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 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 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答案】D 【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派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都是为了适应各诸侯国发展国力、巩固统治的需要,因而都从不同方面为统治者提出建议,使自己的主张能够被采纳,帮助统治者改善统治,D正确;争夺对诸侯国政权控制不符合史实,B错误;百家争鸣也没有厚今薄古,或颠覆以往的政治、文化等内容,排除A、C。 2. 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 A.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B.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 24 - / 24 D.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材料“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是一种辩证法思想,C是老子思想含有辩证法思想,符合题意;A是庄子思想;B是儒家思想;D项说的是文化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符合题意。 3. 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 A.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天下的黎民百姓的存在,不是为君主服务的;相反,天下人所立的君主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荀子和董仲舒一直是强调重民,这两句话都是强调“以民为本”。但是董仲舒更加强调对政策的要求,要求君主施行德政,这就对君主的暴政有所制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与材料不符;D选项违背了新儒学的本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儒学 - 24 - / 24 4.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 A. 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 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 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意之所在”、“意在于”等信息说明王阳明突出“意”,即人的意识的作用,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5.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A. “天人感应” B. 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B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的思想主张;C是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D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应选B。 6. - 24 - / 24 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 ( ) A. 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 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 C. 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 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两种观点都比较重视丧葬之礼,材料“三年丧服”“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体现了这一点,符合儒家的观点,故A错误,D符合题意;B与材料“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不符,排除;C与材料“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礼的思想 7.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 A. 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 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 24 - / 24 C. 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 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发展模式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儒家学说对塑造东亚传统起过重要作用,对于东亚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不能说东亚现代文明取决于儒家学说,A项排除;依据材料可知,东亚现代文明借鉴了东西方文明,B项正确;东亚现代文明的根源在东亚,CD两项排除。故选B。 8.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 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 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两人均主张要务实,即均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八股取士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的“徒以文字华藻”说明选项C只适合黄宗羲,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选项D也只适合黄宗羲,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 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 24 - / 2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儒学对立”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从南宋到近代,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完全丧失”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未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具备成熟启蒙思想的属性,故D项错误。 考点: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10.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文学作品第一次将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据此,故D项正确。主流价值观仍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错误。 明朝时期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故C项错误。 11. - 24 - / 24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B. 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D. 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答案】A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将官员的任期缩短更能体现“实行平等的待遇”、“也能有利于邦国”,故A项正确;任期制的长短与官僚势力膨胀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也不能遏制官员的腐败,故C错误;D项表述待遇平等太绝对,排除。 12. “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 A. 启蒙思想家 B.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 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解放,材料中明显提出对于人性的解放,故C正确;A直接批判教权主义;B主张上帝高于人;D不涉及上帝信仰。 13. - 24 - / 24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A. 人情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法制建设 D. 礼仪秩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故可直接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14.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答案】C - 24 - / 24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排除A。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排除D。 点睛:本题以早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抓住设问要求“共同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5.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 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C. 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答案】A 点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16. 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在隋代及以前中国小说中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不过几篇,唐代大量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这表明( ) A. 唐代农耕文明发达,自然环境优良 B. 唐代社会政治清明,艺术想象丰富 C. 唐代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冲突融合 D. 唐代科技创新不足,文学臆想突出 【答案】C - 24 - / 24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小说素材的变化,即思想的变化,思想的变化是与经济为基础,但是与自然环境无关,故A项错误。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体现的是艺术想象的丰富,与社会政治清明无关,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种文化融合导致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故C项正确。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体现不出科技创新不足,故D项错误。 17.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强调的“忠义”正式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也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这类小说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选项错误,“忠义”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这类“忠义”人物的出现并不能代表宣扬宋明理学;D选项错在材料与民主思想无关,与民主思想对立的是专制思想。 18. - 24 - / 24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这说明社会观念发生变化,故选C;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社会阶层变动的信息,排除D;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影响,排除B.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元曲 1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京戏 【答案】A - 24 - / 2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唐诗、宋词、风俗画、元曲、话本、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据此排除B、C两项;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京剧不符合题干“高雅文化倾向”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宋元以后的概况 20.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 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点的准确理解与记忆能力。宋元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体现其要求的世俗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小说为主要形式的文学著作蓬勃发展起来。故应选A项;B中迎合错误;C中和道教没有关系;D中整合社会价值取向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21.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24 - / 24 A. 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 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 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元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因为其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故选B。而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进入繁盛阶段,所以C项表述不正确。联系所学,其它几项都符合京剧相关史实,,排除AD。故选B。 22.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指儒学为政治服务,故选D;A属于政治转向的一个方面,排除;B是孔子的政治理想,C是宋明理学的形而上学转向,排除。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 - 24 - / 24 23.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 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 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火药加剧了骑士阶层的没落,冲击了封建统治;罗盘针帮助欧洲开辟了新航路,促进了对外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欧洲知识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4.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 缺乏创新和逻辑 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A - 24 - / 24 【解析】根据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A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缺乏创新和逻辑,排除B。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与农业息息相关,排除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25.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 ) A. 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B. 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 C. 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D. 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 【答案】A ..................... 26. - 24 - / 24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A. 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 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 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 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选B。ACD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虽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国的科技多以“太极、阴阳”解释,缺乏科学证据,以至于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都需要掌握;另外也要回近代科技中西方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 27. 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 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 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 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 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答案】C - 24 - / 2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西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相关知识。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最早怀疑宗教神学,强调人的价值。诸如,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故,C项符合题意。其余AB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的主题“人文主义”无关,均不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西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怀疑宗教神学,强调人的价值 28.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 A. 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 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C. 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 贬低了神的地位,提高了人的形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通过写实的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善恶,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故选B。ACD三项都是为了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9.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答案】D - 24 - / 2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观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C项是宗教改革时期;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故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30. “德廉美修道院”是16世纪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构想的理想社会。该修道院规定“男女修士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富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这些规定是( ) A. 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 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 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B 【解析】材料“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说明是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现,故B正确;A与材料个性解放相反;C属于古代希腊时期之前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出了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24 - / 24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对后世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并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张及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因此受到冷落。 - 24 - / 24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专制,阻碍文化繁荣发展。 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 (3)基本主张: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 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影响:批判正统儒学和君主专制,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解析】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儒家思想本身来分析归纳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第一小问影响结合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价值观取向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君为主,天下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明清之际儒学对于传统儒学影响角度思考回答。 32.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 - 24 - / 24 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 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 24 - / 24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证实材料五的观点。)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但宋代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把中国带进近代化? 【答案】(1) 特点:普及程度较高、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农工商阶层 (2)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重视家庭教育;科举考试放宽; 重文轻武政策;印刷术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书院教育发展。 (3) 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应用传播 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 (4)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缺乏制度创新 经济:小农经济阻碍、土地兼并严重思想:理学兴盛禁锢思想、重文轻科技观念束缚 【解析】(1)根据对材料一“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等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来回答。主要指文化普及、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更多阶层等。 (2)根据对材料二、三、四的理解分析来回答文化普及的原因。材料二主要说的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主要说的是家庭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北宋时期科举条件放宽,“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 24 - / 24 (3)材料五中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的历程,最繁盛是在宋代。论证这一观点可根据宋代思想、文化和科技等的成就来回答。 (4)结合所学从宋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考试制度来思考回答。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上画着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 - 24 - / 24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1)依据: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关注人的发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 (2)思想:信仰得救。实质: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 (3)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4)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 “认识自己”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理性认识等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漫画从信仰得救回答;第二小问从反封建神学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从“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以及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科学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反封建和思现解放角度回答。 - 24 - / 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