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3/22/23/26/a0835210777471da19369f45883bd0a7/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3/22/23/26/a0835210777471da19369f45883bd0a7/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3/22/23/26/a0835210777471da19369f45883bd0a7/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 6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等级提升] 1.(2018·黑龙江哈六中期末)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 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的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性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表明文艺复兴 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促进思想解放,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B、D 两项时间与题目不符,排除。 2.(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 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约 1275~1342)更加系统地论证了 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答案 D 解析 中世纪政教合一,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与世俗王权争夺权势。材料 中“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统一与繁荣”“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 张俗权至高无上”,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于建立高于教权的民族国 家的要求,故 D 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倡导人文主义自由思想,并不是对于 民主的追求,故 A 项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故 B 项错误;但丁属于人文主义者,不是世俗统治者,故 C 项错误。 3.(2018·江西上高二中月考)“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 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 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该观 点( )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没有这些奖励者,它 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可知该观点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C 项正确。材料对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分析很片面,排除 A 项;材料涉及文艺复兴 发生的原因而未涉及性质,排除 B 项;D 项是对题意的曲解,排除。 4.(2018·山东师大附中期中)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 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 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 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无关,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并 非是无组织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 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 族精英”可知,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在于局限于社会上层知识分子,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文艺复兴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5.(2018·黑龙江哈六中期中)文艺复兴时期后三杰的作品题材大多来自《圣 经》,说明了( ) A.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B.是对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复兴 C.他们不反对天主教会 D.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愿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 答案 A 解析 当时资本主义不是很发达,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尚不能彻 底与封建神学划清界线,故 A 项正确。B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 项在题干材 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D 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6.(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15 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 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 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 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15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已经传播开来,作为它的核心,人文主义主 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父母给孩子们起 名字,……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蔚然成风”正是这种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也表明了传统的神权统治面临冲击,故 A 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 16 世纪,与题 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当时欧洲的人们虽然反对神学世界观,但这并不表明 他们放弃了宗教信仰,故 C 项错误;启蒙运动兴起于 17 世纪的英国,与材料时间 不符,故 D 项错误。 7.(2018·江西南昌七校期中)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 罪。一天,马丁·路德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最有 可能是( ) A.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 B.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C.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 D.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人无法改变 答案 B 解析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体现的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 义思想,故排除 A 项;“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体现的是对人 自身理性的肯定,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 C 项;“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 人无法改变”是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内容,与马丁·路德无关,故排除 D 项;马丁·路 德否定因行称义,主张因信称义,依靠信仰即可得救,故选 B 项。 8.(2018·江西玉山一中月考)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 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 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肯定了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B.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C.指出了路德宗教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专制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的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路德“因信称义”即信仰得救 的作用、影响。因此 C 项符合题意。只强调“肯定”或者“批判”,都是对材料 的片面解读,故排除 A、B 两项;D 项也只是涉及路德宗教改革的积极意义,没有 涉及到其消极作用——“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因此也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故排除。 9.(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 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 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 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答案 A 解析 材料“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体现了宗教改革是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 片森林”说明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带有偶然性,故选 A 项。 10.(2018·吉林延边二中段考)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 年在位)采取了一 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如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 以上的薪俸,规定每个教区必须修建一座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 读的书籍的目录。这些措施( ) A.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 B.是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 C.