办阶段,各省成 立了各级自治公所。清末地方自治 A.加强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D.促进资产阶级宪政意识发展 11.梁启超主张用“趣味”培养国民的审美鉴赏力和感受力,提升“新民”精神内涵需求的 同时并将有“趣味”的生活态度作为信仰。梁启超的主张 A.是根治国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B.全面嫁接了西方社会的人生观 C.旨在提升国人审美视角和能力    D.体现了救亡和启蒙的双重特征 12. 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 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 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 A. 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   B. 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 C. 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   D. 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 13.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将工农兵苏维埃作为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1935 年底,中国 共产党将口号由“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要 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      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 14.1949 年 4 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 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一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 内外关系。”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15.1958 年我国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 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 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据统计,1962 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 4 亿多元,上缴国家 利润 2.6 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 A.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 B.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C.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 D.解决了中央财政不足问题 16.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会议的权 力。这一规定蕴含的原则是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司法独立 17.1787 年 5 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55 人,来自 12 个州(除罗得岛州), 均为男性,平均年龄 44 岁;其中有一半的人拥有大学学位;律师 31 人、种植园主 12 人、商 人 8 人、实业家 3 人;55 人中有 33 人曾经是邦联国会成员、6 人曾在《独立宣言》上签字。 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 确立了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B. 社会上层对精英政治的普遍认同 C. 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广泛性 D.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顶层设计 18. 1815 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 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 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的矛盾 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 盾 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 盾 19. 从 1802 年到 1878 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 20 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 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 年 《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 决 A. 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 B. 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C.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 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 20.19 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 怕事、恐惧变化、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他的口头禅是:“千 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该作品 A.揭露沙皇俄国深刻的社会矛盾 B.批判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想 C.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期待 D.体现现代主义文学绝望情绪 21. 1930 年代,美国漫威和 DC 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 40 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 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 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 A.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 B.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 C.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 22.1945 年 8 月,美、英、苏三国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同质国家为由,批准渡、捷、匈等 国迁移境内德意志人口。到 1950 年,有超过 1200 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 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这一难民潮 A.导致了柏林墙的修筑 B.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 C.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 D.加快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 23.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 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 年阿波罗登月。这反映了 A.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 B.美国科技全面落后于苏联 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 24.20 世纪 60-80 年代,新加坡、韩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 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这主要得益于 A.全球产业的升级与转移 B.国际格局整体趋于缓和 C.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 D.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52 分;第 25~26 题为必考 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28 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第 27、28 题 15 分,) (一)必考题:37 分 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 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 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 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 宰相达 20 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 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 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 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 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 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 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 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 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 30 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 成立了 3 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 世纪三十年代,美 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 50 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 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6 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11 分) 2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 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 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大发展。 二、20 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 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 三、20 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 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 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 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15 分 请考生在第 27、28 二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分。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7.(15 分)【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 政府对医疗机构引入经济核算,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 置中的作用。医院成为独立经济核算的主体,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可以进行创收。 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在卫生政策中地位下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 的现象。2003 年,“非典”爆发后,政府和社会开始反思这一卫生政策。同年政府 启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始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将公共卫 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且通过立法等手段重建了公共卫 生体系,出台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等政策。 2003 年, 政府重新扶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 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制度。针对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 培养农村卫生工作人才以及规范药品流通体系等相关政策。 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 (1)根据材料,概括 2003 年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03 年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因。(7 分) 28.(15 分)【历史一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 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1920 年初,最终形成了较完整的和平共处外交战略思想。1918 年以来,苏联与资本主 义国家所形成的事实上共存局面,是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 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维持苏俄这一革命阵地。列宁认为,苏 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 革命目的,截止 1925 年,苏俄企业中有 91 份租让合同生效,企业获得外资计 3200 万卢布。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和整个 30 年代。苏俄(联)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先是倡 导“集体安全”,又对德、日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退让求生存,经过多年实践, 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 ——摘编自刘宇 《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内涵。(9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影响。(6 分)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C A D C A D D C D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B D A B C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25.(25 分)(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 (2)原因: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立法提案权是总统的正当权利;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有效 牵制了总统的权力。 (3)差异:中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美国为保障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通过分化事权实 现牵制,美国通过立法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进行保障;中国是皇权之下的权力牵制,美国是立 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中国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美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需要。 26.(12 分)【答案】 示例: 观点:王斯德认为“20 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此观点是 正确的 论证: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 20 世纪基本完成,主要是由于 20 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20 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现代民族国家普遍 建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现代化必要的政治途径。其次,20 世纪随着生产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同,经济全球 化逐渐出现高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再者,20 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理 论的创立,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工业文明的扩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科技 发展推动全球性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结论: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区域联系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 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27. (1) 特点:由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向政府主导方向发展;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 投入;通过立法等方式保障医改政策的实施;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强调福利性和公平性。( 每 点 2 分,答到 4 点给 8 分,满分 8 分) (2)原因:原有的过度市场化的医改政策带来一些问题; “非典"爆发引起政府和社会反思;随 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1 点 2 分,答到 4 点给 7 分,满分 7 分) 28.(1)(9 分)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 现(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每点 2 分,6 分) 内涵: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3 分) (2)(6 分)影响: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了 一战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 础。(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C A D C A D D C D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B D A B C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25.(25 分)(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 (2)原因: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立法提案权是总统的正当权利;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有效 牵制了总统的权力。 (3)差异:中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美国为保障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通过分化事权实 现牵制,美国通过立法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进行保障;中国是皇权之下的权力牵制,美国是立 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中国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美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需要。 26.(12 分)【答案】 示例: 观点:王斯德认为“20 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此观点是 正确的 论证: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 20 世纪基本完成,主要是由于 20 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20 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现代民族国家普遍 建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现代化必要的政治途径。其次,20 世纪随着生产要素在全 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同,经济全球 化逐渐出现高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再者,20 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理 论的创立,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工业文明的扩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科技 发展推动全球性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结论: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区域联系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 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27. (1) 特点:由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向政府主导方向发展;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 投入;通过立法等方式保障医改政策的实施;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强调福利性和公平性。( 每 点 2 分,答到 4 点给 8 分,满分 8 分) (2)原因:原有的过度市场化的医改政策带来一些问题; “非典"爆发引起政府和社会反思;随 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1 点 2 分,答到 4 点给 7 分,满分 7 分) 28.(1)(9 分)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 现(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每点 2 分,6 分) 内涵: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3 分) (2)(6 分)影响: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了 一战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 础。(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