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练习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练习新人教版

第 10 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考向一 太平天国运动 1.有学者认为:“‘向西方学习’,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 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洪秀全所开创的“范例”应该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 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 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解析 洪秀全借鉴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也吸取了中国民间宗教中的平等、平均主义思想,创 立了拜上帝教,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因此 C 项正确。洪秀全并未将发展资 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A 项错误;B、D 两项都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错误。 答案 C 2.(2017·江苏扬州模拟)“总的说来,西方希望新中国是正统基督教国,对西方友好。到 了十一月,来自英格兰几乎所有重要传教组织的代表联名致函外相,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 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 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太平天国时期英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 C.太平天国要在中国建立正统基督教国 D.太平天国运动得到所有教士们的同情 解析 材料“要求英国继续其在中国内战中的绝对中立政策”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 采取中立政策,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多要求。从经济视角看, 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解析 本题要注意“从经济角度看”“最大价值”等限定词。A、C 两项不是经济视角,B 项表述错误,均排除;《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2016·江苏泰州一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 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 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解析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而农民阶级的经济需 求是获得土地,故 A 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 B 项错误; 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 C 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 而办银行,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5.(2017·江苏泰州质检)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 反心理。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 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洪秀全曾下诏书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 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 B.心理因素是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 C.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 D.实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的统一 解析 材料中洪秀全产生的逆反心理对孔子的彻底否定,在占领南京后还不罢休,说明以洪 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没有摆脱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故 A 项正确;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 的根本原因是其阶级属性,不是心理因素,故 B 项错误;太平天国属于农民阶级,不可能传 播资产阶级文化,故 C 项错误;反对孔子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拜上帝 教”,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2016·江苏盐城三模)“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 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 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解析 材料不是从打击了清王朝统治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评价的是 近代化,不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故 B 项错误;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属于材料中否定成分, 故 C 项错误;“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是从近代化的视角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二 辛亥革命 7.史学家费正清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 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中国完成了近代化 B.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满清政府垮台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在汉口,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 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兵变是武昌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武 昌起义并未完成中国的近代化,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C、D 三项都是武昌起义带来的结 果,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8.(2017·江苏如皋模拟)“(它)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 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 敢的、大胆的尝试。”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不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 A 项错误, 符合题意;由“‘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得出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 B 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责任内阁制限制大总统的权力,体现了“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 高权力”,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将权 力关进牢笼”,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9.(2017·江苏宿迁调研)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 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 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解析 从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体现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故 A 项正确;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 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取得胜利,故 C 项错误;1912 年 1 月,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 2 月,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0.(2016·江苏泰州二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 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 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解析 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 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急于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 切愿望,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 山在誓词中陈明了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条件,但没有信息反映出一定要让位于袁世凯,故 C 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材料没有提及,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1.(2016·江苏泰州一模)20 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 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 少年的反复暴力革命。该学者( ) 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忽略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解析 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可以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暴力革命是辛亥革命的不足,但戊戌 政变已经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因此该学者的观点错误,故 A 项错误;该学者认为 改良道路比暴力革命更好,但没有表明这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故 B 项错误;改良道路行 不通,该学者主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故 C 项错误;该学者忽视了辛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 府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江苏泰州质检)据 1913 年 2 月 23 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 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 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解析 辛亥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故 A 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中“则 皆瞠目而不解”的信息完全相反,故 B 项错误;“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与材料 中信息完全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 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3.(2016·江苏南菁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 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 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解析 本题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全面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内容。解题时,一是明确图片所 反映出的信息,二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答。 答案 (1)特点:向西方学习,如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 峰,如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等。 (2)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原因:本身的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实 现;战争环境,不允许实现。 (3)看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代表了历史 发展的趋势;但《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 要求,再加上不利的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因此《资政新篇》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材料一 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 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二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 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 20 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 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 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 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 性。 问题二 成功与影响 材料三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 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 展。” (1)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答案 (1)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关联:鸦片战 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2)答案一:学生将辛亥革命爆发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 答案二:学生能将辛亥革命爆发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 等收回利权斗争兴起等。 答案三:学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 也有必然性”的观点。) (3)理解: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