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铅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卷用时9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战国时儒家思想已成蔚然之大宗 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 君臣之间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答案】A ‎【解析】韩非子强调的这种君臣之间的买卖、交易、互相算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以宗法血缘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利益至上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故A项正确;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之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且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故B错误;法家思想作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思想被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所接受,但不可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故C项错误;韩非子指出君臣之间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并非完全无诚信可言,故D项错误。‎ ‎2.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避世出尘,依法而治 C.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D.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道法自然”,体现了 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C项正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但“追求 平等”则不是,故D项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 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D项错误。‎ ‎3.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种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答案为B项。儒家强调等级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材料中的“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排除C项;法家用严刑峻法控制百姓,不符合材料中的“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排除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 ‎4. 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 ‎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所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清之际黄宗羲的观点;“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出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是西汉董仲舒所提。从时间顺序上看A项符合,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时间顺序不正确,排除BC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君主理论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表现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5.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和谐中庸 D. 三纲五常 ‎【答案】D ‎【解析】注意“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只有D是道德准则,BC是哲学思想;A是政治思想。所以答案选D。‎ ‎6.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A. 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 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 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 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认为事理无穷无尽,故应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故答案为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王阳明强调的是寻找“理”的方法,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王阳明反对朱熹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致良知”的内容,排除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名师点睛】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时期的心学代表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心就是天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即“发明本心”,反对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人都有良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认为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在心,心即是理,故这一学派被称为心学。陆王心学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陆王心学属于理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7.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 世界本原之争 B. 治学方法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道统思想之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和“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兄弟主张“发明本心”,这是关于治学方法之争, B项正确;朱熹的世界观是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兄弟的世界观是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没有体现二者分歧,排除A;材料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排除C项;材料与道统之争无关,排除D项。所以选B 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的限定词语:朱陆之争,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根据“朱陆之争”,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可知是“治学方法之争”。‎ ‎8.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官员“丁忧”符合儒家伦理纲常,明清法制深受影响,故答案为B项。西周礼乐制度是对王室贵族言行的规范,与官员“丁忧”无关,排除A项;孝廉是汉朝的选官标准,排除C项;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法制表现出礼法结合,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秦始皇以法治国,西汉初期大体上是“霸王道杂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体系。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从“引经决狱”,实行秋冬行刑,到“十恶大罪”和“八议”的规定等,许多法律内容都是以儒学的等级伦理关系作为定罪或赦免的标准,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奉。从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9. 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C. 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D.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 ‎【名师点睛】‎ ‎10.‎ ‎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的主张 B.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 C. 陆王心学的思想 D. 程朱理学思想 ‎【答案】D ‎【解析】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的求理途径,实质就是不断研究,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正确;A属于神学化的儒学;B属于批判思想;C属于空谈思想。‎ ‎1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据材料中“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又结合“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材料现象的阐释,与题目要求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公民对待文化与认知能力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 ‎【名师点晴】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是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 ‎12.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D.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熊为了表达对苍蝇的愤怒以及对朋友的关爱,就不顾它的朋友的身体,反映的是由于太过于对朋友呵护,但是因为无知,导致了最终使朋友的身体遭受损害,说明“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故答案为D项。A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名师点睛】‎ ‎13. 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A. 对人的重视 B. 对贵族的重视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法律的敬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约定论”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说明这种观点尊重人的意志和选择,体现出对人的重视。故答案为A项。这里的人不符仅限定在贵族之间,排除B项;从材料“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可以看出不存在对自然的敬畏,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对法律的敬畏,排除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普罗泰格拉 ‎【名师点睛】普罗泰戈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但是他从这种朴素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14.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B. 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 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 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所述是指在瑞士,《圣经》被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即可以用民族语言来传播和进行宗教活动,表明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慈温利是民族英雄,排除A项;B项夸大了这一现象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所述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推理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本题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关于宗教改革运动的内容,选出正确答案。‎ ‎15.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 “信徒皆为祭司”‎ B.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C.