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作业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B ) 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 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 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 [解析] 当时朝野大都存在浓厚的华夷观念,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时期” 可知,林则徐、魏源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刺激,故 B 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六七十年代,故 C 项错误;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 D 项错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 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C )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 D.引发了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魏源思想的两面性,即开明和保守两者兼具,关注西方世界的 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故 C 项符合题意。 3.《洋务运动史话》的作者丁贤俊认为洋务运动的纲领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 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主要在于二者( C ) A.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纲领 B.都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之间的差距 C.都沿着“师夷长技”的方向探索救国真理 D.都通过西方的政治体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解析] 洋务运动的纲领是“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 以制夷”相比,二者共同之处在于“师夷长技”,而且洋务派的主张更加深刻,故 C 项正确。 4.(2019·河南濮阳高二期末)“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 19 世纪下半叶先 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 式”( A )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解析]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A 项正 确;“盛行”一词与当时史实不符,该种“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意 识的觉醒,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文化选择模式”不符,故 C 项错误;“中体西用”不 是批判儒学落后性,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之道,故 D 项错误。 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早期维新派( C ) A.已经与儒家学说占主导的传统文化决裂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郑观应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A 项属于新文化运动 时期的思想,B 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D 项属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思想。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但由材料可知,他们已经注意到西方的“体” 即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故答案为 C 项。 6.19 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 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C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解析] 从 19 世纪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 “最符合时代潮流”的课题,故选 C 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 夷长技以自强”已经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排除 A、B、D 三项。 7.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 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C )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解析] 康有为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是为维新变法服务,并不是要树立孔子的思想权 威,故 A 项错误;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其为了减少变法阻力而采用的手段,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维新变法,并不是为 了肯定孔子对于建制的贡献,故 D 项错误。 8.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B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这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 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 B 项。 9.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 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 旨在( C ) A.提高国民的参政意识 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 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 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 [解析] 据关键信息“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和“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 法,犹废纸也”可知,C 项符合题意。 10.(2019·苏锡常镇高二检测)“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 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 维新思想( C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解析]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未能进行“全面的否定”,故 A 项错误;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 醒,而非“民族意识”,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表明维新思想的客观作用,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而非“维新思 想”,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 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 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 47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 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 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 25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6 分) [答案] 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9 分) [答案] 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但只学习技术而不改 变制度,不够彻底。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 张?(7 分) [答案] 早期维新派。新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改革政治。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8 分) [答案] 从不主张学习西方到学习西方的变化趋势;学习西方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逐步 加深。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 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 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要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 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 ——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 会通中西的贡献》 材料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 算做完整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说明康有为该观点的本质意图。(12 分) [解析] 据材料一中“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 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讲求要用之意”“更不宜画界以自封”等信息, 可以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本质意图是考查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概括即可。 [答案] 观点: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主张中国应借鉴西方思想文 化。本质意图:为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寻找理论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 阶段”。(18 分) [解析] 据材料二“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 原因: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 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思;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