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北魏孝文帝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3+北魏孝文帝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 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 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 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 ‎【答案】C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 ‎2.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材料中的“帝”是 A.秦孝公 B.孝文帝 C.宋仁宗 D.宋神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原有的都城平城僻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又无水路漕运;平城保守势力强,改革阻力大;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因此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故选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 ‎【名师点睛】这段话是关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理由: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僻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又无水路漕运;平城保守势力强,改革阻力大;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建都之地。‎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 ‎【答案】A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 ‎【名师点睛】用表格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4.“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将人民从北方迁往河南洛阳,选项中只有北魏孝文帝从北方平城迁都洛阳,故选D。东周平王是从陕西镐京迁往东方的洛邑,不符合题目,故排除A。东汉光武帝和曹魏文帝均是定都洛阳,并非迁都,故排除B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5.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答案】D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 ‎【名师点睛】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6.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些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融合 B.从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可以看出他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不符合;C项与材料中主旨民族融合不符合;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融合不是经济中心的转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 ‎7.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权威 B.汉族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答案】B ‎【解析】‎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本原因 ‎8.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结合知识可知,它的汉化政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故①正确。改革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故②正确。均田制等政策也促进了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故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选C项。改革与军事无关,不涉及增强国家军事力量,故③排除。综合来看,①②错误,故A项排除。①②③‎ 错误,故B项排除。①②③④错误,故D项排除。‎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作用 ‎9.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答案】B ‎【解析】‎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成功原因 ‎【名师点睛】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②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③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④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认识: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②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 ④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10.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拓跋的学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498年的北魏已经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故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排除。大臣必须用汉语向皇帝汇报,故B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选B。改革措施中有与汉人通婚,故C项正确,排除。当时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故D项正确,排除。‎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用汉语 禁胡语 ‎ 二、非选择题 ‎1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得不到保障。‎ 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均田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租调制保证了政府赋税徭役的来源,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又会重新出现。‎ ‎(2)青苗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协调矛盾、发展经济。说明了宋朝的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十分发达;王安石具有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是了不起的改革家。‎ ‎【解析】‎ ‎(2)本题第一问从材料中“常平、广惠乊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可知其在利用市场关系协调经济収展;第事问学生从北宊的经济、王安石本人的角度迚行阐述即可。‎ 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孝文帝改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