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试卷类型 A 绝密★启用前 汕头市 2020~2021 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 史 本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 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在传》记载: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召大臣公子宋去却故意不给他吃。 公子宋伸指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了点汤,尝了尝就走了。郑灵公大怒,欲杀公子宋,后来反 而被其弑杀。这反映出,当时 A.天子权威受到挑战 B.礼乐制度已经动摇 C.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D.诸侯之间矛盾尖锐 2. 图: 对比图 1 与图 2 的长城分布情况,可推知秦朝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B.边疆危机日益严峻 C.极力消除分裂因素 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3.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统计,唐代水利工程 253 项,其中北方 103 项;宋代有水利 工程 1048 项,其中北方 78 项。据此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与商业发展不平衡 C.南方耕地开发更充分 D.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4 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 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 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A.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 B.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5.1869 年上海、香港进口洋货值占到全国洋货进口总额的 83.68%,1904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 67.54%。这说明中国 A.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广泛 B.自然经济仍发挥了抵抗作用 C.东南沿海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大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6. 1899 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政策意见书中写道:“观清国之情势,欧洲列强于清国版图 内到处扩张其利益线,终将改变清国地图……不得不断定清国将如彼之犹太人种,国灭而 种存。我国亦当预料未来情势,以作尽量扩充利益线之措置。”基于上述判断,日本 A.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中国行动 B.开始推行独占中国的政策 C.利用朝鲜问题挑起侵华战争 D.加快推行近代化改革运动 7.表 1: 20 世纪 20- 30 年代的思想文化论争 时间 思想文化论争 20 年代初至 20 年代末 孔教之争、东西文化之争、白话与文言之争、新旧文学之争、科学 与玄学之争、工化与农化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 社会主义之争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 中国社会性生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唯物辩证法论战、民主与 独裁之争,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年,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从表 1 可知,20 纪 20-30 年代 A.民生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影响逐渐扩大 C.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 D.反帝反封建成为民众共识 8.20 世纪 30 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华队员人选蠡测》(图 3)的讽刺 漫画,并配以文字说明:“我国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 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 图 3:从 1 至 11: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 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 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 B.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 C.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D.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9. 1971 年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国家数量增加,外援资金由此前年均 1 亿多美元上升为年均 5 亿多美元。1973 年中国援外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 6.9%和 2.06%。 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 B.中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 C.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D.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0. 