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 A. 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 B. 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C. 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D. 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承袭的是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而不是宗法制度,因此A项错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说明阻碍封建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政治统治腐败无能在材料中未体现,所以C项错误;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与传统科技的关系,材料未体现,因此D项错误。 2.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宰相实行的“协商一致”,体现出集体议政的特点,这样做可以加强宰相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正确;A中提高效率难以说明;B中皇权至高无上;C中内斗显然不可避免。 3.“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A. 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 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 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不但组织严密,政令的执行也比较隐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参与决策的信息,故B错误;C和D项均于出来主旨不符。 4.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叙述,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小国寡民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 直接民主使素养不高的人参与政治 D. 民主范围的有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题干的主要观点是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灭亡的真正原因,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可以证明题干观点。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有利于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 A. 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 B. 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 C. 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 D. 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罗马法的实质。材料并未说明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故A项错误;据材料“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可知,罗马法本质上是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故D项错误。 6.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 减少诉讼案件 B. 维护贵族利益 C. 注重法律程序 D. 强调证据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减少诉讼案件,而是强调注重法律程序,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维护贵族利益,而是强调注重法律程序,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排除D。 7.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表现在 A.由选民直接选出 B.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 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 D. 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法国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美国总统是选民间接选举,故B项正确。法国总统是由议会选出,并非选民直接选出,美国也不是选民直接选出,A错误;据所学可知,法国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D说法错误。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 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 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 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 参众两院拥有同等的权力 【答案】A 【解析】材料“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反映了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制衡的原则,故A正确;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有监督权,这并不能说明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故B错误;材料“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说明总统无权单独制定法律,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故D错误。故选A。 9.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在哪里?一位学者比较研究近代英法两国时发现:“英国正在走向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而法国则不断加强贵族统治,‘封建主义’以及浪费一简言之,而法国却是专制主义和独裁主义的国家“.这位学者进而得出的结论是 A. 自由主义是英国崛起的前提 B. 国会统治和进步是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C. 宪法为英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D. 制度变革是当时英国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的崛起,要求学生结合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分析。A中的自由主义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意思,还有国会统治和进步;B中的国会统治和进步,也不能完全概括英国崛起的因素;材料没有提到宪法,故排除C;英国近代之所以出现自由主义,国会统治和进步,是因为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和材料中法国的封建制度正好相对,这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前提,故选D。 10.“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 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这段歌词中的“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可知是八路军抗日战争,所以C项符合史实;A、B、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11.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 B. 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 C. 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 D. 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 【答案】C 【解析】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参加和领导的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两次战役共歼敌一百多万,并没有参加三大战役的全部,故排除A而选C;林彪参加革命以来,并不全是对蒋介石作战,而题干说的是对蒋介石的战争,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12.下图《同去,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五四运动遭镇压 B.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国民大革命失败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获得信息,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同去砍人,指的是砍杀共产党员,这一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国民大革命失败。故D正确。 13.工兵代表苏维埃是革命的专政,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同一个类型的政权,其基本标志是权力的来源不是议会预先讨论和通过的法律,而是来自下面地方上人民群众的直接创举,就是直接“夺权”。这说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巴黎公社政权 A. 都实行直接民主 B. 都实行议会制度 C. 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D. 都属于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C 【解析】材料“权力的来源不是议会预先讨论和通过的法律,而是来自下面地方上人民群众的直接创举”表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巴黎公社政权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巴黎公社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选举方式,A错误;材料说明二者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不是议会制度,B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政权,D错误。 14.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C.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 D.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表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故B正确;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C和D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不能涵盖整个信息,排除。 15.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 主张立即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符合“四月提纲”中的设想 C. 希望能与临时政府分享政治权力 D. 实践《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试图通过立宪会议选举掌握政权,这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符合“四月提纲”中的设想,故B项正确;武装起义与材料的“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是“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说明并不是和临时政府分享权力,故C项错误;《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以后颁布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 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 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 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 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答案】B 【解析】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新中国1971年重返联合国,A项说法不符历史事实,排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项正确;C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1979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7.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图中涉及的是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其原因是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②是建交高潮的结果③是指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18.在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公报中写道:“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这份公报表明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美两国意识形态趋同 C. 中美结为战略伙伴关系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答案为A。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意识形态领域有根本区别,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排除D。故选A。 19.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它是“一条腿的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这意味着日本 A. 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B. 继续接受世界由美国领导的主张 C. 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 D. 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它是“一条腿的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CD本身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0.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 冷战政策 B. 马歇尔计划 C. 杜鲁门主义 D. 欧洲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一体化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所以答案选D 21.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于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22.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下图,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地图中的区域变化可知,这一组织是欧洲共同体,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现,其演进也等于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A;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是欧共体出现的背景,欧共体到欧盟的演进体现的是欧洲从经济合作为主到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应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23.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答案】A 【解析】由材料“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可知世界格局逐步呈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说法正确;和平与动荡并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国际新秩序尚在形成之中,排除C;D选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 24.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 C.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 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理论本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只是就他所生活的时代作出预言,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具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B、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暂时还处于较弱的少数地位。 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列宁选集》第三卷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怎样的革命主张?试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列宁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革命主张: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主要原因:二月革命后,俄国相对自由,具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人民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2)变化:由主张和平夺取政权到通过革命斗争武装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主要原因:临时政府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残酷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许多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可从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方面概括革命主张。第二小问,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一“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可概括为二月革命后,俄国相对自由,具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根据材料一“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可概括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人民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2)第一小问,结合第(1)问的革命主张和根据材料二“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可从由主张和平夺取政权到通过革命斗争武装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方面概括变化。第二小问,主要原因应依据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变化和威信提高等进行思考。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答案】(1)影响: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1)依据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概括得出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导致各诸侯国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依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知秦朝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破除了分封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这一迷信。 (3)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即可。 (2)要注意紧扣材料中由“偶像”到“比寻常人还要可怜”的变化,结合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将皇帝拉下神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历史功绩来回答。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