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 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孙中山说:“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 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 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平均地权解决国计民生 D.依法治国,实行民主政治 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 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 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4.孙中山在 1906 年 12 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 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 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是 在解释(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5.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 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6.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 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 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孙中山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完全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 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8.孙中山在 1913 年 9 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 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 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9.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 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0.有学者认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思想并非孙中山所首创,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中 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列各项能为此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①奖励耕织 ②盐铁官营 ③方田均税 ④闭关锁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 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 家不可也。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从 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 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 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12.“平均地权意图在地价上涨时国家按较低的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 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实行土地国有。”孙中山的这种设想( ) A.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最佳途径 B.难以得到农民阶级的理解 C.是避免社会革命的最佳选择 D.能使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 13.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在民国初年提出的主张的是: A.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B.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C.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将全世界受压迫的民 族都来解放” D.我辈须极力振兴实业,讲求民生主义,使我五大族人民,共濬富源 1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 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15.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 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提出三大政策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提出三大主义 D.发表《北上宣言》,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16.1943 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 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 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 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 A. 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 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 以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 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1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18.《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 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 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19.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 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20. 20 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 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 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民主共和 B.联俄联共 C.三权分立 D.联省自治 二、非选择题 21.“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共“十八大”给出的郑重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1924 年 8 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讲到民生主义 定义,有三处值得注意。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孙中山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 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 众的生命便是。”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 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 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 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摘编自《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1978 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 他们心酸。凤阳县前五生产队,十户人家有四户没有大门,三户没有桌子,68 人中有 40 多 人没有棉裤。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史成德,七个孩子,十口人,只有三只缺口碗。 沈祖润看到的不是个别现象。1978 年前后,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几位记者,对中国西 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1979 年全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山西吕梁地区,为 70 元;陇 东庆阳第二,为 64.86 元;延安地区第三,为 57.20 元;榆林地区第四,为 52 元;甘肃平凉地区 第五,为 47.60 元;固原和定西最低,同为 36.80 元 ————(陈大斌:《饥饿引发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年) 材料三 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意味着中国人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是中国人民 的共同发展。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实现富裕,不能只 是少数人有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 而是共同发展。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在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 裕。因此,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 容。 ——摘编自《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内涵。新时期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C C B D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C A B D B C D 21.1)认识: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做法:(1)三 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解决民生问题 (2)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节制 资本”、“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2)现象:改革开放前,许多农村 地区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原因(1)因“左”倾错误,中国长期以政治斗争为主,忽视民生建 设。 (2)50 年代中期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3)内涵:(1)全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 (2)全民共同致富 措施:经 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 法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