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水平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水平测试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 农业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 答案 B 解析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体现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B 项 正确。男耕女织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材料中未体现,A 项错误;铁犁 牛耕是耕作方式,不是古代农业的特点,故 C 项错误;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 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是古代农业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2.下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 A.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B.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 C.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D.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 答案 B 解析 西汉时期农耕区主要是古代山东、古代山西地区,即阴影部分,东北 地区只是牛耕推广地区,非普遍使用,故 A 项错误;巴蜀地区在西汉是重要的 农业区,且符合图示,故 B 项正确;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出现,故 C 项错误;主 要农业区取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只是其中一项 条件,故 D 项错误。 3.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 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 )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 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的“唯一”说法太过绝对,故 A 项错误;经济重心转移到江 南地区是在南宋,故 B 项错误;材料“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说明江南地区在 此时已经成为主要的产粮区,故 C 项正确;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故 D 项 错误。 4.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 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土地规模在 20-130 亩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占比为 74.1%),说 明多数人都能依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自耕农数量占大多数,C 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 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D 项错误。 5.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 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 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 讲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反映“有田者无力可 耕”,故 B 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江南乡村社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 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 C 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地 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 D 项错误。 6.殷墟郭家庄发掘的 160 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 40 件,方形器数量较多, 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 28 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 件青铜 兵器和 900 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答案 B 解析 从数字来看,“28 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 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具,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 出土的青铜文物数量较多,品种多样,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武器有“220 件青铜 兵器和 900 多枚铜镞”未体现“多样”,未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 40 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 产工具、兵器等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 7.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 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臣僚袄子 锦”最可能产自(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这些纺织品是供皇帝赏赐专用,不入市场、不计成本,是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 A 项正确。 8.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 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答案 A 解析 一只汉代漆杯,“六位不同工种工匠”说明生产专业细化,“七位监 督人员”反映了官府的掌控,故 A 项正确。 9.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 言:“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据此可知,宋代 ( )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 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表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故选 B 项。A 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仅涉及婚俗观念,排除;C 项不符合史 实,排除;D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0.清初,多地奏请开矿,雍正帝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 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规定由 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上述规定( ) A.反映出政府严格禁止开矿 B.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主要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点 D.明显缓和了阶级矛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雍正帝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 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可知,雍正的政策在当时明显不利于工商业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对于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只 是严加控制,并非禁止,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 C 项;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缓和阶级矛盾的结论,排除 D 项。 11.1999 年在印尼海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 7 万件中国瓷器, 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等,其中有近 6 万件是唐代长沙窑的瓷器, 内有 3 件完好的青花瓷盘尤为引人注目。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 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 ) ①说明唐代青花瓷技术已经成熟 ②印证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③说明唐代官营瓷窑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 ④为研究我国古代瓷器生产提供 了第一手材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青花瓷技术成熟是在元代,故①错误;从“在印尼海 域‘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 7 万件中国瓷器”可知唐代时通过“海上丝 绸之路”开展对外贸易,且规模很大,故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主 要为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服务,并非主要为海外市场而生产,故③错误;历史 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是指当时的实物,出土的瓷器是研究古代瓷器的原始史料,故 ④正确。故选 C 项。 12.《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 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檐入门……十字街南去, 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 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 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 ) A.市场分布类化 B.彩瓷交易频繁 C.商帮经营兴盛 D.长途贩运繁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 ……生鱼有数千檐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 只下贩鹰鹘客”反映了专业化市场经营,故 A 项正确。 1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朝苏轼又说:“(居 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 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由此可见草市( ) 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 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 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答案 C 解析 东晋时期就有草市,并设草市尉进行管理,故 A 项错误;材料仅反 映了草市打破空间限制,未体现打破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草市便于商品交 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故 D 项错误。 1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则是农 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 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答案 A 解析 A 项与材料中“商业化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 流动”相符,故 A 项正确。聚居是结果,与材料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 速度加快”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故 C 项错 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理念,故 D 项错误。 15.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 ②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南 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代广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故④错误,A 项正确。 16.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 1136 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 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阿拉 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 30 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 98 万,都各补 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 B.