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 1 -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范围:人民版必修三。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艺术评论家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 “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资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山水画蕴 含了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 66 年)夏五月的诏令中说:“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 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 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反映了 A.儒家的道德精神注人法律 B.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高度 D.汉代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3.两宋大量农田的开垦,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数学知识来丈量土地、称量粮食、建设 水利;商业贸易的频繁、交易量的增剧与纸币与金银的兑换,都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与数学 知识。这说明 A.实用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B.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中国古代缺乏科学理论研究 D.经济发展影响着科技的进步 4.关羽,字云长,为三国时期人物。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 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从明代开始,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 - 2 - 关公在明清时期备受推崇,主要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C.理学思想广泛传播 D.关公故事感动世人 5.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在个人怀才不遇与社会腐朽堕落交织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 良的方案,如“按宗授田”、改革君臣关系、倡导经世致用、改革边防制度等改良主张。这说 明 A.政府统治危机引起了关注 B.西方的侵略引起士人警觉 C.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学习西方的思想开始出现 6.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 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 1918 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 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一战暴露西方文明弊端引发反思 B.维新变法需借助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7.“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 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以上内容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1977 年 7 月 21 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再次阐述了准确地、完整地理解 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对全党工作的重要性。这一讲话旨在 A.正确评价“大跃进”运动的功过 B.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打破个人崇拜以促进思想解放 D.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9.至 1977 年 12 月,全国总共有 570 万人参加了考试,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最高纪录,也是世 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这反映了 A.恢复高考政策产生巨大反响 B.“科教兴国”战略深入人心 C.“教育革命”深受到民众欢迎 D.“文化断层”问题彻底解决. 10.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 碑。“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20 世纪 A.六十年代 B.七十年代 C.八十年代 D.九十年代 11.但丁认为教宗和国王的权力性质不同,所以权力不能归一人来掌握,即主张政权与教权分 - 3 - 离;他通过批判“日月论”“两剑论”和“君土坦丁捐赠论”等观点,指出“尘世的君主统治 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宗”。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12.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得到灵魂 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 人对上帝的信仰。这一主张 A.否定了“因信称义” 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C.肯定了科学理性 D.加剧教士与俗人的隔阂 13.在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的东西仍然是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而启蒙 思想家们对于宗教的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这一变化从 本质上说明 A.宗教信仰已经为世人所抛弃 B.教权阻碍了世俗王权壮大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 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14.这时,自然科学不但已经赶上了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而且 还走到了生产的前面,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进而促使整个工业技术体系发生崭新的变化, 发挥其促进社会经济的超前作用。“这时” A.美国发明了蒸汽动力汽船 B.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时代 D.网络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15.在文学史上,这种风格的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 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 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以下文学作品符合这一文艺风格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欧也妮·葛朗台》 C.《双城记》 D.《百年孤独》 16.某画派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光学理 论,他们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 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该画派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道题,17 题 14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2 分,20 题 12 分,共 52 分。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4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人类自诞生以来,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人这个位置的时期,大约就是在德国 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个“轴心时代”,他指出:“在公元前 800 年到公元前 200 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 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 ——摘编自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时代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起点》 材料二 晚明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惩于明季鼎迁之痛,读书人平时袖手谈心性 之无用,所以开始反思,开始研究所谓的“实学”——比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可 谓明代地理志书的压卷之作。不过再怎么说,他们的这些思想是来源于对明朝灭亡的反思, 所以他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局限于儒家“大同之世”的框架里面——比如黄宗羲提 出设立“学校”,以儒家钳制君权。……再激烈的思想火花,没有社会作为基础,也没法燃烧 出启蒙运动那样的烈火。 ——摘编自知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轴心时代”“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人这个位置” 的东西方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的这些思想是来源于对明朝灭亡的反思”,并分析 “没法燃烧出启蒙运动那样的烈火”的根本原因。(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1840 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面对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的思想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以龚自珍、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 阶级改革派的有识之士,便率先提出了经世致用思想。19 世纪 60-90 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 岌岌可危的命运,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们产生了应变的思想,洋务思潮应 运而生。甲午战后,为了救亡图存、抵御外辱,维新志士们奔走呼号、宣传变法图强,使维 新思潮在中华大地迅速传播开来。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取代改良思想成为时代思潮 的主流,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剧变促使激进的知识分子深刻地认识到救亡的根本出路在于 扫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愚昧,这样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启蒙运动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 思潮,将中国思想界的注意力引向了更深的层次。从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历史变迁中,可以 清晰地看出,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思潮,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都是近 百年中国社会矛盾深化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产物。由于社会进程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产生于这块社会土壤中的文化思潮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 5 -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提到的社会文化思潮加以评价。(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世界科技的历史》是 2007 年出版的图书。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人类历史从古 至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概括了石器时代、蒙昧时代、古代中后期、近代、现代等各个时 期最著名的科技人物、事件、发明等,并配合有 300 余幅彩图,直观地反映了历史原貌。 《世界科技的历史》目录 第一章 人类科技文明的起源 第二章 科学在“黑暗世纪”的觉醒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四章 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 第五章 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 科学的技术化、社会化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科技 第八章 高新技术时代 依据以上章节,提出自己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 分)(要求:观点明确,持 论有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两宋市民阶层崛起,以中晚唐以来都市城市的发展为基础。在熙熙攘攘、风波丛生 的快节奏城市生活中,市民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迷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 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因此,市民文化从诞生起,便显示出一种野俗的活 力与广阔的普及性。而因文人介入,宋词、宋画趋于雅化,苏轼提出“文人画”这一观念, 文人画家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借着灵活、自由的表现手法,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 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 6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呈现“俗”“雅”两种趋向的原因。(6 分)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幅画,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鉴赏。(6 分) - 7 - - 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