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3.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4. 本次考题主要范围:人教版必修4前三章等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含义是( ) ①由宗法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②法治取代人治 ③由奴隶制经济到封建制经济 ④由商品经济到农耕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中国历史上的北魏政权,系由 拓跋部建立(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行县制 D.连坐法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5.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6.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尊儒崇经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制度 D.学说汉话 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8.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公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0.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 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百家争鸣的冲击 D.变法改革的冲击 12.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此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④使所有雅典人都能够参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 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 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 D.诸侯国拒绝纳贡 14.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1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16.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1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8.“ 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材料中的“他”是( ) A.梭伦 B.克里斯梯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19.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20.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21.下列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燔诗书而明法令” C. “令民为什伍” D. 奖励军功 22.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23.梭伦指出:“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他的这一做法( ) A. 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 B.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 D. 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5.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经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卖,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往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此诗所涉及的梭伦改革的内容是( ) A.解负令 B.财产等级制 C.陶片放逐法 D.津贴制度 26.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值得肯定,主要是由于( ) A.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 顺应了时代潮流 C. 加快了民族融合 D. 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27.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 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 废初“世卿世禄”制度 D.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8.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会议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29.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公民大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 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 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 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 30.《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三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的理由。并指出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 (2)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2.B3.D4.D5.B6.B7.D8.A9.B10.C11.A12.A13.B14.B15.B16.C17.D 18.A19.B20.A 21.D22.C23.C24.B25.A26.D27.D28.C29.A30.C 31.(1)理由:急于汉化,导致矫枉过正;崇文鄙武(重文轻武),削弱北魏军力。带来的问题: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鲜卑民族内部出现分化。 (2)最大不同:用辩证和发展的视角评价孝文帝改革,比较客观公允。 32.(1)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共识: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33.(1 )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颁布解负令;解除了平民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 (2 )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 (3 )梭伦改革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