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合计48分) 1.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2.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 A.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4.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5.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6.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6.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 )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 这本质上反映了( )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大跃进”成就显著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8.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9. 下图是中国近代的一幅照片,据此体现的服饰特色是( ) A.新旧杂陈 B.崇洋媚外 C.拘谨保守 D.个性鲜明 10. 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11.近代某歌词中写到:“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此歌词意在( ) A.提倡裹足 B.推行断发 C.废止缠足 D.婚姻自主 12.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说明经济大危机( )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3.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 A.使英国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B.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导地位 C.有利于缓解经济“滞胀”局面 D.得到了英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 14.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化工技术 15. 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B.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C.其出现使“福利国家”发展受挫 D.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6.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两部著作《国富论》《凯恩斯经济学》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 A.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B.浅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17.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19. .下表体现了1928年至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欧美遭受经济大危机打击 C.苏联对德作战的军事需要 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 20. 如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后,美国为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实现“凯恩斯计划” C.推行杜鲁门主义 D.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21.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的扩展”的经济行为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22.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南北经济发展的悬殊 23.在经济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纬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24.近年来,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咖啡、甘蔗、大豆、可可、铁矿石等价格猛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相关企业工人工资很高,带动了巴西全国工人工资上涨,但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工资成本的优势。这一材料表明( ) A.巴西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巴西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25.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6分)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美国人被迫出售私人汽车 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请回答: (1)图二和图三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这一重大事件有什么特点?(3分) (3)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从中看出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6分)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图片1到图片3所述案件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7分) 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项目 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1990~1995年 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 590 2 090 12 710 21.1 40.2 跨国并购 — 1 510 11 440 24.0 51.5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材料三 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晚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表现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8分) (3)材料三中提出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看法。(10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DBAD 6-10 ACBAA 11-15CACAD 16-20ABBCA 21-24 DCAC 二、材料解析题(52分) 25.(26分) (1)(吴 艳)(10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生产日益相对过剩;股票投资异常活跃及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等。 (2)(赵彩霞)(3分)范围广;破坏性大;时间长。 (3)(王 丽)(6分)整顿银行和金融业;调整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转变:由自由竞争(或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干预经济。 (4)(崔 欣)(7分)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6.(26分) (1)(徐静 袁得正)(8分)表现: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影响:发达国家凭借资金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此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同时增加了金融风险;世界经济发展加速。 (2)(丁俊昌 曹玉英)(8分)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全球扩张运动,因此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因此菲德尔·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3)(陈朋基 陈宗梓)(10分)正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朝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但是,人类文明和文化是丰富多彩和形态各异的。经济的全球化绝不会消除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的统一、共存的一面,也要看到差异、矛盾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