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8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
第28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考纲要求]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背景 (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主观: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概况 代表 主张 意义 智者学派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③社会道德方面,不应强求一律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苏格拉底 ①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知识即美德”的思想 ③善是人的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③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图解历史] 运用“三个第一”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误区警示] 区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2)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等哲学家的思想对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轻巧识记]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可归纳为“一、一、二、四” (1)一个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2)一个转变:研究对象由神与自然界过渡到人与社会。 (3)两个区别: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孔子与苏格拉底。 (4)四个人物: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答题术语必备] 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3.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4.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5.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向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泰格拉 史料二 黑格尔指出:“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 史料三 美德的“本性”是什么呢?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假设:“美德是知识”“美德是善”。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即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也不会有智慧。 1.史料一中“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说明智者学派主张人是是非善恶的评判者。 2.史料二信息表明黑格尔认为希腊智者学派以人为中心,制定出主张正义、秩序及道德的法律规则,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希腊智者学派具有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特点。 3.史料三信息表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是“美德即知识”,善是美德的核心和人的内在灵魂,需要通过教育认识自己。 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智者学派在思想方面有何局限性? 试答: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史论归纳]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不同点 对道德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政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对点训练] 1.(2017·广东潮州质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解析:选C。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与虚无主义无关,和不可知论无关,故A、B项错误;普罗泰格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有利于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与专制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山西晋中名校联考)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 A.知识即美德 B.拯救人类心灵 C.认识你自己 D.追求生命价值 解析:选C。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拯救人类心灵,故B项错误;“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追求生命价值的主张,故D项错误。 3.(2017·北京西城模拟)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D.三段论的演绎逻辑 解析:选C。“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提出,他并未否定雅典的民主,故A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明显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柏拉图的主要主张,他提出《理想国》,否定了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三段论的演绎逻辑是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贡献,主要集中在哲学方面,故D项错误。 考点二 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实质:一场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美术 达·芬奇等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5.意义 (1)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2)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图解历史] 文艺复兴出现的背景 [轻巧识记] 用“三个一”记忆文艺复兴 [误区警示]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号称复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内容主要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 [答题术语必备]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2.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人性开始,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考向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特征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史料二 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史料三 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 ——何亚平《科学社会教程》 1.史料一中“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史料二中“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解放。 3.史料三中“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崇尚科学知识,这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根据上述史料论证这一观点。 试答:冲击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宣扬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史论归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对点训练] 1.(2017·山西联考)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 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解析:选A。据材料“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可知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趋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解析:选A。此题的时间为文艺复兴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罗马天主教会势力衰落是在宗教改革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是在17、18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们追求理性、民主、自由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海南七校联盟联考)有学者曾指出: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说明( ) A.意大利复古希腊古典文化 B.现世追求借助人文主义 C.中世纪枷锁有待古人解开 D.意大利文化中缺少智慧 解析: 选B。依据题干材料“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可以说明意大利人需要追求的现实世界中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并不是要复兴古希腊的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只是一个工具,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可以看出意大利人要借助古希腊文化去追求现实幸福的生活,故B项正确; 依据题干材料“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枷锁已经解开,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可以看出意大利保留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故D项错误。 (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思路点拨] 定位知识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读题干 信息:“人类”“我憎恨所有的神” 主旨:古希腊对人的价值的认识 辨析选项 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方法点拨]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文字材料型试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材料有效信息。②注意每段材料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及其他信息)。③明确材料的主题及蕴藏的本质内涵,进行判断分析。④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1.(2017·广东惠州调研)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解析:选B。希腊对文化持宽容的态度,故A项错误;希腊的宗教神话“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希腊对人的重视,故B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使神与人更接近,故C项错误;神人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平等,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济宁模拟)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把古代希腊的一位学者“作为他古代的先驱和战友”。 相关的学者及伏尔泰的依据是( ) A.普罗泰格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B.苏格拉底——尊崇理性并追求思想自由 C.柏拉图——设计出了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D.亚里士多德——对科学进行了理性的分类 解析:选B。人文主义并非伏尔泰主要提倡的,故A项错误;理性、自由符合伏尔泰思想的特点,故B项正确;理想国并非伏尔泰主要提倡的,故C项错误;科学分类并非伏尔泰的专长,故D项错误。 3.(2017·北京海淀模拟)1454 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 ) A.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 B.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 C.倡导进行宗教改革 D.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解析:选D。材料“上帝”“把人……塑造出来”表明作者没有认为人与神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批驳教皇的著作,但是不能表明作者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表明作者在某些问题上与教皇观点不同,但是没有信息表明作者倡导进行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按照材料中“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这个关键信息,可知作者是强调要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尊严,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 4.(2017·湖南株洲质检)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解析:选D。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教会人员不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内容是抨击教会神学的腐朽黑暗,故B项错误;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神学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朽,但从“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故D项正确。 5.(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孟子法制观念,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第二小问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从“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可概括苏格拉底的观念是法制关乎城邦存亡,从“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可概括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和苏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分别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第二小问,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共同作用即可。 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