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 D.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南宋政府对发展对外贸易的官员和商人给予当官的鼓励,可 知政策调整会使那些主管贸易的官员们积极地鼓励外贸,有利于提高政府财政收 入,故 D 项正确。 17.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的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 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 B 解析 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 A 项错误;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 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的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 的‘客户’”的现象,故 B 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 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 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 D 项错误。 18.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 “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 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重农抑商 B.商人勤俭持家 C.徽州山多地少 D.南方经济衰弱 答案 A 解析 徽商家庭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期望改变家庭社会地位,源于重农抑商政 策造成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秩序,故 A 项正确。供养子弟读书参加科举 考试是一件颇费财力的事,故 B 项错误;徽州山多地少是徽州人从商的重要原 因,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故 D 项错误。 19.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 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 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 防范。该规定说明( )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中“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的信息可知,外商在华贸易受限 制,故 A 项错误;对国内商船“违禁者严命治罪”,对外国夹板船虽然仍许前 来贸易,但要求“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可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 B 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不许中国商船前往南洋,而不是禁止南洋对华贸易, 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 20.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座战国 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 究( )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 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可 以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故①正确;材料中“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 陶仓等随葬品”可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手工业、商业情况,故 ②③正确;通往通州的大运河是元代修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故选 A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 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 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 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 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 的内在联系。(2 分)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 分)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6 分) 答案 (1)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 分) (2)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 要条件,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4 分) (3)有利因素: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2 分)不 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小农是 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4 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二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然后运用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第(2)问,可从材料二、三中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第(3)问,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因素。 22.(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不仅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重农思想,而且在农业生产方 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中也包括农业生产工具。 汉代专门设立主管农业生产的官职,“搜粟都尉”赵过组织大批的能工巧匠对农 具创制、研发、改进和推广,使犁耕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大力推行牛耕 技术;唐代创制了曲辕犁;等等。这些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犁耕 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 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 平遥票号日升昌名扬九州,享誉全球……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 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使全国性的货币流通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 了清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王夷典《日升昌票号》 材料三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丝织业 中表现最为典型、最为突出。但在具体研究中,彭泽益等学者认为,“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是行会手工业老板和帮工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把这说成资本主 义的劳资关系,乃是对史实的误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日升昌票号”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其创立的背景。(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彭泽益观点的看法。(6 分) 答案 (1)原因: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的需要;政府重农政策的推动;手工业 生产技术进步的促进;小农分散生产的需要。(4 分,任答两点即可) (2)地位: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1 分) 背景: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 交易的不便。(3 分) (3)看法一:不赞成。机户是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是早期资本 家,机工是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是早期雇佣工人,他们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为 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看法二:赞成。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行会手工业主与帮工的关系而不是真正的 雇佣关系,仍是封建剥削关系,是封建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 (如果回答不赞成,并充分说明理由,最高得 6 分,如果回答赞成,最高只 能得 4 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重农思想,而且在农业生 产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可得出政府重农政策 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对农具创制、研发、改进和推广,使犁耕技术得到了广泛 普及与应用,大力推行牛耕技术”可得出精耕细作的需要、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促 进。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 ‘乡下鼻祖’”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3)问,首先 分析得出彭泽益的观点,彭泽益认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行会手工业老板 和帮工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仍是封建剥削关系,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对其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理由阐述充分即可。 2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 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 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 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 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试分析出现这两种思想的不同社 会背景。如何评价这两种思想?(8 分)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反映 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何危害?(6 分) 答案 (1)经济思想:材料一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二主张工商皆本,反对抑 商。(2 分) 社会背景:商鞅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期,处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而农业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可以保 证国家财政收入和统治稳定;黄宗羲生活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再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 分) 评价:商鞅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封建社会 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黄宗羲的思 想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需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有重要意义。(2 分) (2)说明:封建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 分) 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 分) 危害: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 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戮力本业……事末利……”和材 料二“工……商……皆本”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对比。第三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评价。第(2)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分析可知。第 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海禁”与“闭关锁国”。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