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61 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61 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学案

考点61 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 一、欧洲宗教改革 ‎1.改革背景 ‎(1)必要性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②14、15世纪发生的宗教“异端”运动,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可能性 ‎①经济上,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 ‎2.主要表现 改革 开始标志 主张 作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信仰可以得救;《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续表 改革 开始标志 主张 作用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541年开始主持宗教改革 发表《基督教原理》,坚持《圣经》绝对权威;提出“先定论”,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为资产阶级积极进取提供了精神动力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529年开始颁布改革法令 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在行政和经济上的关系;保留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 ‎3.历史意义 ‎(1)性质:宗教改革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2)作用 ‎①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和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③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拓展升华 中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的分析方法 分析中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都要依据改革的内容。如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政治运动。这一认识是从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会权威,简化宗教仪式,宣称“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等思想中分析出来的,特别是“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政治运动性质。‎ 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内忧 ‎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沙皇和贵族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改革酝酿 ‎(1)宗旨: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酝酿 ‎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②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③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3.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 ‎(1)内容 ‎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代役租。‎ ‎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评价 ‎①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③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 ‎4.改革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拓展升华 ‎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考向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 ‎[2016·江苏卷]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拓展升华 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1)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2)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3)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