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作业
专题十四 古今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 考点训练3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8·河南郑州一中期中)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 A.早期的纸原料与丝有关 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答案 A 解析 “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说明纸在制作过程中有丝的成分,故A项正确。中国最早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纸张的价格和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的是纸张制作,没有提及使用情况,故D项错误。 2.(2019·湖南永州月考)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答案 C 解析 依据“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可知, 材料反映了古人对火药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只能反映出对火药材料“硫磺和焰硝”的应用,故A项错误;东晋葛洪发明火药,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沭阳期中)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最佳阐释是(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A项仅仅是造纸术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仅仅是火药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仅仅是指南针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1858年英国人合信在其《医学五种》中说:“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B.诊断和治疗带有中国特色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 D.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 答案 B 解析 “阴阳五行”“脏腑”“脉理”等体现古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中医治疗时“妄事神巫”,且没有介绍理论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治疗方法,不能说明医生地位低下,C项错误;中医的治疗效果和作用很明显,D项错误。 5.(2019·河南联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 动土前,对工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 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 B.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 D.人们已掌握广泛数学知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广泛的数学知识,D项正确。此时是春秋的诸侯争霸时期,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B项错误;“人民受到残酷剥削”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6.(2018·河北石家庄联考)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答案 C 解析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主要说明天文对应时令变化,“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说明对于宇宙讨论很少,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迷信色彩”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天文学,没有算学,故D项错误。 7.(2018·江西高安中学期中)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隶书容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可以使下层人逐渐地书写和掌握,秦始皇采用隶书,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B项。A、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本题的立意,故排除。 8.(2018·江苏沭阳期中)下图是北宋某书法家的作品《寒食帖》。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寒食帖》的书体属于(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 C 解析 行书的特点既有楷书的工整清新,又有草书的飞洒活泼,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字体,故选C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9.(2018·江苏徐州一中期中)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 ) 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 D.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 答案 C 解析 山水画最大的特点是借助自然表达作者的心境以感染观者,故C项正确。 A项是文人画的特点;B项属于花鸟画特点;D项不属于山水画追求的特点。 10.(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菩提老祖”的形象是道教中人,“忠心不二”是儒家思想,“西行取经”取的是佛经,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故答案选C项。题干没有体现“个性解放”和“世俗化”,排除A、B两项;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1.(2018·陕西咸阳期末)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刷”。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元杂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加,故D项正确。A项与元杂剧发展关系不大,排除;元杂剧发展与官员文化素质提高无关,排除B项;元杂剧产生于我国北方,与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无关,排除C项。 12.(2018·浙江台州质量评估)京剧都是中国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列关于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 A.京剧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B.《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C.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的戏曲艺术 D.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 答案 A 解析 京剧除了其本身的知识(如戏文、音乐、唱腔、流派、行当、服饰、化妆、脸谱、表演艺术等等)以外,还包括了历史知识、语言文学知识(如京剧的剧本和唱念中包含了古汉语、古诗词、古典文学、成语、典故等等,包罗万象)等,并把惩恶扬善的观念融入戏文,故A项正确。《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故排除B项;京剧是以徽剧、汉戏为基础,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正式形成,故排除C、D两项。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9·云南昆明摸底)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答案 B 解析 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A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4.(2019·浙江桐乡测试)王祯在《农书》附撰的文章中介绍道:“用轻木造为大轮……。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圆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版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该文介绍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王祯《农书》中关于活字印书法,人可以坐在转盘中间转动轮架,便可找到所需的字,既减轻了排字者的劳动,又提高了排字效率,故D项正确。A项是灌溉工具筒车,排除;B项是脚踏三锭纺车,应用于棉纺织业,排除;C项是自行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5.(2018·山东潍坊一模)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受到时代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时代精神、“义理”倾向,故选C项。材料体现出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并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与理学的地位无关,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士大夫阶层而不是市民阶层,D项错误。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列举的《墨子》中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17.(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8.(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解析 唐太宗认为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促使社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故应选C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D项并非材料主旨。 19.(2018·江苏高考)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 A 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2016·天津高考)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直接商业往来并不多,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故B项符合题意。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天地之产,聪明材勇,物力丰犀,势足资中区而给其卫。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谓也。” “是故因亦一道也,革亦一道也。其通也,时也;万古不易者,时之贞也。其塞也,时也;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 ——摘编自王夫之《宋论》《黄书宰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孤秦、陋宋”的主要表现并概括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 (1)宋词、文人画、理学的形成,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等。 (2)孤秦、陋宋的主要表现: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政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哲学:天地之化日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问题限制“文化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宋词、绘画、理学、科技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孤秦、陋宋的表现为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根据材料“古今殊异者,时之顺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8·海口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版而不及付印,北宋亡。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版,后在金、元刊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 答案 (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 (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3)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为当时人们就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共五句话,概括这五句话的含义即为特点所在。第(2)问,从国家的重视、科技的发展、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主要从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有助于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人们就医水平的改善和为中国的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等角度分析说明。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5·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答案 (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解析 第(1)问,据材料第一句可得出明代小说受唐宋文学发展的影响;据材料第二句,可知当时的小说创作贴近生活,人民容易接受。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小说的创作者和读者两方面分析,一边是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另一边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市民的需要。第(2)问,材料中“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说明小说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材料中“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可知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据材料中“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得出小说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