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 D.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 俸”“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 宗教改革时期,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 以缓解危机,故 A 项正确。保罗三世采取的措施和马丁·路德反对出售赎罪券等有 一致的地方,材料无法体现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承 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故C项错误;“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 是为了防止天主教徒接触宗教改革的新思想,并非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故 D 项错误。 11.(2018·吉林延边二中期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 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都与商品经济 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有关,故①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属于思想解放运 动,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故②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没有反对宗教信仰,故③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 A 项。 12.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 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分 别是( ) A.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B.理性主义 信仰得救 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 信仰得救 答案 A 解析 “希腊思想之复活”是指文艺复兴,“原始基督教复活”是指宗教改 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否定天主教会的主导性作用, 主张信仰得救。所以“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人文主义和信仰得救。故选 A 项。 13.(2018·山西太原五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世界已经令人激奋的很,没有必要再去考虑来世了。看来人们 产生的疑窦是,那种平静、遁世或独身的生活是否就比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 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更胜一筹呢?要叫人相信教士会比俗人好,或是 生活会导致严峻上帝的最后审判,这是困难的。认为人的意志和智力会把人引入 歧途,这似乎是一种阴郁的教义。认为人是脆弱的生物,需要上帝的感化和拯救, 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说法罢了。强烈吸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 则是认为人具有巨大能力的这一概念。 材料二 路德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诸如祈祷、施舍、 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个灵魂 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皈依。路德认为,善行只是这种内在感化的结果和外表迹象, 而决不是它的根源。教皇抑或宗教会议都无权确定真正的基督教信条,每个人都 可以阅读《圣经》,凭自己的良心自由地作出自己的解释。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人关于“人”的概念的变化,并 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新宗教观及意义。 答案 (1)变化:从人是脆弱的,到人是能力巨大的;从考虑来世到追求现世 幸福;从信仰上帝到崇尚理性,核心是提倡人文主义。 背景: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形成;古希腊古罗马 文化的保留;教会束缚。 (2)宗教观:主张因信称义,反对因行称义;认为善行是信仰的外表迹象;反 对教皇等外在权威。 意义: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 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这个世界已经令人激奋的很,没有必要再 去考虑来世了”“要叫人相信教士会比俗人好,或是生活会导致严峻上帝的最后 审判,这是困难的”“认为人是脆弱的生物,……强烈吸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人的,则是认为人具有巨大能力的这一概念”等内容,进行逐一概括即可。第二 小问,“人”的概念的变化的背景实际上就是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结合相 关内容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 授予每个灵魂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皈依。……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凭自己的 良心自由地作出自己的解释”并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进行作答即可。第 二小问,马丁·路德的新宗教观冲击了当时教会和教皇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 有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14.(2018·甘肃兰州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 19 世纪后期,西方史学界就对文艺复兴展开了颇有深度的学术探 讨。瑞士著名的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通过研究认为,文艺复兴虽然披上了“复 古”的外衣,但并非是要复活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文 化。 然而,以著名美国史学家哈斯金斯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却沿着这样的学 术思路,进而怀疑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与地位。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并非是一场 具有近代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而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这样的 “复兴”,在中世纪的西欧并不止一次,如在此之前就有以城市文化兴起和罗马 法复苏为特征的“12 世纪的文艺复兴”,在 8 世纪末 9 世纪初的加洛林帝国,在 查理曼大帝的扶持下,还出现了以兴办教会学校、宫廷学校、同步推行拉丁语与 法兰克民族语言、校订《圣经》为主要内容的“加洛林文艺复兴”。 评论材料中关于“文艺复兴”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 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一:赞成文艺复兴并非是要复活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 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的观点。这种观点看到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论证:①背景: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 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而当时的意大利人又能接触 到丰富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这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思想 文化资源。②内容:知识分子阐释古典文化的人性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 望,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这 一切正好顺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符合他们的利益。③结果:文艺复兴冲破了基 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 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文化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文艺复兴的实质应当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以人 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观点二:赞成文艺复兴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的观点。这种观点看 到了文艺复兴与古典文化的联系。 论证:①背景:欧洲当时处于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和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尚在形成之中。②内容:知识分子阐 释古典文化的人性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 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这与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一脉相承。③ 结果:虽然冲击了宗教神学,但是没有正面反对封建制度,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 会制度,未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④另外,在此之前就有以 城市文化兴起和罗马法复苏为特征的“12 世纪的文艺复兴”,在 8 世纪末 9 世纪 初的加洛林帝国,出现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结论:综上所述,文艺复兴虽然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但没有创造出新的思 想文化,更多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解析 首先,归纳材料中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并非是要复活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第二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只 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其次,迁移所学知识和史学评论方法进行评论。 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要多角度引用史实,充分论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