198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 指出:“在所有制方面,限制集体,打击、取缔个体,城镇集体企业急于向单一的全民所 有制过渡,既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堵塞劳动就业的多种渠道。”此后,为解决城镇 就业问题,我国 A.进一步发挥公有制优势 B.确立了建设市场经济的目标 C.加快壮大国营企业规模 D.鼓励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并存 11.据学者研究,古希腊雅典城邦对其公民既不征收固定的财产税,也不课以固定的人头税, 公共服务的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以捐助的形式来承担。这说明当时雅典 A.民主制度有一定局理性 B.注重维护平民阶层利益 C.贵族阶层权力受到限制 D.财产私有原则受到冲击 12.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其作品以高度的逻辑性,结构 的严密性来反映数理平衡及宇宙和谐,并将宗教与世俗气息渗透其中,其中《谐和音律曲 集》是钢琴律制十二平均律的完美体现。巴赫的音乐反映了,当时欧洲 A.民主革命思潮出现 B.近代科技革命产生 C.理性主义逐渐兴起 D.宗教改革运动扩展 13. 1775 年 2 月,瓦特的合伙人博尔顿写信给英国商务大臣,请求道:“我认为,除非蒙议 会允诺延长排他性特权的期限,便不能更好地发挥他(瓦特)的才能和使用我的金钱了。” 此后,议会批准了这一请求。由此可知,瓦特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A.专利保护和资本的支持 B.英国有广阔的世界市场 C.英国确立议会主权原则 D.自由竞争思想成为主流 14.图: 目录(大意) 第一章 第三等级就是全体国民 第二章 第三等级以往是什么?什么也不是 第三章 第三等级要求什么?要求成为有所作用的 第四章 为了第三等级,大臣们过去曾企图干了什么 图 4 图 4 是一本用于政治动员的宣传册目录,据此推断其诞生的背景是 A.土地贵族联合起来限制王权 B.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建立 C.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激化 D.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15. 1917-1920 年,苏俄的国家粮食采购量迅速增长,1918 年采购量为 3000 万普特,到 1920 年增长到 2.6 亿普特。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俄 A.实行了对粮食的垄断政策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农民的生产热情不断提高 D.小农经济逐步被消灭 16. 1948 年美国“史密斯-蒙特法案”指出,“美国的人民、理想、政治制度,都因为其他国 家恶意的宣传遭受到误解……这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尊严,我们需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 美国,我们不能让别人来曲解我们的故事。也为此,美国 A.实行了欧洲复兴计划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在亚洲扶植亲美政权 D.积极推动意识形态输出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必考题(本部分共有 3 题,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共计 40 分。) 17. (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战争分布表(按明代行政区域划分) 序号 省名 战争总数 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1 京师 712 89 73 116 228 60 146 2 南直 841 50 65 343 149 98 136 3 山东 437 141 67 103 85 18 23 4 山西 478 95 35 109 131 33 75 5 河南 820 203 138 271 150 43 15 6 陕西 1281 46 201 432 365 158 79 7 四川 381 6 38 82 107 52 96 8 湖广 406 29 34 148 79 63 53 9 江西 126 1 8 37 14 15 51 10 浙江 208 1 4 20 35 21 127 11 福建 107 0 4 3 13 11 76 12 广东 95 0 2 5 10 17 61 13 广西 123 0 2 0 13 28 80 14 云南 130 0 11 8 31 2 78 15 贵州 47 0 0 0 1 1 45 总计 6192 661 682 1677 1411 620 1141 注:京师:指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南直:即南直 隶、以今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 ——据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战争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并简析 其原因。(8 分) (2)与前代相比,明代中后期的战争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 分) 18. (14 分 1519 年 9 月麦哲伦船队 驶离西班牙开始环球航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有原籍葡萄牙的鲁伊·法雷罗及麦哲伦两位绅士希望为我国效力。兹责成 此二位在隶属我国国界线、岛屿、大陆范围内的大洋区域中寻找各种香料……朕愿将你们所 发现土地与岛屿的 5%赐予你们。此外,朕将赐予你们上述土地与岛屿行政长官及总督称 号……但土地与岛屿的最高所有权归我国现任及后世君主所有……朕将舰队人员与货物的 裁判权授予你们二人,若航行途中舰队产生任何争端与冲实, 则无论在海上或陆地上,你 们皆可迅速以合法手段进行判断和公平解决。” ——1518 年 3 月,西班牙国查理一世给麦哲伦的授权协议 材料二 “你要确保所有装入货仓的货物都记录在案,且做好标记……你要把朕在上述 土地颁布的指令与授权的履行情况,我国司法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待上述土地原住民的方 式……上述船长与官员是否遵守朕的指令以及舰队的其他事宜完整详细地向朕汇报。” ——1519 年 4 月,查理一世国王给随麦哲伦舰队的官员卡尔塔海纳的指令 请回答: (1)依据以上史料,分析 16 世纪西班牙在航海活动中领先的原因,并尝试援引史料信 息予以说明、(8 分) (2)请简要评析“麦哲伦环球航行永远地改变了世界”这一观点。 (6 分) 19. (12 分)1901 年清政府废八股文,改试策论。所谓策论,指就时务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 说,并提出对策的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 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 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 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 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1904 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会试中的一道策论题 请回答: 请就以上科举策论问题提出你的见解。(要求: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观点明确,持 论有据,对策合理。)(12 分) 三、选考题(本部分共有 4 题,第 20 题 12 分,第 21 题 12 分,第 22 题 12 分。请考生在 这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目号涂黑。) 20 (12 分)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前期留居长安的“胡客”“胡商”达 4000 人之多,其中很多人为唐朝立有战 功,他们地位优越,以至置田地,营第宅,娶妻纳妾。同时,当时寓居广州的“蕃客”更达 20 万人之多。这些外国人开始有许多是与汉人杂居的,但随着人数的增多,逐渐相聚在一 起,从而形成“蕃坊”。对于蕃客聚居的“蕃坊”唐政府专设蕃长或都蕃长领之。唐前期对 华夷杂处、婚嫁为亲、蕃商购置田宅,总体是比较宽松的。据记载,当时广州出现了“近日 中书尽是蕃人”“市肆美利皆归之”的现象。《唐律》中甚至还制定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第一个 涉外条文:“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 即同一国家或种族的人之间自相犯者,依其本国(或本族)的习俗、法律处理,由蕃长裁判 执行;不同国家或种族的人相犯,则以唐朝的法律处理。随着纠纷日渐增多,唐中期后逐渐 加强了对外国侨民的管理,特别是对沿海“蕃商”的管理。 ——整理自邱树森《唐宋“ 蕃坊”与“治外法权”》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前期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代代外国侨民管理政策的特点。(4 分) 21. (12 分) [选修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9 年 5 月 11 日,诺门坎事件爆发。它是日苏之间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 方面挑起诺门坎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为侵华战争需要,目的就是针对苏联方面的援华行为,对 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援华政策。另外,日本方面挑起诺门坎事件,也是为了造成 更大的反苏烟雾,以换取西方国家继续对其侵华行径采取绥靖主义政策。然而日军的损失是 非常惨重的,对日本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都难以忘怀。诺门坎惨败 使日本真正认识到苏军实力,对此后的日苏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不得不放弃对苏 强硬政策,而且在苏德战争中也始终不敢轻易参加对苏作战,错过了“北进”的最赶时礼。 ——据李凡《诺门坎事件爆发原因及对日苏关系的影响》编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苏诺门坎事件爆发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诺门坎惨败的影响。(6 分) 22 (12 分)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相国,一切事务都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曹参专门选那些 呆板木讷的忠厚长者为官吏,对那些说话漂亮,严酷苛刻的人就把他们赶走,曹参日夜喝酒, 官员们来找他谈事,一来人,就把酒递给他们喝。饮酒间隙,官员们又想说话。曹参又让他 们喝酒,直到喝醉以后离开。久而久之,官员们整天饮酒唱歌,曹参的随从实在看不下去, 就把曹参带到官员们喧闹之处,希望曹参制止他们。谁知曹参竟取来酒和这些官员们呼应唱 和起来。曹参见人有小的过错,一般都替别人遮掩,所以经常无事。汉惠帝听说后责怪曹参 不理国事。曹参说:“陛下您和高皇帝(刘邦)相比谁更圣明?”惠帝说:“我怎么敢与先帝相比。” 曹参又说:“陛下看我和萧何哪个更强?”惠帝说:“你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您说的对, 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法令,现在陛下只要无为而治就行了。像我这样 的人,只恪守职责,遵循法令不变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吧,你继续歇着吧。” ——(据《汉书·萧何曹参传》编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西汉相国曹参的所作所为,并指出其所处的 时代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曹参其人,并围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提出自己的看法。(6 分) 2020~2021 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C D A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C A C A D 二、必做题部分(共 40 分) 17. (4 分)评分标准 (1)①特点:战争次数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2 分)。原因:这与国家统一于分裂的 状况、中央集权的强弱密切相关,或与气候变迁游牧民族南下有关。(说明:从政局、制度、 自然环境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可) ②特点:魏晋南北朝前战争次数总体上升,其后总体下降(2 分)。