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范围:必修3。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是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代,美国五大影院为了体现上流社会的高雅品味,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这种习俗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说明 A. 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电影业走向衰落 B. 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 C. 精神的空虚使人们追求享乐型生活 D. 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看电影吃爆米花从原来为了体现上流社会的高雅品味而禁吃,到后来的流行起来并风靡全球,表明了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享受,D正确。A项中的电影业衰落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的“改变观影习惯”错误,应该是美式习惯风靡全球。C项“精神的空虚”和“享乐型生活”,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一切都可以成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和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 A. 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B. 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C. 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 D. 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保存国粹’……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 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胡适主张以科学批判的方法整理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要求,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不是“保存国粹”,故B项错误;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全盘西化”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 3.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全球实况转直播,报道指出,此次开幕式将是史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能够看到实况的观众人数将达23亿。这说明 A. 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 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 D. 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答案】B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看实况属于电视作为传媒的获取资讯的功能,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必须说法绝对;D中不符合材料直播视角。 4.18~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作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A. 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B. 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C.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8-19世纪”“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体现了文学艺术领域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追求,实质上反映的是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的一种反思和担忧,故D项正确。18、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不断提高,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但是煤、石油的过度开采,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类开始思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并非实质原因,故A项错误;对政治现状不满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理想社会应该是指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 5.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文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 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 表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 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 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联系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出要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白话文的使用和“文学革命”的口号,表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故答案为B。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是解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A错误。我国的民族观念兴起是在甲午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C错误。文学革命有利于传播新思想,与维护民族共和无关,D错误。 6. 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A. 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 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C. 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 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力学规律不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故这体现了力学理论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故A排除。 人们改造社会的依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排除。文艺复兴发生早于力学体系,故C排除。 7.“从国民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A. 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 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C. 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 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从国民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属于1922年中共二大,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符合题意。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指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1928年,故B正确,排除。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在1935年遵义会议,故C正确,排除。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体现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故D正确,排除。 8.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人的头脑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千千万万个印象,“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 A. 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B.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C. 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D. 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答案】D 【解析】材料文字“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即意识的流动,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创造出了“意识流”这种心理小说的形式,故D项正确;材料中不是理性思维模式故A错误;B和C属于现实主义写法,不符合题意。 9.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表明 A. 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C.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所以C项表述符合题意,A D两项不符合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B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选C。 10.1956年以后,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品开始增多,诗的主题也不断深化。一些诗人面对现实,大胆探索,对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给予揭示,对一些社会人生问题给予积极的思考。这段描述说明 A. 国家经济建设进入高潮 B. 新旧创作理念存在冲突 C. 社会上出现“左”倾思潮 D. 当时艺术氛围相对自由 【答案】D 【解析】根据“1956年”“诗的主题也不断深化”、“一些诗人面对现实,大胆探索”,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毛泽东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科技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材料反映了当时艺术氛围相对自由的情况,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领域相对自由的情况,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新旧创作理念存在冲突”,排除B;双百方针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科技的正确方针,材料反映的是双百方针下,思想相对自由,文化逐渐繁荣的局面,不是“左”倾思潮,排除C。 11.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属于空间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不是“第一个”里程碑,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错在不是“第一个”里程碑,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2.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D.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经惨痛的失败教训,毛泽东在实践中得到认同,故C正确;A是中共七大,1945年;B是邓小平思想内涵;D中没有明确说明。 13.伏尔泰(1694——1778年)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评价:“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人)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这个事件是 A.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0年 B.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59年 D.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07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力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中,故B项正确;《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与题干伏尔泰所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1907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实质上说明 A. 古代中国医学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 B. 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 C. 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 D. 前者注重根治间接调理,后者针对表象直接救治 【答案】C 【解析】中医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代表,具有重实用的特点,而西方医学则重理论得特点,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古代中国医学与近代西方医学的关系,排除B;由材料“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和“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前者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故选C;中医治根和西医治表只是牵强附会之言,排除D。 15.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答案】D 【解析】宋明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可知,这不是对家庭制度不满,而是对礼教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元代商品经济的状况,故C项错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这体现了人们渴望摆脱理学束缚,故D项正确。 16.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当时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 B. 