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包括 A. 阶级的产生 B. 国家的形成 C. 皇帝的出现 D. 文字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但是皇帝并不是文明诞生的必备条件,C符合题意,排除A、B、D。 2.下列关于古代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亚最早培植了大麦、玉米和豆类单 B. 中国最早种植了水稻和小麦 C. 中南美洲最早种植了甘薯、玉米、花生 D. 东南亚最早种植了水稻、玉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南美洲最早种植了甘薯、玉米和花生,C正确;玉米最早在中南美洲培植,排除A;小麦最早在西亚新月沃地,排除B;玉米最早在中南美洲种植,排除D。 3.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上述涉及的“文明”不包括 A. 埃及文明 B. 中华文明 C. 印度文明 D. 爱琴文明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可知,这一区域包含埃及、印度、华夏文明,不包含爱琴文明, D正确,排除A、B、C。 4.欧洲历史的源头,被誉为“西方历史学之父”的是 A. 希罗多德 B.修昔底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答案】A 【解析】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著有《历史》,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故A符合题意;德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故B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属于哲学家,CD不符合题意。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 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 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甲骨文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古埃及罗塞塔石碑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这三者图片组合在一起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D。甲骨文为商朝文字,而非夏朝,故不能证明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排除A;楔形文字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古埃及文明的是象形文字,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排除C。 6.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 古代印度 B. 古代中国 C. 古巴比伦王国 D. 古代埃及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材料说明的是古代印度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所以这一规定出自古代印度,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一种等级制度,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王国和古代埃及都没有这一规定,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A. 民主制度 B. 文学成就 C. 科学成就 D. 体育艺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城邦体制相适应,民主制度使古希腊的人文思想和自由意识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文学成就、科学成就和体育艺术,对希腊自由观念产生的影响,都不及民主制度的作用大,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8.对两河文明的文化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 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C. 诞生了著名的方舟传说 D. 苏美尔人发明了十进位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六十进位制的发明者,D项符合题意;ABC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9.关于人类最初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仅限于亚非美大陆的若干区域 B. 彼此间联系较为密切 C. 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 D. 最初均以封建国家的形式出现 【答案】C 【解析】人类最初四大文明多属于农耕文明,因此选项C正确;A错在“美洲”,排除;最初文明相对隔绝,排除B;最初文明多是奴隶制国家,排除D。 10.曾统一过两河流域的国家有 ①古代埃及 ②古巴比伦王国 ③亚述帝国 ④罗马帝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古巴比伦王国和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B正确;埃及和罗马并未统一过两河流域,排除A、C、D。 11.下列不属于西亚文明影响的是 A.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西欧 B. 西亚的神话传说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C. 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文字,后来发展出多种字母文字 D. 其雕刻艺术深刻影响了希腊 【答案】D 【解析】希腊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影响,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西亚文明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12.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 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 《马可·波罗行纪》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D. 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答案】C 【解析】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C选项是对《马可·波罗行纪》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正确;A、B、D均属于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排除。 13.斯巴达起义爆发于公元前73年,是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它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这表明 A. 它是世界上最早爆发的起义 B. 它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 它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 它推翻了罗马奴隶制政权 【答案】B 【解析】斯巴达起义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过渡,说明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B正确世界上最早的起义爆发于古埃及,排除A;起义爆发于共和国时期,排除C;起义使得罗马向君主制过渡,并未改变社会性质,排除D。 14.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如果以中国的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在下列区域中,古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恒河流域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离长安最远的是尼罗河流域,A正确;B、C、D不符合题干中“最远”的限定,排除。 15.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关系符合史实的是 ①所处时代相似 ②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端 ③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交流 ④有官方直接交流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所处时代相似,其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两端,两者之间无直接的交流,但是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来往,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 16.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 A. 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 B. 公元5—14世纪 C. 公元15-16世纪 D. 公元17—18世纪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TheMiddleTimes”指的是中世纪,其时间为公元5—14世纪,故选B;A为古典时代,排除;CD属于近代时期,排除。 17.下列有关中世纪西欧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中世纪 A. 源于罗马帝国建立 B. 终于罗马帝国灭亡 C. 王权始终高于教权 D. 封建制度形成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指的是古代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这四个叙述正确的是D项;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开始,AB项错误;从11世纪后期开始,西欧的教权是高于王权的, C项错误。 18.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B. 封建主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等各种权利 C.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资金作为给养 D. 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答案】C 【解析】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的是土地而非资金,C符合题意;A、B、D表述符合西欧封建社会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A. 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 “什一税”的大量征收 C. 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 D. 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天主教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C选项符合题意。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力欧洲大约1/3的土地,这些土地由教堂和大小僧侣掌控,采用封建的剥削方式,所以教会实际上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不是主要原因,故A选项错误;教会向所有信徒征收“什一税”,但这也不是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掌握着《圣经》的解释权,以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但这不是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 20.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这些城市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力的获得。