原因:这主要与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以及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有关(2 分)。 ③特点:发生战争的区域越来越多(2 分)。原因:这与中原王朝的疆域范围逐渐扩展 有关(2 分)。 ④特点:战争密集区由北向南转移(或南方战争越来越来多)(2 分)。原因:宋代后经 济重心南移,南方的战略地位提升(2 分); ⑤特点:战争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北方战争总量多于南方)(2 分)。原因:北方长期是政 治、经济重心,且中央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宋代前北方战争频繁;宋代后南方政 治、经济地位提升,战争次数增加(2 分)。 (说明: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提出自己见解。考生所答可以原因与特点构成一一对应关 系;也可以特点、原国分开答,则踩点给分。特点每点 2 分,两个要点 4 分;原因每点 2 分, 两个要点 4 分。以上五组以供参考。) (2)①变化:由陆上威胁向海上威胁变化(或东南沿海地区的战争数量增加) (2 分)。 说明:明代以前战争主要发生在北方及南方,明代中后期后,来自海上的威胁不断加强; 明朝倭寇不断袭扰沿海地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也开始侵略沿海地区(葡萄牙 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每个要点 2 分,任意两个要点 4 分)。 ②变化:战争的性质由内部战争向反侵略战争转变(2 分)。 说明:中国古代战争的性质主要是内部各政权和民族之间的战争;但明代中后期之后, 倭寇袭扰;西方殖民者侵略东南沿海,逐渐出现了反外部侵略的战争。(每个要点 2 分,任 意两个要点 4 分) (说明:任答 1 点得 6 分,其中变化 2 分,说明 4 分;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6 分。) 18. (14 分)评分标准 (1)①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商贸的繁荣。说明:西班牙国王责成船队在西班 牙的国界线、岛屿、大陆范围内的大洋区域中寻找各种香种,通过香料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原因:国家的重视与支持(或给于权力与物质利益刺激探险活动);说明:西班牙国王 资助探险家开展航海活动,并准许把所发现土地与岛屿的 5%赐予航海家,并授予其行政长 官及总督称号。国家通过丰厚的物质与权力奖励激发了航海家的积极性。 ③原因:新兴君主国王权的加强;说明:15 世纪新兴君主国兴起,寻求向外扩张。强 大的王权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航海活动。西班牙国王规定土地与岛屿的最高所有权归君主所 有,要求舰队官员将航海活动的具体情况都完整详细地向国王汇报,体现了王权的加强与对 外扩张,从而增加国家在航海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④原因:西班牙国王赋予航海家较大的航海自主权;说明:西班牙把整个舰队的裁判权 都授予航海家,舰队任何争端与冲突皆由其处置,从而提高了航海活动的灵活应变能力。 ⑤原因:西班牙在航海方面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说明:麦哲伦与法雷罗都是葡萄牙人, 但西班牙国王给予其信任与资助,从而推动了西班牙航海的开展。 ⑥原因:西班牙对航海活动实行分权制约与监督;说明:西班牙一方面给予麦哲伦较大 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委派官员随舰监督,保证了舰队活动在国家权力的控制之下。 (原因 2 分,说明 2 分,每点总计 4 分,任答两点得 8 分;考生可以直接摘引原文进行 说明。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8 分) (2)评分标准:观点明确 2 分,论证 4 分(运用史据或理据论证,两个论据即可) 示例 1:我认为该观点准确描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大意义。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 第一次环球航行,开辟了新航路,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麦哲伦 从而改变了世界面貌。因此,麦哲伦环球航行永远地改变了世界。 示例 2:我认为上述观点夸大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这次航行虽然从实践上证明了 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但在此之前地圆学说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正确的。迪亚士、达伽马、哥伦 布的行号活动已经建立了亚欧、欧美的联系,麦哲伦环球航行只是建立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之 上,缺乏开创意义。引发欧洲殖民扩张的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并非麦哲伦航海之后才有 殖民活动。因此,该观点夸大了麦哲伦环球航行对世界实力的意义。 19. (12 分)评分标准 说明:考生可在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中任选一项或多项进行论证、批判 或修改,也可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如果学生没有回应策论问题,仅从材料提取信息,形成 观点,结合时代背景论证,最高得 6 分。) 提出观点 围绕主题,观点明确。2 分 时空观念 能置于当时的时空框架下展开论述。(2 分) 运用史实 能举出 2 个以上相关史实;史实描述准确。4 分 提出对策 能结合当时的背景提出合理的对策(措施)建议。2 分 论证逻辑 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理据、史据充分有力;关联词语运用准确。2 分 示例 1: 观点:造就人才为最急 所谓造就人才即培养政治、法律、理财、外交等方面的人。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 坚船利炮,清朝多次战败,认识到器物不如人,从而开展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办学堂,引进 西方先进科技,兴办实业,但清朝仍然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始知制度不如人。