市民阶层的力量薄弱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 宗教神权统治的顽固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按照“神圣的东西作为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此时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薄弱,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够充分,故C正确;材料现象与思想解放力度不相关,故A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故B错误;D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 17.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 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 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改造 D. 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孔子仁的思想,以及以德治民等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故选A项。 18.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18世纪中期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 B. 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 19世纪末德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国 D. 18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制造业起点高,发展快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图表内容展现的是四国工业的生产历程两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其中在18世纪中期中国是当时最大的制造业国家,A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衰落,排除B项;在19世纪末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过了英国,排除C项;18世纪中期以后发展快的的是英国,不是美国,排除D项。 19.《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唐末渐有印书”、“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等信息可以看出是印刷的书籍逐渐传播到各地,而唐代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刻版技术的外传,故BC项排除。 20.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吸收成为发展趋势,故D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中“趋同”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1.明清时期,铜仁的戏剧发展迅速,1375年修建的四川会馆(三江公园川主宫),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馆内定期的戏剧演出经常座无虚席。观众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到工匠世人等。明清时期铜仁戏剧的这一特征 A. 反映了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 B. 表明戏剧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C.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 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A 【解析】“观众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到工匠世人等”说明该戏剧体现出古代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故A正确;B中社会主流说法错误;C中现实反映不符材料主旨;D中是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不符合材料主旨 22.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是因为撰写的时代与商相隔久远,其内容的真实性常被人怀疑。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由此可见 A. 没有考古辅证的古籍必有争议 B. 考古发现与古籍有互证作用 C. 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D. 《史记》所载都是真实可靠的 【答案】B 【解析】文献属于二手史料,考古挖掘属于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时候二者要相互印证,故B正确;A项说法绝对;材料中论述的是史料使用,故C错误;《史记》属于二手史料,并不都是真实可靠,故D错误。 23. 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这表明《诗经》 A. 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 蕴涵人文主义精神 C. 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 D. 引领诗歌发展方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易。材料“《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反映了《诗经》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即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表达不全面,排除;C答案说法错误,由材料“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可以看出《诗经》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再加上《诗经》本身就是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D答案与题意无关,排除。所以答案选B。 24.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 A. 推动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B. 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C. 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 D. 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概念,可排除A;C项说法绝对化,而且不符合史实,D项的说法夸大了卢梭这一言论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本题选B。 25.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A.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 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 C.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 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答案】A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等因素,14~16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出现了题干中所叙述的现象。故A正确;B属于宗教改革影响;C和D与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不符合。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盂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答案】(1)同:①都批判君主专制(或都主张限制君主权力);②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异:①政治思想上,黄宗羲主张建立开明的君主政体;孟德斯鸠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②法律思想上,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孟德斯鸠的理论延续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 (2)影响:①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②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原因: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层力量弱小。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解析】(1)同:据材料一“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和材料二“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可知,二者都批判君主专制;据材料一“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和材料二“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可知,二者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异:政治思想上,据材料一“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可知,黄宗羲主张建立开明的君主政体;据材料二“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可知,孟德斯鸠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法律思想上,据材料一“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 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据材料二“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可知,孟德斯鸠的理论延续了西方法治精神,主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社会。 (2)影响:据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法制思想并未完全脱离传统人治轨道,其实质是主张推行儒家的德治;因此其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小,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据材料“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思想影响较大,打击了专制世俗统治,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市民阶层力量弱小;孟德斯鸠生活在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等角度回答。 27.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少,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这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在郭文珺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之后,一则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便迅速走红于媒体和网络——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向人们吐露了她的秘密:她要用金牌作为寻人启事,寻找离别9年的爸爸,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热心网友启“人肉搜索”。关实,这一消息并不是郭文珺提出或授权的,媒体的误读使得郭文珺及其长辈、亲友陷入巨大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广大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 有同谈梦想、话未来,融矛盾、叙友谊,但还有些同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王者荣耀》等虚拟世界之中。 (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互联网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成果:蒸汽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 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们交往,密切了世界联系等。 (2)影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有利于人们更快捷地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可知成果有蒸汽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们交往,密切了世界联系等。 (2)依据材料,可知互联网的作用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中国网民规模这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有同谈梦想、话未来,融矛盾、叙友谊”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有利于人们更快捷地交流与学习。消极方面,“人肉搜索”“但还有些同发牢骚、转假帖,极个别同学甚至荒废学业,沉迷于《王者荣耀》等虚拟世界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 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材料二 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种类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 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 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以上材料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请回答: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材料一反映的文艺现象是无视文艺发展规律,掀起“文艺大跃进”。这一现象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运动有关,文艺作品和学术观点遭政治批判,文艺界刮起“浮夸风”,使“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破坏。 材料二反映“文革”对文艺的极度摧残。“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使文艺界遭到批判,文艺队伍被全盘否定,大量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 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事业春回大地。在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新时期的文化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同步,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文化事业发展选择三个不同阶段的材料,要求学生分清阶段,提炼信息,结合所学概括归纳现象,分析原因。材料一、二提供的时间是重要的信息提炼突破口,可以回答第一问的信息源:反映出对文艺发展的不重视甚至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同时组织答案要结合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958年“大跃进”运动;1965年以后“左”倾错误发展、泛滥等信息特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