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8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作业
第28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一、选择题 1.(2019山西晋中模拟)杨志玖在《马可·波罗在中国》中说:“《马可·波罗行纪》对15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 C.《马可·波罗行纪》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 D.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的 答案 D 材料未涉及马可·波罗对东方描述的真实性与否,A项排除;推动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马可·波罗的游记,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马可·波罗行纪》写作的相关信息,C项排除。 2.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 A 17世纪上半叶,世界海上霸主是荷兰,荷兰通过设立据点,基本垄断了东亚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B项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C项发生于19世纪中期,均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并没有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故D项错误。 3.(2019山西晋中模拟)1675年,一位西班牙人说:“整个世界在为西班牙工作,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我们的资本会满足他们的。唯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的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西班牙( ) A.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控制了世界的商品贸易 C.已完成了商业革命进程 D.最终走向衰落的必然性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从材料信息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凭借着殖民扩张,在16世纪实现了自己经济的繁荣和霸权的建立,但“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则表明当时的西班牙并未发展自己的工业,大量资金流往欧洲其他地区,这加速了西班牙的衰落,D项正确。当时西班牙并未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A项错误;B项中的“控制了”夸大了西班牙的影响,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4.(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 B.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 C.着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 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这些方面没有工业方面的基础,导致荷兰在以后的竞争中受制于人,故D项正确。 5.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荷兰与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依托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16—18 世纪荷兰与英国经济的高增长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①④符合题意。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时间上排除②③。故选D项。 6.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 C 在1650年后的一个世纪里,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崛起,先后打败竞争对手荷兰、法国,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英国和亚洲的商业贸易联系加强,亚洲的茶叶大量进入英国,茶叶由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故C正确。 7.(2015课标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 D 茶叶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成普遍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茶叶供应量大大增加,这是英国扩大与东方贸易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商品消费对象的变化与商品的供应量有关,与等级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仅一种消费现象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英国对东方生活方式崇尚,B项错误;上流社会和普通民众对同一种消费品的共同需求,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缩小,C项错误。 8.(2019湖南长沙模拟)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在于方便了西、葡两国作为重金属货币的传输漏斗——为了国内的消费,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后( ) A.西、葡封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东方在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C.西、葡未实现有效的资本积累 D.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出现 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发展情况,并未说明这一时期两国社会经济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明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并不能说明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西、葡两国作为重金属货币的传输漏斗——为了国内的消费,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得出当时西、葡王室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王室消费,并未转化为资本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故D项错误。 9.(2018广东汕头质测)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 的海岸 到地中 海岸 从荷兰 到亚洲 从英国 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年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年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年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年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答案 A 从表中数据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等地,这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说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故D项错误。 10.(2018河北石家庄二检)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 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还没有具有国际竞争力很强的商品;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通过远洋贸易将亚洲商品转运到欧洲赚取高额回报,这表明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故选D项。材料中只涉及欧洲购买中国产品,无法说明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之前的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转国际贸易为欧洲积累财富,而不是贵金属的流入,故C项错误。 11.(2019湖南娄底模拟)“荷兰的贸易量在1698年至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荷兰相对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政治制度较为先进 B.英、法海军力量强大 C.荷兰商业经营方式落后 D.荷兰殖民地较狭小 答案 C 荷兰是商业帝国,但是工业不发达,这也是后来荷兰被英国打败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项。 12.15—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答案 D 题干中“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 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A项表述仅涉及经济全面,故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仅限于政治全面,缺乏全面性,故C项错误。本题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405年到1422年郑和已经完成了六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有众多的发现,并且将所经历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病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听信了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建议,曾一度罢西洋宝船,废止此项活动,甚至连所存的有关档案资料也给予焚毁。直至宣宗六年(1431年)十一月,才得以实现第七次下西洋……到达17个国家和地区,归来时已是宣宗八年七月初七日……宣宗九年,郑和病逝。就在这一年,其副使王景弘又组织了第八次下西洋的活动,但其声势和规模都远远不及前七次了,下西洋活动接近尾声。 ——摘编自李楠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多次航行到美洲,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了印度。因为他的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来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所以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和百分之十的战利品的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西班牙人也开始在美洲大规模殖民,发展贸易、开采矿产……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明政府停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并就下西洋活动的停止谈谈你的看法。(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和郑和航行的共同点。(6分)并分析造成两人航海结果不同的原因。(11分) 答案 (1)原因:下西洋“劳民伤财”。(2分)看法:郑和下西洋确实没有给明政府带来经济利益并且劳民伤财,但是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认识到远洋航行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3分)在停止远航的同时,销毁过去远航的档案材料,更说明了当时的皇帝目光短浅。(3分) (2)共同点:都得到了皇室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2分)都多次远航,并且有一系列重大发现;(2分)都引起了人们的非议。(2分) 原因:郑和下西洋基本上不带有经济目的,在耗费大量钱财以后,在国家财力无法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停止航海活动;(3分)哥伦布的航海经济目的非常明确,需要得到黄金和香料,通过贸易取得商业利益,对利益的追求刺激了航海活动的继续进行;(3分)从根源上讲,两人航海的差异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决定人们耻于讲究利益,而欧洲商品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着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探寻未知的世界,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5分) 14.(2018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答案 略 解析 本题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等知识。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情节入手,如“航海冒险”“贩卖黑奴”“自己阅读《圣经》”等,联系所学知识,概述并评价该事件,要注意史实正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