因此,清 廷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政治、法律及外交人才,推进民主与法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通过 建立民主制陶铸国民,通过法治支持实发展。改革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才能实现救亡图 存的目标。 示例 2: 观点(新):发展国民教育为当时最急。 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都是当时教育的必要内容,三者缺一不可。但当时教育 改革不应局限于教育的内容,而应将精英教育发展为广泛的国民教育。鸦片战争后,林则徐 等人开眼看世界,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洋务运动创办学堂,兴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科 技;甲午战败后兴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思想。这些救亡图存运动最终都失败,其重 要原因是知识近代化只局限于少数士大夫及知识分子阶层,广大大普通民众并未接受近代化 教育。因此,只有广泛开展国民教育,培养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又具有近代化知识的“新 国民”,才能壮大近代化力量,才是当时教育改革的出路。 三、选做题部分(共 12 分) 20.(12 分)评分标准 (1)新情况:留居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增多(或外国人大量分布于南北各地);许多外国 人地位优越,垄断了商贸利润;外国侨民在中国购地定居与通婚;蕃客聚集形成“蕃坊”, 影响力加大:主客之间、侨民之间矛盾纠纷增多(或中外杂居,管理困难);出现涉外法律。 (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原因:国家统一与安定,国力增强;唐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国际贸易繁荣; 唐代国际影响力扩大;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等。(每 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4 分。) (2)特点:专设官员予以集中管理;制定专门法律来管理;尊重外国文化与习俗(或 因俗而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由宽松逐渐走向严格。(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考 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4 分。) 21.(12 分)评分标准 (1)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北部大片领土(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苏联援助中国抗战;欧洲各国矛盾尖锐,“二战”一触即发;英美法与苏联存在意识形态矛 盾;英美法对德国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或英美法的绥靖政策鼓励了日本);苏联工业化成 就巨大,成为工业强国;日本与德国结成轴心国同盟。(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考生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6 分。) (2)影响:日本延缓了攻打苏联的政策(“北进”政策),转而“南进”推动太平洋战争 的爆发;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 作战的不利局面;展示了苏联力量,有利于后来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格局。(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6 分。) 22.(12 分)评分标准 (1)作为: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与法令(或萧规曹随);选拔忠厚长者为官,赶走酷吏; 与官员饮酒作乐;对下属实行宽容政策;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得 4 分) 背景: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匈奴袭扰(或内忧外患);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崇 尚无为而治(或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政策;(每点 2 分,任答一点 得 2 分;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 2 分。) (2)评价:(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有不同评价;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 述充分即可。) 示例:从个人行为看,曹参饮酒作乐,不务政事,包庇下属,并非贤臣干吏。但是,如果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着,曹参的所作所为正是贯彻“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施政思想,为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后来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因此,曹参是 一个不拘小节、具有长远眼光的杰出政治家。(观点 2 分,论述 2 分,共 4 分) 看法:应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孤立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应区分道 德评价与历史评价;应根据历史人物的身份展开评价;应从多角度综合评价;评价人物要有 理有据(依据事实)等;评价人物要一分为二、有主次之分;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等。(每点 2 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得 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