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第5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练习
(浙江选考)2018 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 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及民主革命 第 5 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练习 1.(2015·浙江学考)歌曲《始业式》唱道:“学堂今朝开校,清晨起床早。同学依然济济, 殷勤相问好。国旗五色飘飘,旭日正相照。从兹进步愈速,知识日增高。”以上歌词描 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解析 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为国旗,材料“国旗五色”可判断是 D 项。 答案 D 2.(2016·宁波九校高二联考改编)右图近代刊物是( ) A.康梁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刊物 B.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C.陈独秀创立的政治报刊 D.中共“一大”时期创立的机关刊物 解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 阐述了三民主义。《民报》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答案 B 3.(2016 年 3 月宁波选考模拟)下列选项对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形势图 B.北伐战争形势图 C.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D.抗战相持阶段形势图 解析 图中还有“清国领域”,即可判断该图为辛亥革命时期形势图。故选 A 项。 答案 A 4.(2016·绍兴高二期末)“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 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 文字出自( ) A.光绪帝变法诏书 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C.宣统帝退位诏书 D.陈独秀《敬告青年》 解析 材料“共和”、“南中各省”等可判断是辛亥革命时期,“予……”进一步可判断 材料反映清政府统治终结的史实。故选 C 项。 答案 C 5.(2016 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1897 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说:“余以 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 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这符合孙中山后来提出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解析 根据材料“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共和主义”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民权主义 的雏形。 答案 B 6.(2016·嘉兴高一期末)“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 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 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 A 项错误;实现了人民当家 作主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是完成, 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7.(2016 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20 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 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 )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庶民的胜利》 C.《狂人日记》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解析 这是李大钊的话,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时他写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 D 8.(2016 年 9 月台州质量评估)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 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 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通过了民主革命纲领 C.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解析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召开,它的历史意义是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 新。 答案 C 9.(2016 年 9 月嘉兴教学测试)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 “暗夜南湖亮斗 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 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 “燎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 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B 项正确。 答案 B 10.(2016·杭州高一期末)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 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革命:打到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敌、一致对外 解析 由图文信息“国民革命军”“工农商学兵”等信息可知该标语出现于国民革命时 期。故选 B 项。 答案 B 1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1926 年广州出版的《商报》上载:“不扰民间一 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谓民国以来,仅此次所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为国 保民之革命军。”他们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A.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B.北伐军胜利进军 C.武昌起义爆发 D.太平军北伐 解析 从材料可知,《商报》记载了 1926 年对一支军队的评价。A 项应在 1927 年,C、D 两项均是民国以前的事件,与材料不符。 答案 B 12.(能力提升题)“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 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 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可知是指国共第一 次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 C 项正确;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辛亥革命,而且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故 A 项错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属于国共内战,故 B 项错 误;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主要矛头是日本侵略 者,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3.(2016 年 9 月绍兴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 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 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总统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 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和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设计。简要分析黄宗羲提出 这一设计的经济根源及作用。 (2)从材料二看,当时资产阶级要确立的是怎样的政体?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 于国民全体”及关于统治权力分工的规定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用一句话指出“中华民 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进步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得出要点;第二小问,黄宗羲主张的经济 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作用是对近代反对封建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第(2)问,第一小 问,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是民主共和制;第二小问,材料第二条反映人民主权思想,第四、 十六、十九、四十五条可以看出是分权制衡思想;第三小问的意义是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1)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只讲“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不可)观点:提出皇 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政体:民主共和制(或责任内阁制)。 思想: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只写“三权分立”不可)。 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 题,但在 20 世纪 20 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 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 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 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 国民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答案 (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我党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改组国民 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工农运动掀起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 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