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随堂检测] 1.如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李贽的故居,下列有关李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挑战“天理”学说 C.肯定道学家们的行为 D.反对盛行的摹古文风 解析:选C。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全面认识能力。李贽反对礼教的虚伪,当然不会肯定道学家的行为,故C项错误。 2.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该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朱熹 D.黄宗羲 解析:选D。王夫之的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但没有涉及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故B项错误;朱熹政治上主张“正君心”,然后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故D项正确。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其主张是( )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解析:选D。从题干中“不宗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实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4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思想是唯物思想,符合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的是李贽,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黄宗羲,故B项错误;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顾炎武,故C项错误;材料中“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说明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故D项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如何评价黄宗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然而”转折,可知材料对黄宗羲的评价可分为两层意思:积极的作用及局限性,用书面语表达即可。而“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则可从时代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细化分析。 答案:评价:猛烈抨击专制制度;没有冲破君主专制政体,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进步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A。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③④在明清以前的王朝已不断出现,故排除含③或④的B、C、D三项。 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解析:选C。“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说明李贽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李贽反对礼教的思想主张相悖,B、D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含义不符。 3.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起来,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 4 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程朱理学,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也没有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故B、C项错误。 4.明代思想家何心隐主张“育欲”,认为“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这反映了( ) A.传统儒学思想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退出历史舞台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D.传统理学思想受到冲击 解析:选D。题中讲到“明代思想家”主张“育欲”,不能体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对后代影响深远,题中不能体现程朱理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育欲”,认为“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是对人性的尊重,不能够体现出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题中的主张为“育欲”,背离了传统观点,是对传统理学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 5.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解析:选B。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黄宗羲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这与唐甄的主张十分相似。 6.“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解析:选A。从题干中“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可以看出黄宗羲强调的是分散君主的权力,主张由官员来治理国家,故A项正确;B项中的实行立宪,C项中的权力分立,相互制约,D项中的恢复礼制,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7.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 A.社会教化 B.经世致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政通人和 解析:选A。材料的意思是说:教人的目的是为了天下之人伦,在此基础上再有其他,所以顾炎武强调的是社会教化,故A项正确;B、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8.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解析:选B。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后来逐渐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统治民众的工具,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经过历朝历代思想家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被统治阶级立为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许多有用成分被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近代成为束缚国人思想进步的障碍,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4 9.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伦理和自然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从儒学自身以及外来文化影响角度思考作答。(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从明末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思考作答。(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的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从儒学适应时代发展角度概括作答。 答案:(1)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 (3)理解: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