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 “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极大的挑战了罗马教廷和教会是上帝最高权威的代表资格,确定了新教的权威性,从而马丁·路德所宣称的“信仰即可得救”成为教众信仰的权威,故答案为A项。B项属于康德的启蒙思想,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强调,D项属于苏格拉底的言论,排除BC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 ‎16.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 A. 抗议《圣经》的权威 B. 抗议国王的权威 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 抗议贵族的权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宗教改革确立人文主义宗教观,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倡信徒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交流,希望把君权神授,推崇国王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故C项正确;新教维护《圣经》的权威和国王的权威,故AB项错误;D项错误,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所以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同:‎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2、异:‎ ‎(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17.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 君主立宪的主张 B. 自由平等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议会至上的特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18.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 C项正确;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但材料没有涉及“分权思想”,排除A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项;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所以选C ‎19.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法语自身的魅力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文艺复兴的影响 D. 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明近代以来法语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的语言,从时间上看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启蒙运动巨大影响的推动,故答案为D项。A项是重要原因,但从时间上不符,法语自身的魅力很早就应当体现;B项英美两国的成就最大,C项兴起于意大利而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二者均与法语推广无直接关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影响 ‎【名师点睛】‎ ‎20.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 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 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 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 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可知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作用,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对中医古籍的研究,没有体现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排除D。所以选C 点睛:探究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这种题型是伴随着新课改流行起来的一种试题,这种题型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问题。‎ ‎21. 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 小说的兴盛 B. 文人画的兴起 C. 京剧的发展 D.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表现出高雅文化倾向,不能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故答案为B项。小说的兴盛和京剧的发展表现出世俗化的趋势;“工商皆本”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对立,表现出反传统的趋势。排除AC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画·文人画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的选项,最后确定不属于这一趋势的正确选项。‎ ‎22.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该刻石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字体是 A. 篆体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答案】A ‎【解析】秦朝李斯发明的字体是小篆,材料中描述的正是小篆的书写特点,故A项正确;其他字体特点与材料中描述的不符。‎ ‎23.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7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物。这主要表明 A. 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B. 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C. 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 D. 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根据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的行为说明科学的发展水平不够,还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牛顿的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伽利略和牛顿科学家相信占星术的分析,不是说明牛顿和伽利略研究的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的,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局限性 ‎【名师点睛】‎ ‎24. 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 萨士比亚《罗密欧与朱莉叶》出版,人文主义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神学论,这种思想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关注,导致材料中“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的现象,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不是信仰危机,故A错误;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是17世纪,故C错误;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故D错误。‎ ‎25.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A. 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 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 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说明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故答案为D项。材料指出传统产业存在的现象,并非表明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排除A项;B项说法内容笼统,不够明确,且观点绝对,排除;新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产生不一定以互联网为前提,排除C项。‎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 ‎【名师点睛】‎ 二、材料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 ‎26.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识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中国、英国)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它们(科学技术)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因素: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或: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对外殖民扩张。‎ 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 ‎(2)问题: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解析】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所学的中国和英国经济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科技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中国从四大发明影响回答,英国从工业革命影响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归纳出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答案;第二小问结合科技对于生产力作用角度回答即可。‎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 宋元 明清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不畏强权,敢于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略)‎ 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小问“孙悟空形象的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进行比较;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均可。第二小问论述,注意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社会背景;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也可以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 ‎28.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后出现“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答案】(1)原因:明清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理学日益僵化,压制人性。‎ ‎(2)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立:提倡理性,主张自由、民主、平等与法治,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 ‎(3)①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 ‎②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③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④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解析】第(1)问,材料一指出,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经济上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第(2)问,启用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旧制度,而且还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回答: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立)。‎ 第(3)问,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论点“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题干已经给出,要求考生从材料二中找到论据,对比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条理清晰。‎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