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时作业 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四川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 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 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是 ( B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 A 项错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 年 9 月在北平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 家性质、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 B 项正确;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完善, 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中央政府组织法》是第一届政协会议通 过的政府具体的权利运行架构,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2.周恩来在某事件前说:“定在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主要考虑 防止敌机长途奔袭。”聂荣臻命令部队:“万一发生空袭,一律不能 动,下刀子也不能动!”该事件应是( B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开国大典 C.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由材料中的“10 月 1 日下午 3 时”可知,这是指的 1949 年 10 月 1 日的开国大典,故 B 项正确;《共同纲领》颁布于 1949 年 9 月,故 A 项错误;1954 年 9 月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故 C、D 两项错误。 3.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新中国某种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协 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发展生产力,同唱一台戏。”这种政治 制度当指( D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特别行政区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材 料恰当地说出了我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 主党派可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4.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 的共同主题是( A )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B.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解析:第一个图片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个图片反映了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个图片反映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三种制度都围绕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故 A 项正确;改 革开放开始于 1978 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制 度的确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 误;维护祖国统一涉及台湾问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5.“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 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 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A )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 求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因此这一政党制度 的形成符合传统文化内涵,A 项符合题意。 6.苏格拉底评价雅典民主时说:“‘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 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甚至)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 佣一个航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下列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 举措中克服了这一弊端的是( B ) A.三三制原则的实践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拨乱反正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解析:苏格拉底的评价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三三制原 则的实践是直接民主制的体现,故 A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通过逐级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选举国家的领导人,实际上是一种代议 制,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弊端的克服,故 B 项正确;拨乱反正,纠 正文革错误,与选举制度无关,故 C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直 接选举产生的是地方领导人,与国家领导人无关,故 D 项错误。 7.毛泽东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 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 战线组织。”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B ) A.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协职能发生变化,由代行人大职能转变为 统一战线组织。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时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与 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政协代行人 大职能结束,故 B 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 时,政协代行人大职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文化大革 命中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已结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8.《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 的正确道路》。文章指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 任务。”这体现了( D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民族平等原则 C.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政策 D.共同繁荣原则 解析:题干强调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强调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 经济,以实现共同繁荣,故 D 项正确;A、B 两项侧重政治权利,与 题意不符,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优先发展少数民族的政 策,故 C 项错误。 9.“1954 年宪法以 1949 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 同纲领》的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 1954 年宪法( A ) A.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明确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解析: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保障 公民的各项权利这三条内容,不论在《共同纲领》还是在 1954 年宪 法中都有规定,所以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排除 B、C、D;在《共同 纲领》中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在 1954 年宪法 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 A。 10.下图是 2018 年为纪念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 立六十周年发行的邮票。图片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影响是 ( A ) ①民族团结 ②民族平等 ③共同繁荣 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邮票中各民族人民载 歌载舞、欢呼雀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 影响主要体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没有体现民主监督 的内容。故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11.“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发 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材料 中的“制度”( D ) 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解析:材料中“民族多样性”说明该“制度”指的是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该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D 正确;当时国家在政治上是 统一的,A 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借鉴了历史的经验,但不是对 历史的延续,而是一种创新,B 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材料说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错误。 12.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 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 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 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 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 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 度和历史状态”“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 可得知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 A 项正确;政治协商制 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 B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故 C 项错误;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4 分,第 14 题 28 分, 共 52 分) 1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 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 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 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 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 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据材料一,封建最高统治者对其用品作出特殊规定的基本用 意何在?(6 分)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三大 政治制度。(8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4 分) 答案:(1)神化皇权,维护皇权的独尊。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 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 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 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 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 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10 分) (2)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概括 1954 年宪法的特点。(10 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8 分) 答案:(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特点: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3)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 解析:第(1)问,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两者的异同即可;第(2) 问,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可判断出法律依据是《共同纲领》,1954 年宪法的特点需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 二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新中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