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时17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时17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十七)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0·江苏大联考一)下表为1953年2月我国国家预算报告表中的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的部分内容,对相关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 总支出 ‎68%‎ A.国家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D.提供实施“一五”计划的财政保障 D [材料数据显示,经济建设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故正确选项是D项;时间条件为1953年,即“一五”计划建设的第一年,故A、C两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是“一五”计划建设的基本前提,故B项错误。]‎ ‎2.(2020·昆山中学)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一五”计划是1957年完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材料未体现工业发展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发展到公有,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 ‎3.(2019·南京学情调研)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  )‎ 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 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 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 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 [由题干材料中“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说明南京地区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故选B项;农业改造运动是从1953年开始的,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不具备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排除C项;1956年年底,我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以此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排除D项。]‎ ‎4.(2019·徐州一中检测一)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 C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58.2%,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故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技术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故D项错误。]‎ ‎5.(2019·清江中学阶段检测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A [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说法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 ‎6.(2019·海门一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顺口溜所反映的史实(  )‎ A.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D.反映了民众三大改造的积极性 C [“办工厂,调原料,调车调马带套绳;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畜牧场,调徒弟,交通设厂调机器;……”指的是一平二调,‎ 发生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是通过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农村人们公社化运动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一平二调,没有涉及三大改造,故D项错误。]‎ ‎7.(2019·常州一中期初)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 A.新中国注重宏观经济规划的客观科学性 B.中共注重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C.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左”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A [从材料可知,“一五”计划的制定,经历了非常漫长和严谨的历程,同时也可以看出计划的制定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可知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A项正确;“一五”计划并非注重借鉴苏联建设的模式,而是参考了苏联建设的模式,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左”的倾向,也没有体现出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吸收借鉴并参考了苏联顾问的意见,D项错误。]‎ ‎8.(2019·盐城三模)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D [从“三个主体”的内容上看,可知此时主导我国经济仍然是公有制经济、计划手段和国家市场,即政府掌控经济。但是从“三个补充”的内容上看,‎ 说明此时我国政府认识到私营经济和自由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体现了中国政府注重对经济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故本题选D项;据材料“1956年9月”可知,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故A项错误;B项是1960年开始纠正;C项错在“摆脱了”,表述绝对化。]‎ ‎9.(2019·兴化一中期初)61岁的原古城老居民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发给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C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根据“1956年”“公私合营股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C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排除D项。]‎ ‎10.(2019·镇江一模)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A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正确认识国情,才能正确判断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展开,但“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材料中“1956年”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生产关系始终是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11.(2019·扬州期中调研)下图是一幅反映劳资协商、克服困难的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近代民族企业中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 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家经营企业中 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 B [劳资协商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私营企业资本家和工人协商的事情,这一事件可能是1953-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改造资本家,故A项错误;国营经济不存在劳资协商问题,故C错误;中外合资不是私营企业,故D项错误。]‎ ‎12.(2019·苏州一模)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二五”时期农业税比例上升 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呈总体下降趋势 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结合表格信息分析,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知从1950年到1965年,我国政府对农业征税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故选C项;A项中的“主要来源”,‎ 表格未涉及农业税与其他税种的对比,故排除;“二五”时期农业税上升,并不是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排除B项;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 ‎13.下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53—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 B.1954—1956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 C.1958—1961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 D.1961—1964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D [大跃进运动出现在1958年,与1953—195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是在1956年,不能指导1954—1956年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1958—1961年中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针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下滑,中共确定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1961—1964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D项正确。]‎ ‎14.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C [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共没有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党的‘三面红旗’‎ ‎(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共没有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1961年,对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又没有放弃“三面红旗”说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错误。]‎ ‎15.(2020·百校大联考三)下面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票证,它给我们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中国努力保障人民最低日常消费水平 B.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 C.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D.生产责任制使工业产品出现剩余 A [“备战、备荒、为人民”表明当时物资紧缺,国家努力保障人民的最低消费水平,故选A项;“备战、备荒、为人民”表明当时物资紧缺,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排除B项;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是1970年,排除C项;“备战、备荒、为人民”表明当时物资紧缺,不是工业品出现剩余,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5分)‎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工业化发展的探索,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探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来说,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8分)‎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回答,特别注意“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并结合“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