获得“政治权力”常常是通过 A. 领主恩赐 B.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 C. 教皇特许 D. 市民大会选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经济实力较强,获得政治权力的一般途径是通过金钱赎买,即城市向封建主交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让封建主放弃控制权,允许城市独立自治,这是城市使用的普遍方式。除此之外,城市还通过武力斗争来获得政治权力,B正确;城市不属于领主管辖范围,A排除;教皇不能直接特许城市获得政治权力,排除C;西欧城市不能通过市民大会选举获得政治权力,需要得到国王和教会的认可,排除D。 21.下列表述与伊凡四世改革不符的是 A. 改革中颁布了新法典 B. 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 C. 巩固、强化中央集权 D. 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 【答案】B 【解析】B项是改革的背景,符合题意;ACD均是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公元8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蒙古帝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C选项符合题意。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是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A选项排除。拜占庭帝国的存在时间是公元395年-1453年,B选项排除。蒙古帝国是蒙古人建立的,与阿拉伯人无关,D选项排除。 23.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 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 把《圣经》作为经典 D. 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大权 【答案】A 【解析】公元7世纪建立的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和国家政权结合的政教合一国家,A正确;“0”到“9”的数字计数法是印度人发明的,排除B;《圣经》是基督教经典,排除C;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哈里发,排除D。 24.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这是在 A. 15世纪后期 B. 16世纪中期 C. 16世纪后期 D. 15世纪中期 【答案】C 【解析】苏莱曼一世时期是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其时间是16世纪后期,C正确;A、B、D三个时期均不是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排除。 25.下列关于中古时期印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流域 B.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 C. 德里苏丹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D. 德里苏丹重要职位由印度教徒担任 【答案】D 【解析】德里苏丹是伊斯兰教建立的政教合一国家,其重要职位由伊斯兰教徒担任,D符合题意;A、B、C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26.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看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仿效中国,开始了 A. 农奴制改革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建立政教合一 【答案】B 【解析】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政治文化、归国后实行了大化改新,B正确;A是俄国的改革,排除;C是近代日本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大化改新建立的不是政教合一国家,排除D。 27.下列关于中世纪的朝鲜,说法正确的是 A. 7世纪新罗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10世纪新罗人建立了百济王朝 C. 百济王朝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D. 新罗大将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即7世纪,新罗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A正确;660年,百济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攻灭,排除B;百济并未实行科举制,排除C;李成桂是高句丽大将,排除D。 28.古代班图人训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还掌握了下列哪一技术 A. 冶铁 B. 耕耙耱 C. 开凿运河 D. 制瓷 【答案】A 【解析】古代班图人在3世纪掌握了冶铁技术,A正确;耕耙耱技术是魏晋时期中国农业中的技术,排除B;古代班图人主要活动区域是东非,并未掌握开凿运河技术,排除C;古代班图人建立的国家和中国由贸易往来,中国的瓷器通过商贸进入东非国家,可见其并未掌握制瓷技术,排除D。 29.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是 A. 加纳—马里—桑海 B. 加纳—多哥—桑海 C. 多哥—桑海—贝宁 D. 马里—桑海—贝宁 【答案】A 【解析】自公元三世纪起西非赤道以北地区先后出现了加纳王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720年,西苏丹索宁克建立加纳帝国,于1240年被马里帝国吞并。马里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17世纪初灭亡。桑海帝国建立时间约1340年,灭亡于1591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多哥成立时间是1960年,贝宁成立时间是1975年,B、C、D排除。 30.文化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下列关于历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埃及人发明了太阴历 B. 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阳历 C. 希腊人编制了儒略历 D. 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故选D;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排除A;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排除B;罗马人编制了儒略历,排除C。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材料三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图一中的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2)图二和图三分别是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文书和最大的青铜器的代表,它们分别出自于哪个国家?(请用图一中对应的字母回答。) (3)材料二中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战争的认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地理环境:都位于大河流域,纬度位置相同。 (2)图二:D;图三:F。 (3)评价:促进对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认识:古代战争充满暴力和血腥,但客观上促进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 (4)影响:促进东西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贸文化交流。 (5)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由:正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交往等;反面:亚历山大东征伴随着奴役杀戮战乱,客观上促进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但破坏巨大,不是文明交往主流方式。 【解析】(1)地理环境:由图中的地理位置可知,它们都位于大河流域,纬度位置相同。 (2)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是《汉谟拉比法典》,其对应位置为D;图三是后母戊鼎,其对应位置为F。 (3)评价:由材料“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可归纳为促进对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争的破坏作用及客观上加强交流的角度展开分析。 (4)影响:由材料“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可归纳为促进东西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贸文化交流。 (5)结合所学可知,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其理由可从一正一反两方面进行举例说明,正面的如鉴真东渡,反面的如亚历山大的东征。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材料二 在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主张参照隋唐封建制,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张玉祥等《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是如何应对统治危机的?对日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状况:拜占庭帝国从繁荣到灭亡。 原因: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时期的辉煌成就;拜占庭帝国处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上,商贸发达;《查士丁尼法典》有利于维系帝国的统治等造就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但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了帝国危机,又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保守和封闭的心态导致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2)措施: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解决日本问题。 影响: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推动了日本的进步。 (3)启示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先进文明,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前进。 【解析】(1)状况: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1453年……君士丁堡階落”概括。 原因:繁荣的原因可从材料“西罗马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商业”“君士坦丁堡…艺术成就的结品”“查士尼”等提示并结合所学分析;灭亡的原因可根据材料“西征”“陶醉”“不屑于”等概括。 (2)措施:由材料“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归纳为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由材料“主张参照隋唐封建制……进而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可归纳为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解决日本问题。 影响:由材料“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进行归纳即可。 (3)结合所学从继承、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