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作业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时作业(十五) 一、选择题 1.下图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 不久被拆除。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因此 A 项说法错误。 2.(2017·南京金陵中学学测模拟)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 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 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 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3.(2017·河北邢台模拟)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 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 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答案 D 解析 交通工具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 较快,而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4.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 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 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 逆,指日可以集事”可知,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 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 A 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 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B、C、D 三项。 5.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 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 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 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是强调西方物质文明一开始并不被上海市民接受,而 一段时间后才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存在一个由不接受到逐步接受的 过程。所以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 受,故选 D 项。 6.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 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 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 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步确立,故选 D 项。 7.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 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航空事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 口价格同步变动”,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据此可判断 A 项 正确。 8.(2017·吉林通化一模)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 年 1 月)。这一 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答案 A 解析 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它运输方法费用低好 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 项正确。 B 项易错选,因对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作表面理解;由各种运 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 C、D 两项的依据。 9.(2017·江苏徐州测试)20 世纪初某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出现在上海的 一种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 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新鲜事物应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互联网 D.有轨电车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20 世纪初,以及‘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 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可知强调此工具在通 讯联系上的传播是语言传顷刻,故 A 项正确;电报不能做到两地语 言传顷刻,故 B 项错误;互联网在 20 世纪初还没有诞生,故 C 项错 误;材料中两地语言顷刻传,强调的是通讯不是交通,故 D 项错误。 10.(2017·江苏盐城期末)1883 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称:“泰西各 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 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 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材料中空格处应为( ) A.电报 B.电话 C.轮船 D.飞机 答案 A 解析 “……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 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通过对 比可以看出西方各国的军事信息传递远胜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 断此时传递信息的应该是电报,故 A 项正确;电话在 1876 年由美国 人贝尔发明,1882 年传入中国,并没有运用于军事,故 B 项错误; 1883 年洋务运动推动下中国已经有轮船,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 飞机在 20 世纪才出现,故 D 项错误。 11.“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 (1887 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解析 国文教科书的课文已有电话的内容,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开始讲 授近代科学知识。A、D 两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电话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成果,排除 B 项。 12.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 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 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 “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答案 B 解析 A 项是交通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19 世纪 70 年代,福建 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 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 B 项符合题意;C 项是有声通讯工具,与 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在 20 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 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 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 动,如 1865 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 0.5 公里的展览 铁路,广为宣传,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 年,英国商人采取欺 骗手段擅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 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 1881 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 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 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1950年9月修复 组 装 的 一 台 日 本蒸汽机车 1964 年 制 造 出 中 国 第 一 台 经 过 重 大 技 术 改 进 的 干 线 货 运 机车 1973 年 设 计 制 造 出 我 国 第 一 台 交 - 直 流 电 传动干线机车 2007 年 我 国 首 列 世 界 先 进 的 “ 和 谐 号 ” 动 车组列车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积极作用。 (2)提炼材料二图表信息,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 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1)因素: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 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作用:改善了交通落后状况;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 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 解。 (2)信息:旧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 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火车机车制造从修复组装、技术改进、自主创 新到世界领先。 特征:近代中国交通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发展道路艰难曲 折;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迅速,成 效显著。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交通工具的进步。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的铁路 发展受爱国的先进分子的推动,受西方和洋务派的影响;第二小问作 用可以从交通便捷对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等角度归 纳。第(2)问第一小问信息可从图表中清晰看出,近代中国铁路交通 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业飞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领 先世界;第二小问特征可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 情和国际地位角度考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 1877 年以 220 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 12 艘增至 30 余艘, 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 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 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 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 20 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 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 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 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 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 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 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 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 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 传入中国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