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课时作业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时作业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 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 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物 质文化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C 2.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 序列安排。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这反映出居住的特征是( ) A.祖灵崇拜 B.等级礼仪 C.信仰习俗 D.安全舒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四合院的认识。题干中房屋的布局、 人员的居住安排、房屋设计的状况都体现着传统社会的“礼”,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 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罐头之品”“番餐之味”等可体现“部 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A 项“完全接受”,B 项“公开 赞成”,C 项“无法交融”均与史实或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综上, 本题正确答案选 D 项。 答案:D 4.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 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 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为“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 三项时间与之不符,B 项正确。 答案:B 5.[2019·邯郸高一检测]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 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 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 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析: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说明剪发齐眉影响到了全国 各地,包括乡村和城市,但是材料仅仅提到成都妇女多剪发齐眉,A 错误;近代中国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政府认 为妇女剪发齐眉有伤风化,不能体现男女平等,B 错误;材料中“实 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妇女新 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选 C。政府的处罚措施没有法律依据,体 现不了民国法治精神,D 错误。 答案:C 6.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学生的言论,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买粮、棉、油得凭票证 B.人们普遍注重节约和奉献 C.一家人在电视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D.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差别不大 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20 世纪 50 年代”这个时间范围,C 项发 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其余三项都是 20 世纪 50 年代的生活方式,故选 C 项。 答案:C 7.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解 读不正确的是( )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看重项目 年代 1948~ 1966 1967~ 1976 1977~ 1986 1987~ 1996 家庭出身、社会 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 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解析:依据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可知,A、B、C 三项的表述均属于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 封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的影响,因此 D 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 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 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 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 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 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 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材料三 曾有一次,人们有力地指出,上海的工部局是在中国最 好的宣教士。这意思是说,上海的外国租界是一个实例,阐明西方文 明的优点。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 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 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 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 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的外国租界对中国社会 生活近代化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1)题,从官员不同品级不同装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服 饰有着严格的限制,其原因要从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等方面分析。第(2) 题,服饰的变化可以从“不循规制”“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服饰的 职业化和追求个性方面归纳;原因从时代背景上去分析。第(3)题,根 据材料三中“他们”所看到的内容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 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 地位。 (2)变化:突破等级观念;个性鲜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平等得 到法律保障。 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 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 (3)表现:建筑;交通;通信;机器及科技运用;生活及卫生文明 习惯等。(答出四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