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必修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对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模式的评价;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探索。‎ 课前自主学习 ‎1._______年苏联开始三年国内战争,为集中____________,苏俄实施____________政策。‎ ‎2.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____________政策,在农业方面以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而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山、油田等以____________形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苏联为解决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其提供资金,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_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阅读:1920年,苏俄人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思考:你知道这样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吗?‎ ‎1.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采取非常措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2.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3.主要内容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国家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评价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后,没有立即改变这一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指导思想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例l】 以下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其实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恢复 D.其实施使苏维埃政府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变式题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该政策 ( )‎ 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 ‎ 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 D.超过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 ‎ 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什么原因使俄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呢?‎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机。‎ ‎(2)列宁等人决定调整政策,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2)在工业方面,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让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在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断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在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1)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4)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由于后来的苏共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20世纪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了。‎ ‎【例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变式题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这反映了斯大林什么意图?他又是如何实现这一意图的?‎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背景:苏联建立;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苏联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 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的经济体系。‎ ‎3.农业集体化运动 ‎(1)原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为了加强管理,摆脱困难,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2)内容:‎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3)结果:‎ 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播种面积的几乎100%。‎ ‎4.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及评价 ‎(1)概念: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评价 历史功绩: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特征和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被长期固定下来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3】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取之过甚 C.片面强调产值、产量,轻、重工业品种单一 D.片面集中发展重工业 ‎【变式题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是 ( )‎ A.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 巩固测试 ‎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取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苏俄进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政治危机 C.超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D.战争、天灾造成的饥荒使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 A.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粮食税 D.恢复私人企业 ‎4.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 ‎5.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是 (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恢复资本主义 D.发展商品生产,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6.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 ( )‎ A.苏俄加速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早在国内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就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D.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建成 ‎7.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 ( )‎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 ‎8.苏联工业化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1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 (2)据材料二,苏俄实施的新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